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財“網紅城市”課題組研究員 張楠、謝珍

作為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新風口,預制菜儼然成為多地謀求高質量發展的“搶手菜”。越來越多的城市競逐“預制菜之都”這張城市新名片。據南財“網紅城市”課題組統計,2022年以來,至少有17城提出類似口號,從早前明確提出目標的廣東湛江、肇慶高要,山東壽光、諸城,到最近的山西大同、湖北荊州洪湖、遼寧大連、黑龍江撫遠,預制菜產業建設如火如荼。

在這場萬億新風口競逐戰中,究竟誰能乘風而起?誰的產業實力最“硬核”?

繼發佈“智造預制菜”裝備企業TOP20、投資潛力TOP20、十大裝備“神器”案例後,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21財經客戶端再重磅推出“2023智造預制菜·新銳城市50強”。該榜單以全國337座地級及以上城市為觀察樣本,從政策支持、產業基礎、科研實力等三大維度,聚焦各大城市預制菜產業競爭力,並提煉出可復制可推廣的區域產業發展模式,為全國各地發展預制菜產業提供借鑒與參考。

最終榜單結果顯示,佛山、濰坊、福州、廣州、重慶、青島、武漢、長沙、成都、珠海躋身全國前十。濰坊在政策支持、產業基礎上得分相對領先,廣州、佛山、珠海等珠三角城市則科研實力相對雄厚。整體來看,十強城市均有較強的經濟基礎、產業優勢、美食文化。

政策加持產業增效,粵魯豫霸榜50強

是新風口,也是新藍海,角逐預制菜之都的賽場愈發火熱。

南財“網紅城市”課題組認為,要打造一座預制菜之都,除地方各具特色的原料資源及美食文化外,政策支持、全產業鏈建設、行業標準打造、資本助力及龍頭企業帶動等因素同樣不可或缺,這需要政府、行業協會、企業的多方合力。

這些在預制菜新銳城市50強中也有所體現。縱觀上榜城市,雖來自20個省份,但廣東、山東、河南集聚效應尤為明顯,分別占據9席、7席、6席。或是原料供應,或是政策支持,或是產業培育,或是龍頭效應,或是創新資源,或是消費人群,上述省份已占有一定優勢。

預制菜發展火熱,離不開頂層設計的支持。據南財“網紅城市”課題組不完全統計,2022年以來,各省市區政府提及預制菜發展的相關政策文件已超過200份,甚至細分至產業模式、流通體系、銷售方式等方方面面,為產業發展指明瞭方向。各地預制菜產業園區建設隨即摁下快進鍵,規模化、集群化發展成為共識。

作為預制菜發展的先行者,廣東早早起跑,出臺全國首個省級預制菜產業發展支持政策,成立全國首個預制菜產業聯合研究院,制定全國第一套預制菜標準體系,發佈全國第一套預制菜關鍵核心技術,率先組織化、系統化推廣預制菜。2022年廣東預制菜產值達545億元,聚集瞭超6000傢上下遊相關企業,不乏廣州酒傢(603043.SH)、國聯水產(300094.SZ)、恒興、品珍、蒸燴煮等龍頭企業。廣東2022年還一口氣佈局瞭11個省級預制菜產業園,而在2023年6月底,總投資10億元的清遠預制菜產業園也已啟建。在預制菜新銳城市50強榜單中,廣東最終占據9席,佛山、廣州、珠海、湛江、肇慶等強勢領跑,汕頭、潮州、深圳、茂名緊隨其後。

山東的預制菜產業優勢同樣不可小覷。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過萬億、蔬菜肉蛋奶產量位列全國之首、預制菜生產企業超9200傢……得天獨厚的產業基礎讓蔬菜大省山東發展預制菜的底氣十足,省級產業園超20傢,濰坊、青島、煙臺、濟南、威海、臨沂、聊城等地預制菜產業呈現競相迸發態勢,紛紛入圍預制菜新銳城市50強,產業集群聯動發展進一步加快。值得一提的是,濰坊、臨沂、青島及煙臺的預制菜企業數量均已破千,齊居全國前十;同樣居前的還有預制菜上市企業數量,煙臺6傢、青島5傢、濰坊4傢。

