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①:吳天一正在與記者交流。

  薑 峰攝

  圖②:巡邊路上的魏德友。

  黃良輝攝

  圖③:傢中的買買提江·吾買爾。

  熊紅久攝

  圖④:林丹在開展社區活動。

  福州市軍門社區供圖

  圖⑤:走在林間的黃大發。

  田 燚攝

  2021年6月29日,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七一勛章”頒授儀式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隆重舉行。

  縱然歲月流轉,榮光不會消減。今天,本版約請作傢、記者,探訪五位榮獲“七一勛章”的功勛黨員,在他們尋常而又不凡的當下生活中,感受那接續奮鬥的風采,聆聽那忠誠向黨的脈動。

  ——編  者

  吳天一:

  前進永不停息

  薑  峰

  端午節一早,按照約好的時間撥通電話,“嘟嘟”不過兩聲,那頭便接瞭起來:“小薑啊!”

  吳天一院士的聲音,依舊洪亮且親切。簡短寒暄後,吳老便談起即將到來的重要日子:

  “還有幾天就是6月29日瞭,兩年前的這一天,習近平總書記親自給我頒發瞭‘七一勛章’,當時的情景始終在我腦海裡閃現,每每回想起來,心潮澎湃。”吳老說:“我要帶著傢人回看當時授勛的視頻,激勵自己繼續前進。對我來說,榮譽更是一種鞭策!”

  年近九旬,猶不言老;鞭策激勵,所向何方?這不,吳老又談起另一個時間點:“2021年5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兩院院士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希望廣大院士做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表率,做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表率,做堅守學術道德、嚴謹治學的表率,做甘為人梯、獎掖後學的表率。”這“四個表率”的期望,吳老一字一頓。他說:“我現在是‘八〇後’,就快成為‘九〇後’瞭,年齡大瞭,不是說你的腳步就停止瞭。這份沉甸甸的榮譽,激勵著我繼續前進、繼續拼搏、繼續開創,繼續貢獻我的力量!”

  過去幾年,吳老筆耕不輟,並且不斷挑戰新的領域。就在今年5月,他主編的《高原與肥胖及糖尿病》得以面世,用一百二十萬字的篇幅,系統闡述瞭高原對肥胖及糖尿病的有益效應、如何在輕度缺氧環境下調節人的身體機能等問題。“我與高原打瞭一輩子交道,不僅研究高原病發病機制、臨床特點以及如何有效防治,而且,利用低氧環境調節人體血脂血糖,我也發現、關註、研究瞭幾十年。希望通過我和科研團隊的這本書,讓大部分人‘高原對身體有害無利’的觀點有所改變。”轉向新的領域,吳老又一次敢為人先,“科學講求客觀,客觀來源於實踐,我相信,這個課題未來會獲得更大發展。”

  聊到青海省高原醫學科學研究院的科研團隊,吳老又說起心心念念的人才隊伍培養問題。回顧自己的人生,他對高原醫學年輕一代抱著兩方面期許:“第一,要有廣博的積淀,知識面不能光是醫學,還要有生理學、環境學、生態學等等;第二,要有奉獻精神,遇到困難不能退縮,堅定走下去!”令吳老“很受鼓舞”的是,“現在有不少與高原醫學存在關聯的跨學科人才,正在轉入這個前景廣闊的領域”。如今青海省高原醫學科學研究院科研團隊裡面,“八〇後、九〇後年輕人已經占到瞭百分之二十”。

  薪火相傳、生生不息,吳老如同一棵大樹,蔭庇著後人茁壯成長、拔節向上。

  黃大發:

  日子越來越好

  何建明

  我與身在貴州遵義的黃大發老書記快六年沒見面瞭。一個視頻電話打過去,老人傢讓我“等等”,因為他正在為一批遠道而來的青年黨員幹部講黨課。

  村裡的幹部小沈在電話裡告訴我:黃大發老人傢現在每天都很忙,隻要他在傢,不是接待參觀團、旅遊團,就是給各地慕名而來的黨員幹部講黨課,講他當年的奮鬥故事……

  “老人傢身體怎麼樣?快九十歲瞭吧?”這是我關心的。

  “今年八十八歲,健康得很!好像比六年前你來采訪的時候還要硬朗……”小沈說。

  大約四十分鐘後,講完課的黃大發老人傢開始與我視頻通話。他說話中氣十足,聲音甚至真的比我六年前第一次見他時還要洪亮些。

  “日子越來越好瞭呀!你的書出來後,好多人到我們團結村來參觀、旅遊……我開心呀!”他說這話時滿臉是笑。

  老人傢迫不及待地告訴我一個好消息:“現在從我們村往城裡走的路也方便瞭許多。省裡給我們修瞭一條‘大發橋’,何作傢,你一定要來看一看,這條大橋一修,往日我們的‘天渠’也一下變成瞭‘天橋’……”旁邊的小沈趕緊將手機鏡頭轉向旁邊的那條“大發渠特大橋”給我看——呵,大橋確實氣勢磅礴,宛如一條彩虹,橫跨在兩座大山中間,好不壯觀!

