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北京7月4日電(記者袁於飛)黃土高原是我國近年來水土流失治理的重點區域。4日,中國氣象局在北京發佈《2022年全國生態氣象公報》(以下簡稱“公報”),公報顯示我國植被生態質量整體較好,2000年至2022年全國有91.9%的區域植被生態質量指數呈提高趨勢,尤其是黃河流域,其中有79.1%的區域植被凈初級生產力平均每年每平方米增加2.5克碳以上,流域植被覆蓋度呈增加趨勢的區域面積達到流域總面積的96.4%,植被生態改善明顯。2022年全國植被生態質量指數為68.3,較常年提高6.2%,為2000年以來第三高。

  “具體來看,黃河流域植被生態質量的提高提升瞭水土保持能力,有87.6%的區域涵養水量、98.7%的區域土壤保持量呈增加趨勢。由於植被生態改善,防風固沙功能增強,沙塵天氣明顯減少。從氣象條件來看,自2000年以來黃河流域降水量總體呈增加趨勢,降水量平均每年增加4.2毫米、氣溫升高0.03℃,水熱條件對流域植被生長比較有利。其中,黃河三角洲2000年至2022年降水量平均每年增加13毫米,氣溫升高0.05℃。監測結果顯示,黃河幹支流沿岸及其周邊區域植被覆蓋顯著增加,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國傢氣象中心正研級高級工程師錢拴分析指出,黃河流域以及全國其他各地植被生態質量整體呈提高趨勢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國傢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實施瞭一系列生態保護和修護工程;二是疊加瞭有利的氣象條件,共同促進瞭全國植被生態質量的提高。

  錢拴介紹,考慮到氣候變暖對冰川的影響,公報增加瞭對三江源典型冰川——阿尼瑪卿雪山冰川和各拉丹冬冰川的影響評估。結果顯示,2000年以來阿尼瑪卿雪山冰川面積平均每年減小0.67平方公裡,冰儲量平均每年減少0.06立方公裡;各拉丹冬冰川面積和冰儲量也均呈縮減態勢,冰川面積平均每年減小2.73平方公裡,冰儲量平均每年減少0.32立方公裡,這表明2000年以來三江源地區氣溫升高、降水增多,有利於植被生長和湖泊蓄水,但氣溫升高促進瞭冰雪融化、冰川萎縮。

  《光明日報》(2023年07月05日 08版)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