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柳寧馨 實習生周馨雨 梁雅泳 珠海報道

“在廣東珠海舉辦的首屆預制菜裝備產業大會結束後,有5傢企業向我聯系瞭解預制菜冷藏冷凍、解凍、殺菌技術等,覆蓋廣東、江蘇、山東等多地。”廣東省農科院蠶業與農產品加工研究所研究員、果蔬加工研究室主任餘元善告訴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作為在大會上“雙向揭榜”的科研機構代表,餘元善深刻感受到行業內對預制菜裝備的需求正迅猛增長。珠海集元水產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謝祖銘對此也有直觀的感受,“預制菜裝備升級是一個趨勢,我們在大會上專門關註瞭格力在預制菜裝備領域的技術,未來希望合作建設新的智能工廠,實現海鱸魚全自動化加工。”

“雙向揭榜”是首屆預制菜裝備產業大會上的創新環節,雖然在短時間內,收集到的首批獲“雙向揭榜”的課題僅5項,“但都是實打實的業界痛點和需求,引領和帶動效應明顯。”

供給端能夠創造需求,需求端也能反饋供給,“雙向揭榜”機制小范圍的試驗,給整個預制菜產業技術匹配、標準化、智能化進階提供瞭可行思路。

廣東省預制菜裝備產業發展聯合會相關人士表示,通過“雙向揭榜”這一合作模式,預制菜裝備關鍵核心技術聯合攻關和創新成果應用平臺搭建起來瞭,預制菜裝備上下遊供需情況得以相互打通,行業內核心難題有望精準高效地得到解決。

裝備升級帶來生產“新需求”

廣州達橋食品設備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李益表示,以往果蔬前處理效率低,也給大批工人帶來繁重工作,楊李益在行業內觀察多年,終於下定決心開發自動化、智能化機械設備。

但各類果蔬形狀不規則、質地不均、易碎易氧化,傳統的剛性機器無法滿足,這是一個亟需攻克的難題。楊李益將突破點放在智能化方面。公司機器帶有智能自適應功能,可自動跟貼果實隨高就低,隨粗就細、隨彎就直,在不同形態的果蔬處理中遊刃有餘。

經過多年探索,達橋設備已“通解”百餘種果蔬的“三去”環節。例如,企業研發的切片機,可兼容60多種果蔬,且每秒鐘可切割出16片。

在大會現場,廣東通美食品有限公司發榜“瓜果高效自動去皮技術”,達橋設備憑借多年的技術積累順利揭榜,幫助企業解決長久以來的加工難題。

這僅是預制菜企業破解自動化難題的一個案例。事實上,預制菜從原材料采購到加工再到銷售的跨度較長,涉及菜品加工、冷藏保鮮、冷鏈運輸等多個環節,每個環節都有相關的核心技術難題需要破解。

以往,這些需求得不到滿足,食品加工企業在眾多機械設備商中想找到具體環節的定制化設備,仿佛“大海撈針”,日常繁忙的流水線工作也隱藏瞭原本可以降本增效的技術需求。

瓜果高效自動去皮技術通過自動化加工設備提高瓜果加工作業效率,大幅度降低工人勞動強度及果品的切屑損壞率。“自動化產線將清洗、削皮、去核、切塊以及防褐變等多個功能和環節囊括為一體,在進一步提升客戶生產效率的同時,也實現瞭公司經營額的躍升。”楊李益說。

餘元善也補充道,牡蠣機械開殼取肉和保鮮技術將實現生蠔原料殼肉分離機械化,比人工效率提升50%,同時保持蠔肉生鮮度不下降。

格力更是在“雙向揭榜”中接下兩個課題。格力的首臺荔枝專用保鮮移動裝備機組,能使荔枝在儲存20天後仍實現99.8%的好果率,並兼具除菌、控溫等功能,順利對接廣東東荔農業集團有限公司,解決新鮮荔枝的運輸難題。

在生產加工環節,格力梳理出瞭一條各品類預制菜生產加工的各道工序溫度需求線,而格力預制菜智能工廠的解決方案可實現生產設備網絡化,生產數據可視化,生產文檔圖紙化,生產過程透明化,生產現場無人化,可為企業每年增加500萬元的利潤收益。這剛好滿足瞭珠海集元水產科技有限公司對海鱸魚全自動化加工的技術需求。

