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陳夢璇 南沙報道

在“雙碳”目標推動下,新型儲能被推到“風口浪尖”。近日,廣東海絲研究院發佈調研報告,圍繞南沙加強新型儲能全產業鏈建設,打造南沙新型儲能產業國傢級基地提出對策建議。

今年,廣東出臺《廣東省推動新型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將新型儲能產業打造成為廣東“制造業當傢”的戰略性支柱產業,提出到2027年,廣東全省新型儲能產業營業收入達到1萬億元。

南沙作為廣州市儲能產業重要集聚區,在關鍵原材料(電池回收)和儲能電池環節發力,已初步構建瞭“一街兩鎮”的產業格局,在生產制造領域具有較強優勢。

隨著融捷南沙產業基地(二期)項目開工建設,融捷鋰離子電池制造基地與研發中心項目、巨灣技研儲能器件與系統生產基地項目主體封頂,南沙正加快打造集“生產研發、系統部件研發及集成服務、儲能控制芯片制造”於一體的電化學儲能產業鏈,初步建立“新能源+儲能”集聚發展的良好生態,具備乘勢而上推動新型儲能產業加快發展的基礎優勢。

雖然起步快,基礎強,但南沙新型儲能產業也面臨著研發創新整體實力不足,基礎設施佈局較為欠缺,企業市場競爭能力較弱等發展難題。

報告就上述問題,通過廣泛研究我國新型儲能產業發展態勢,總結分析主要省份新型儲能產業發展模式,新型儲能產業盈利模式,新型儲能企業發展趨勢,結合南沙新型儲能產業的現實佈局,提出打造南沙新型儲能產業國傢級基地,推動產業項目集聚,強化聯合技術攻關的建議,並探索新型儲能產業發展模式,引導新型儲能產業在初具規模的基礎上,進一步推進市場化發展。

優化項目佈局,夯實新型儲能產業強基礎

報告建議,南沙要築牢新型儲能全產業鏈,構建以“鏈主”企業為核心,涵蓋儲能材料生產、設備制造、系統集成、安裝運維等為一體的新型儲能全產業鏈。在項目配置上,在汽車制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等工業集聚區合理確定新型儲能項目規模及佈局,同時鼓勵分佈式供能系統儲能應用,推動新型儲能與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領域跨界融合,依托分佈式新能源、微電網、增量配網等配置新型儲能。

如何推進新型儲能產業國傢級基地建設?報告指出,鼓勵區內新型儲能相關企業向東湧鎮、黃閣鎮等集聚,推動經營主體結網合作,加大儲能裝備生產力度,推動新型儲能產業向成套化、高端化、智能化方向發展,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新型儲能產業國傢級基地。

強化技術攻關,提升新型儲能創新“源動力”

報告建議,一方面,要圍繞新型儲能主要技術路線、安全技術領域、智慧調控領域,依托鋰離子電池、鉛炭電池、儲氫等區內優勢技術領域,推動關鍵核心技術、裝備和集成優化設計研究。另一方面,組建“政、產、學、研、金”新型儲能發展基金和創新聯合體,優化創新資源配置。並探索打造新型儲能項目監測平臺和評價中心,開展數字化監督管理,實現對儲能項目運營情況的全方位監督、評價。完善產業服務,研究組建新型儲能產業服務機構,為新型儲能行業創新發展提供科學指引。

創新發展模式,打造新型儲能示范性窗口

針對當前新型儲能的發展模式較為單一的問題,報告建議,商業模式上可以探索實現共享建設、共享租賃、共享功能,鼓勵聚合利用不間斷電源、電動汽車、充換電設施等用戶側分散式儲能設施,創新源荷雙向互動模式。

在運營模式上,鼓勵區內的新能源投資企業、儲能運營商、電網企業等產業主體,通過市場化方式探索形成共享儲能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同時支持引導新型儲能通過市場方式實現全生命周期運營,鼓勵投資主體采用多種合作模式實現電站共建、服務共享。

做強交易規模,激勵新型儲能市場化發展

國傢發展改革委、國傢能源局聯合在2022年印發《“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明確瞭到2030年,新型儲能全面市場化發展。如何盡早突破行業天花板?報告認為,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

一是明確新型儲能經營主體地位。推動符合技術要求、調控要求、運營要求等資格的新型儲能項目,以及獨立儲能項目、獨立儲能電站等參與電力中長期交易、現貨、輔助服務等各類電力市場。

二是建立新型儲能市場交易體系。建立健全與新型儲能相適應的管理體系,建立健全電力市場規則和交易細則。完善“按效果付費”的電力輔助服務補償機制,豐富電力輔助服務交易品種。

三是完善新型儲能市場價格機制。明確新型儲能充電價格、放電價格、輸配電價格等具體政策,明確儲能電站多元化收益模式。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