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新聞聯播》報道,【權威部門話開局】加快建設教育強國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央視網消息:今天《新聞聯播》關註瞭哪些重點事項?追蹤瞭哪些熱點事件?央視網為您梳理《新聞聯播》的重點和熱點。
7月6日上午,“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繼續舉辦,教育部官方介紹“加快建設教育強國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有關情況,並回答熱點問題。
△7月6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教育部部長懷進鵬(左三)、副部長吳巖(右二)、政策法規司司長鄧傳淮(左二)等介紹“加快建設教育強國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有關情況。
“山河大學”網上火瞭,教育部怎麼看?
“山河大學”是網友虛構的一所高校。近日,網友發帖《歡迎報考山河大學》,網帖中寫“山河大學”是由山東、山西、河南、河北四個省份超300萬高考考生,每人1000元,打造的一所四省交界的綜合性大學,面向“山河四省”“招生”。
網友隨後設計出“山河大學”的“官網、校徽、校內建築、錄取通知書”等,喊出“三年超清華,五年趕北大”……該話題引發大量網友熱議,吐槽“建校當天該有的都有瞭,就是沒有學校”。
雖然“山河大學”是虛構的,但是網友心情是真切的。“山河四省”——山東、山西、河南、河北的高考考生數量多,但高校資源相對緊缺,考生壓力大。
在7月6日新聞發佈會上,教育部副部長吳巖說,“山河大學”的問題,我們關註到瞭。教育部將不斷優化高等教育資源的佈局結構,支持中西部地區,特別是人口大省擴大高等教育資源規模,優化類型結構和區域結構。
△近日,網友虛構的“山河大學”相關話題,引發熱議。
大學生就業備受關註,教育部這樣回應!
國傢統計局披露,今年5月份,16—24歲勞動力調查失業率為20.8%。如今,嚴峻的就業形勢愈發凸顯。
在7月6日新聞發佈會上,教育部政策法規司司長鄧傳淮說,教育部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部署要求,全力組織開展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行動。
“促進行動”概括起來就是“六個著力”:
(1)著力拓展就業崗位。開展萬企進校園活動,保持校園招聘熱度和畢業生參與度,提升招聘供需的匹配度。
(2)著力加快招錄進程。加快完成機關事業單位、國企等政策性崗位招錄。實施“特崗計劃”“三支一扶”“西部計劃”“社區專項”等基層項目。首次啟動“大學生鄉村醫生專項計劃”。
(3)著力做好政策宣傳。編發就業創業政策匯編和各地促就業“政策地圖”,使畢業生和用人單位充分知曉並用好政策。
(4)著力優化指導服務。對尚未落實崗位的畢業生,抓緊組織各類實習見習活動,幫助畢業生增強就業信心、盡早落實去向。
(5)著力做好重點幫扶。指導各高校落實“一對一”幫扶責任制,實施“宏志助航計劃”就業能力培訓項目,為低收入傢庭等困難畢業生精準推送3個以上崗位。
(6)著力做好離校“不斷線”服務。為離校未就業的畢業生提供“不斷線”就業服務。做到三個“不斷線”——崗位推送不斷線、就業服務不斷線、重點幫扶不斷線。確保未就業的畢業生及時享受公共就業服務。
對大學生就業這個重點問題,教育部部長懷進鵬說,今年,大學畢業生達1158萬人,比去年同期增長8個百分點。在走向高質量發展過程中,我國需要大量人才。
另外,教育部部長懷進鵬說,對於大學生就業要積極支持、創造條件。高校的學科設置也要適應經濟社會發展。今天的年輕人更要看到靈活的就業方式,有更積極的就業觀念。
△6月30日,“2023年北京地區離校未就業畢業生專場招聘會”在全國農業展覽館舉辦。
職業教育將如何發展?教育部有何規劃?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要統籌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要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
2022年底,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改革意見》,明確主要目標,就是建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教育部部長懷進鵬說,我國已經建成全世界規模最大的職業教育體系,中高職學校每年培養1000萬左右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瞭源源不斷的技術技能人才。
談及職業教育發展的具體思路,教育部副部長吳巖介紹,第一點是“一省一策”,圍繞國傢重大戰略佈局和各省份、各地區的產業發展需求。
第二點是聚焦區域,以產業園區為基礎,聚焦行業,鏈長企業牽頭,聯合學校、科研機構共同建設產教融合共同體。
第三點是及時把新方法、新技術、新工藝引入教學領域,既要把海外、境外的優質職業教育資源引進來,也要同時鼓勵中國職業教育“出海”。比如,魯班工坊、絲路學院等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傢培養瞭一大批高素質的技術技能人才。
在7月6日新聞發佈會上,教育部同時回應瞭國傢教育數字化戰略、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等熱點話題。
新聞發佈會還介紹瞭中國“國傢智慧教育平臺”。該平臺上線一年來,訪問量超260億次,成為世界上最大教育教學資源庫;約有兩億多青少年在網上學習,讓邊遠山區和農村學生也能享受到上海、北京、浙江、江蘇優質的教育資源。
我們《新聞聯播》見!
(記者 楊雯珺 錢景童)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