圖:廣州市某研學機構對研學導師開展素質拓展培訓。

  “好好的一個行業就這樣被硬生生快要毀掉瞭。”有著7年從業經歷的西安某研學機構負責人英偉,看著眼前的行業亂象,除瞭憤怒還有更多的無奈。“門檻低,又沒有全國統一的準入和質量標準,一看有利可圖,亂七八糟的機構和個人便一擁而入。”

  英偉大學學的是歷史專業,後來則選擇和同學合夥開辦研學機構。從開業起,他們便決定要高起點,所有的從業人員亦都必須是歷史、文化、旅遊專業本科畢業,大部分人都考取瞭導遊證,同時還在當地文旅部門嚴格備案,並與高校合作,針對不同的線路和場館以及孩子們的年齡,制定研學行程和課程安排。

  “疫情後市場釋放巨大需求,但卻迎來瞭一波行業的野蠻生長。”英偉告訴記者,從去年五一假期開始,一些原本和旅遊和研學無任何關聯的公司機構也開始做起瞭研學,甚至一些沒有任何資質的人員,三兩個人便撐起瞭研學的大旗,想分得一杯羹。“有傢長告訴我,孩子5月份參加瞭一個周末博物館研學團,帶團的老師全程除瞭對著手裡的卡片念幾句,幾乎一問三不知。”英偉說,有些所謂的“老師”竟然還說臟話、抽煙。

  在英偉看來,研學作為新興的行業,很多人忽略瞭它具有“學”和“教”的職能,完全當做一門掙錢的生意。在他看來,必須盡快建立起全國統一的研學旅行的準入、資質、產品、運行標準,從行業源頭把好關;其次要嚴格監管,對於一些資質不夠的機構和從業人員嚴格審查,還行業和傢長們一個透明幹凈的市場。

大公報記者李陽波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