首批預制菜裝備創新與應用“雙向揭榜”的5項課題,包括荔枝長效呼吸保鮮技術、瓜果高效自動去皮技術、牡蠣機械去殼與保鮮技術及裝備、河田雞預制菜加工技術和海鱸魚智能加工技術及工廠搭建。“我們對接的企業說也要加入下一批”。廣東省現代農業裝備研究所相關負責人表示。

供需對接激發預制菜創新靈感

謝祖銘告訴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他參加瞭本次大會前的走訪調研環節。在格力車間展廳,看到比較成熟的預制菜裝備技術,包括保鮮技術、不粘鍋技術等,“整體感覺都很好,發現原來行業內有這麼多的專業技術可以幫助我們優化生產,十分驚喜。”

據介紹,格力電器已研發出預冷類、存儲類、冷卻類等八大類冷鏈裝備,覆蓋食品從原產地到消費者餐桌的全過程;此外,格力電器還以溫度控制技術、倉儲管理技術、信息管理技術為基礎,構建起集食材高效處理、出品標準化管控、食品安全嚴格把關於一體的智能化深加工鏈路。

未來,謝祖銘將和珠海格力預制菜裝備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持續對接,完善海鱸魚智能加工技術及工廠搭建,“我們希望在自動化生產的過程中減少人力投入,通過自動化設備和機器人的應用,提高生產效率,實現出品標準化。”

珠海格力預制菜裝備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技術總監李德權介紹瞭設備更新帶來的生產變化,“以魚加工智能工廠為例,目前格力的魚加工智能工廠可達到每天200噸的生產效率,倉儲存儲量可達8000噸,發貨效率峰值可達每小時196噸。”

未來,預制菜的工業化還有望向智能工廠方向更新,實現預制菜工業化1.0、2.0、3.0的進階。

“從前瞻性維護到賦能知情決策,智能工廠創造的工作環境能使所有設備和諧運轉。預制菜生產企業需要運用敏捷、優化、透明、前瞻及協作的方法來提高產量、提升終端產品質量。因此,預制菜產業未來將向智能工廠邁出關鍵的一步。”李德權說。

具體而言,智能化裝備給預制菜帶來的想象空間落在實處就是:搭建一條生產線,設計一套溫度控制標準,繪制一張工廠佈局,打造以物流倉儲調度為指揮中心的精益物流生產模式,制定一套信息化體系,“從原料、生產、質檢、倉儲、發貨到消費者,全生命周期追溯管理。”

謝祖銘想得更加細節,“我們在口味上也會有更高的要求,希望通過智能化設備實現更精準的口味把控,每一個產品都是標準化的樣品。這就不僅需要硬件設備的支持,還需要軟件的配合,讓消費者體驗到高還原度、高品質的預制菜。”

餘元善所在的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蠶業與農產品加工研究所恰恰可以滿足企業對預制菜口味的技術要求,針對預制菜冷藏冷凍、解凍、殺菌和調味技術,研究所的相關核心技術和裝備應用可以直接幫助企業做好品控。

“速凍技術是絕大部分預制菜產品都需要用到的技術。速凍技術能抑制微生物的繁殖及其生化反應,提高預制菜的安全性。”餘元善說。

此次“雙向揭榜”中,研究所接下瞭鮮之然(廣東)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對牡蠣機械去殼的技術課題。“具體來說就是,企業出題立項,我們來做課題。目前還處於初步研發階段,我們出瞭初步的設計方案,將使用超高壓輔助,通過物理場,用外力使牡蠣活體脫離。”

在大會結束後,“雙向揭榜”供需對接機制還將以另一種方式長期存在,在廣東省預制菜裝備產業發展聯合會的平臺,企業、科研院所等可以提出各自的需求,通過平臺相互對接。

談及對供需對接“雙向揭榜”模式的看法,業界建議,“未來,希望有更多實質性經費投入,也需要一個真正更加完善的對接機制,也希望有一些政府補助,更好地鼓勵預制菜產學研合作,實現更多核心技術的攻關、轉化、應用。”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