  小沈介紹,這座大橋2019年開工,2022年正式通車。大橋建成後,黃大發所在村的村民們乘車出山的時間由原來的五十多分鐘縮短成兩分鐘。

  “變化大得很哪!現在的團結村已經成為遠近聞名的度假地和旅遊地,每天都要接待一撥又一撥的客人……不少人傢開起瞭農傢樂,日子比以前紅火多瞭!”聽得出,這是黃大發老人傢最開心的事。

  “您現在還每天忙哪?”我很關心他現在的生活。

  “忙,忙得很,每天要接待人,給他們講講我們過去修渠的事,還要介紹今天村裡的變化。還有就是給各地來的黨員幹部、青年人講黨課……”

  “您每天都要給大傢講啊?”

  “講。最多的時候一天要講五六堂課呢!”老人傢顯然並不把講課的辛苦當回事。他說他原來的傢現在成瞭黨課教育基地,自己一傢人則搬進瞭村裡的新居。

  人活得心氣好,就會健康長壽。前幾天,我在上海電視臺工作的朋友去給黃大發老人傢拍專題片,八十八歲的他自個兒“噌”地上瞭副駕駛座,而且非常幽默地對幾個小夥子說:“你們都很帥啊!”如今,我又親眼見到他精氣神十足的樣子,我真心為心目中的老英雄感到高興。

  “什麼時候你一定再來我們的團結村看看啊,這裡一天一個變化哩!”

  “一定。我一定去!”我向他保證。說這話時,我的眼睛有些濕……因為我真的想念他。

  魏德友:

  惟願一生戍邊

  楊明方  李亞楠

  新疆塔城,夏日的薩爾佈拉克草原天亮得早。晨光中,魏德友和老伴兒劉景好走向小院裡的旗桿,準備升國旗。劉景好拽緊繩索,魏德友奮力揮動右臂,一面鮮艷的五星紅旗便迎風展開。伴隨著國歌聲,五星紅旗緩緩上升。女兒魏萍跟在身後,和父母一起行註目禮。

  每天早上,兩位老人起床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升國旗。每當看到鮮艷的國旗,兩個人的心中就會生出一股自豪感:“不管走多遠,看到五星紅旗就能找到傢。”

  “你去看看羊,吃口飯準備出門吧!”升完旗,魏德友叮囑魏萍,早點出門,邊走邊看,多盯著點兒邊防線。

  “放心吧,我都接過您的鞭子好幾年啦!倒是你們,在傢要註意著點兒,別太累瞭。”魏萍一邊吃早飯一邊叮囑。

  趁著暑氣還沒有升騰起來,魏德友拎起水管去給樹和菜澆水。幾年前栽下的小樹苗已經長高瞭不少,菜園子裡綠油油的。“勤快著點兒,一夏天都不用買菜,這裡還種瞭西瓜、甜瓜呢!”老人很自豪。

  小院裡的活兒收拾得差不多瞭,劉景好備好西瓜,準備接待前來的客人。2021年7月,魏德友戍邊事跡展覽館開館後,幾乎每天都有人來參觀學習,受教育黨員群眾上萬人次。聽著魏德友的戍邊故事,看著他戍邊時用過的那些老物件兒,一個堅守信念、巡邊護邊的身影仿佛就浮現在人們眼前。

  “魏爺爺,您是怎麼做到在這麼艱苦的環境裡堅守近六十年?”一名前來參觀的中學生向魏德友提問。

  “當時如果黨組織不派我過來,就會派別人過來。我答應瞭守邊,就要一輩子做好。”魏德友回答。

  “如果你到過這裡,你就會更好地理解什麼是戍邊;如果你到過這裡,你就能看到‘國土衛士’的職責由什麼樣的人擔起;如果你到過這裡,你就能體會到感天動地的兵團精神……”一名年輕的母親參觀後在朋友圈如是寫道,“以後要帶孩子再來,更好地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

  魏德友的故事還被搬上瞭舞臺。6月27日,以魏德友為原型的大型音樂劇《活界碑》在兵團文化藝術中心演藝大廈劇場首演,吸引瞭數百名觀眾觀看,我們在現場遇到瞭魏德友夫婦。魏德友說:“我其實也沒做什麼事,這個劇把我演得太好瞭。我隻希望把戍邊精神傳承下去。”

  如今,薩爾佈拉克草原的邊境線建起智慧邊防,魏德友手中的羊鞭也已經交給魏萍,但他沒事兒時仍習慣沿著那條熟悉的牧道走一走,常掛在嘴邊的除瞭那句“隻要我還能走得動”的承諾,還有一句由衷的贊嘆:“祖國越來越強大瞭!”