作為農業強省的河南除省會鄭州外,漯河、南陽、信陽、新鄉、商丘相繼入榜。與廣東、山東一樣,河南也明確將預制菜寫進瞭2023年省政府工作報告。河南正努力構建預制菜產業“六大體系”搶占預制菜市場,力爭總規模突破600億元,還提出到2025年,全省規模以上預制菜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突破1000億元,培育預制菜上市企業5傢以上。目前,當地預制菜上市龍頭有雙匯發展(000895.SZ)、三全食品(002216.SZ)、千味央廚(001215.SZ)等。

佛山、濰坊打造全產業鏈,競逐“預制菜第一城”

多城紛紛發力角逐“預制菜第一城”。在“2023智造預制菜·新銳城市50強”中,佛山、濰坊各項指標表現突出,最終領先其它城市,且最受專傢評委們認可。

佛山能夠C位出道,與其得天獨厚的美食文化基礎,以及強大的制造業實力密不可分。

作為世界美食之都和中國廚師之鄉,佛山順德素有“吃在廣東,廚出鳳城(順德別稱)”的說法,在預制菜美食IP、原料供應、區位交通、人才培養、平臺資源、工業配套等方面均具有優勢。一組公開數據足以體現:生魚年產量占全國的20%;培育43位“中國烹飪大師”,27位“中國烹飪名師”;現存規模以上預制菜企業約40傢;擁有廚電企業超1600傢,美的、格蘭仕、小熊等知名品牌已率先佈局預制菜廚電產品研發。順德也在積極推動美食文化出圈出海。2022年,全區預制菜產業營收超87億元,增長近60%,出口金額約14億元。

△順德美食(來源:圖蟲)

順德隻是佛山預制菜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早在2022年初的市政府工作報告中,佛山就將大力發展預制菜產業納入重點工作任務,全面加強市級統籌和五區聯動。強大的現代農業、食品加工業、裝備制造、信息技術等產業鏈全要素,為整個佛山的預制菜高質量發展提供瞭空間。相關機構也在積極探索預制菜全產業鏈標準化。今年2月14日,佛山市農業產業聯合會連發8個標準,其中《預制菜水產品原料安全衛生要求》從源頭把控預制菜的食品衛生安全,《預制菜常溫配送管理規范》和《預制菜冷鏈物流管理規范》則對預制菜成品儲運進行瞭規范。

值得一提的是,憑借美食文化底蘊和產業規模優勢,佛山的預制菜企業數量和規模近年來也水漲船高。啟信寶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佛山預制菜企業數量達到793傢,僅2022年以來就新增瞭200傢,相比2018年底增長167%,這一增速在此次上榜城市中最快。

緊隨佛山之後的濰坊,目前也在依托食品制造、農產品加工、包裝設計等領域形成的先發優勢,打造完整的全產業鏈條。

坐擁“蔬菜之鄉”壽光和食品產業強市諸城,濰坊是全國4個年產蔬菜千萬噸級、肉百萬噸級的城市之一,擁有豐富的原料和資源優勢,也因此造就瞭得利斯(002330.SZ)、惠發食品(603536.SH)等一大批預制菜企業。據啟信寶數據顯示,濰坊目前預制菜企業有1555傢,在全國僅次於深圳、長春。全市冷鏈物流企業超過100傢。

當地政府也十分重視預制菜產業的發展,最近兩年頻頻出招。據南財“網紅城市”課題組不完全統計,自2022年4月明確提出打造“中華預制菜產業第一城”以來,濰坊市及下轄縣區一共印發瞭8份文件助推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濰坊力爭到2024年,預制菜市場主體數量達3000傢左右,預制菜全產業鏈規模突破3000億元。

特色美食文化賦能,網紅城市差異化發展預制菜

所謂預制菜並不是一道菜,而是一種解決方案,讓美食擁有更多選擇,觸及更為便利。中國豐富的地域特色美食文化提高瞭消費者對預制菜的接受度,也形成瞭差異化的競爭局面。

目前,預制菜已成為公認的餐飲大趨勢,不少網紅打卡地、連鎖餐飲品牌都相繼推出瞭預制菜品。從京東等多個電商平臺的數據來看,預制菜的爆款產品主要集中在小龍蝦、酸菜魚、佛跳墻(盆菜)等。

△佛跳墻(來源:攝圖網)

