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論壇】

  作者:劉續兵(山東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孔子研究院研究員、副院長)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從黨和國傢事業發展全局戰略高度,對中華文化傳承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作瞭全面系統深入闡述,為我們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指明瞭方向。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強調指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中華文明博大精深。隻有全面深入瞭解中華文明的歷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更有力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斷深化對文化建設的規律性認識。2013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首次提出“四個講清楚”要求,即“要講清楚每個國傢和民族的歷史傳統、文化積淀、基本國情不同,其發展道路必然有著自己的特色;講清楚中華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講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講清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於中華文化沃土、反映中國人民意願、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有著深厚歷史淵源和廣泛現實基礎”。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第二個結合”;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將“第二個結合”提到瞭“又一次思想解放”的高度,總結提煉瞭中華文明的五個突出特性,擘畫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宏偉藍圖。習近平總書記有關文化傳承發展的一系列重要論述,為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實現精神上的獨立自主,推進文化自信自強提供瞭指引。隻有自知,才能自信。必須先把中華文化“講清楚”,在自知、自信的基礎上,才能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才能更好地實現“兩個結合”。

  作為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發展至今的文明,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連續性,有著清晰的思想源流和文化脈絡。回溯中華文明的思想文化歷程,孔子是五千多年中華文明濟古維來的關鍵人物——漢唐以前是周孔並稱,此後就變成瞭孔孟並稱。以黃帝、周公為代表的歷史文化,是孔子思想之“源”,從這個意義上說,孔子是“流”;而孔子又成為他以後兩千五百多年歷史文化之“源”。一方面,當遇到社會問題的時候,人們總是會回歸經典、回到以孔子為代表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淀那裡尋找智慧;另一方面,在各個歷史時期,針對當時的社會問題,思想傢們提出應對之策,不斷豐富和發展與時代相對應的文化形態。由此,形成瞭以儒傢文化為代表的源遠流長的中華文脈。“既有源,又有流”,是中國文化的一個顯著特點,塑造瞭中華文明恒久的傳承力、生命力、影響力。

  幾千年來的發展演變早已表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系是開放的,是海納百川、勇於創新的。“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因。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如果不從源遠流長的歷史連續性來認識中國,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國,也不可能理解現代中國,更不可能理解未來中國。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需要我們進一步深入瞭解過去的中國,不斷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智慧,為建設更加美好的未來中國不懈奮鬥。

  《光明日報》(2023年07月06日 02版)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