其中,佛跳墻是最具閩系特色的一道菜。從老字號聚春園的佛跳墻預制菜成功出海、《福建省食品安全地方標準佛跳墻》發佈、福州市佛跳墻產業協會成立,再到全力申報“國際(閩菜)美食之都”,無一不彰顯福州發展預制菜產業的決心,在此次上榜城市中福州排名也僅次於佛山、濰坊。

豐富的水產資源和閩菜歷史文化,再加上龍頭企業的帶動效應,給予瞭福州做大預制菜的底氣。在福州馬尾,擁有亞洲最大的水產品交易中心。海欣食品(002702.SZ)、永輝超市(601933.SH)、天馬科技(603668.SH)等福州龍頭企業也在不斷加碼佈局預制菜。同時,廈門的安井食品(603345.SH)、南平的聖農發展(002299.SZ)發揮引領作用,為閩派預制菜提供良好的產業基礎。

除佛山、福州外,廣州、重慶、長沙、成都等以美食著稱的網紅城市也紛紛躋身此次“2023智造預制菜·新銳城市50強”TOP10名單,並在嘗試利用自身美食特色來發展預制菜。

例如,素有“小天府”“巴蜀糧倉”之稱的重慶梁平區正重點發展川菜、火鍋為特色的預制菜,先後推出瞭100餘種新品。重慶市也在積極構建預制菜標準體系,除瞭針對重慶小面、糖醋脆皮魚等渝菜專門推出烹飪技術規范外,今年年初還發佈瞭《預制菜產業園區建設指南》《預制菜生產加工行為規范》2項地方標準和《預制菜生產經營安全監管標準體系》工作指導性文件。

憑借燒烤火爆出圈的網紅城市淄博,由於在預制菜企業數量、研發實力兩項指標上有所不足,此次並未進入全國50強名單,排名第57。

預制菜市場如火如荼,各地如何做大做強?

萬億新藍海,是機遇也是挑戰。

南財“網紅城市”課題組梳理發現,雖然預制菜行業近幾年發展迅速,但市場集中度較低,區域性特征明顯,大規模全國化經營的企業數量並不多,且存在生產標準化程度低、產品品類較為單一、定義模糊、研發創新有瓶頸、品牌化建設不足等一系列痛點。另據課題組初步統計,目前全國已有百餘個專業預制菜產業園,且地方政府還在增建,但招商卻舉步維艱。

對此,課題組提出四項建議:

其一,健全預制菜安全標準體系,由政府牽頭制定國傢和行業標準,並加強標準實施的監管,地方政府積極參與。自去年以來,雖然有行業協會、地方協會在推動預制菜標準的設立,預制菜定義、冷鏈運輸、檢驗、機械、產業園建設等標準均有涉及,但整體來看缺少國傢標準和行業標準,地方標準相對也較少。上述標準在推廣應用上並不廣泛,也不具有法律上的強制性,某種程度導致瞭行業準入門檻較低,且缺乏對質量的嚴格把控。

其二,培育壯大預制菜產業集群,加強龍頭企業的帶動效應。目前,預制菜賽道還未出現引領行業的大企業、大品牌,根據中國連鎖協會報告和啟信寶數據顯示,預制菜企業平均規模1500萬元左右,且接近60%成立時間不足5年,跨區域經營難度高。這就需要地方政府充分挖掘和利用地方資源和優勢產業的特點,佈局適合自己特色的預制菜產業鏈。

其三,健全供應鏈系統,技術賦能預制菜裝備制造。產業化、集群化的發展方向成為共識,供應鏈體系和產業生態融合的建設讓預制菜的產業門檻並不低。其中,預制菜裝備貫穿原料采集、前端處理、生產加工、包裝倉儲、冷鏈運輸、終端消費等各環節,重要性日漸突出。基礎設施不完善讓參與預制菜運作的相關企業成本激增,預制菜裝備行業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程度還需進一步加強。

其四,需加強對消費者的科普力度,註重產品的研發和創新。目前C端對預制菜的接受度並不高,口味也比較難還原。在21世紀經濟報道微博最近發起的一則投票中,接近66%參與投票的網友表示不能接受餐廳使用預制菜,認為在餐廳就要吃現做的。但事實上,連鎖餐廳使用預制菜已是公開的秘密。產品是預制菜的核心,在對口味、質量和包裝等各方面進行改進,最大程度還原口味的同時,也需要持續向大眾普及預制菜的常識。

整體而言,打造“預制菜之都”,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構建“產學研金服用”全鏈條。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