  買買提江·吾買爾:

  傳承紅色基因

  熊紅久

  時隔兩年,再次來到新疆伊寧縣溫亞爾鄉佈力開村。幹凈的街道兩旁,村莊規整,林木蔥蘢,鮮花綻放。車子剛在院門口停穩,七十一歲的佈力開村老支部書記買買提江·吾買爾就快步走瞭出來,緊緊握住我的手。這位“七一勛章”獲得者,依然精神矍鑠、神采奕奕。

  那天是端午節,一傢人正圍坐在院子裡,準備包粽子。買買提江的妻子努爾佈維·米吉提說,原指望老伴兒退休瞭能清凈幾天,可現在反倒更忙瞭,每周都有單位邀請他去講黨課,還有很多人來村裡參觀學習,有些人甚至直接找到瞭傢裡,買買提江從不推辭。她的語氣裡有些許埋怨,但更多的是自豪。

  買買提江·吾買爾說,自己願意給大傢上課,尤其願意去學校給孩子們講述自己童年的生活,讓孩子們感受共產黨的偉大和新時代祖國的強盛。他僅在四所中小學就已經講瞭十幾場黨史課,再加上州裡的各傢單位,每年講課超過五十場。

  佈力開村村委會主任賽拉合買提·艾合太木告訴我們,雖然買買提江·吾買爾已經退下來瞭,但一直關心村裡的工作,尤其是最難做的群眾工作。去年春天,村裡研究要流轉一批土地,結果地塊較好的兩傢不同意,村兩委三番五次上門也沒做通工作,隻好求助於買買提江。買買提江去瞭之後,不談土地流轉,問孩子上學,問牲畜養殖,問老人身體,問糧食收成,慢慢才將話題引到傢庭收入上。他一筆一筆細算種地的收入,去掉成本和勞務費用,每畝收入不足一千二百元,而土地流轉每畝就有一千五百元,還可以進合作社打工,再掙一份工資。農民恍然大悟,當場同意流轉。出門後,買買提江說,做群眾工作不能心急,要算好賬,尤其是常常被他們忘掉的勞動力成本。幹部隻有維護好瞭群眾利益,群眾才願意跟著幹部走。

  得知買買提江·吾買爾的女兒在溫亞爾鄉的多浪村當村支部書記後,我決定找她好好聊一聊。

  祖拜丹·買買提江是一個幹練的人,長著一張充滿朝氣的臉,根本不像快四十歲的人。“我本來是不喜歡當村幹部的。”祖拜丹告訴我。從小她就知道,當村幹部的父親很少有休息時間,有時還把一大群村民帶回傢裡,又是倒茶又是管飯。在她的印象裡,父親是“大傢的”,母親才是“自傢的”。她畢業後在鄉政府工作,一直不願意調去村裡。

  “那後來為什麼去瞭呢?”我好奇地問。

  “我陪父親去北京參加‘七一勛章’頒獎活動。在臺下,我聽瞭英模們的事跡,很受感動。和他們相比,我發覺我作為‘七一勛章’獲得者的女兒,思想覺悟太低瞭。”回來後,她主動向組織申請,希望到村裡工作。父親得知也十分開心,還專門幫她選擇瞭產業落後、路途偏遠的多浪村。兩年來,村子發生瞭很大的變化,祖拜丹也更加熱愛自己的工作。

  眼下,村裡以買買提江·吾買爾的事跡為基礎,建設瞭“佈力開村紅色教育基地”。隻要身體允許,買買提江·吾買爾都要親自來講解。他說,自己希望做紅色基因的傳承者、講述者和踐行者,而且要一直做下去。

  林  丹:

  成為一粒種子

  陳毅達

  知道林丹很忙,端午假期一過,我就直奔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軍門社區。一進社區辦事大廳,我就急忙問工作人員,林丹書記在嗎?工作人員回答,她出去瞭,社區廣場上午有活動。我徑直追過去,在路上巧遇林丹,就這麼隨她一路來到軍門廣場。

  林丹無暇顧我,忙著招呼前來參加活動的社區居民入座。我看瞭一下現場,才知道今天正好是全國土地日,鼓樓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到社區來開展宣傳活動。等活動安排妥當,林丹才有空與我聊起來。

  林丹告訴我,參加黨的二十大歸來之後,她作為鼓樓區“五進五學”理論宣講團成員,受邀到省內各機關、企事業單位作瞭六十多場宣講報告,線上線下宣講覆蓋近五萬人次。為瞭讓軍門社區的居民能更好地學習和領會黨的二十大精神,她把社區講壇設到居民樓院、社區內蘇公井等場所,努力讓黨的二十大精神在社區落地生根。圍繞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完善社會治理體系”相關精神,軍門社區在上級部門的指導支持下成立瞭“社會治理市民委員會”,推動解決瞭小區攝像頭安裝、安泰中心十一個電表免費換新等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

  我問林丹:“您都七十多歲瞭,還這樣不辭辛勞地工作,不覺得累嗎?”

  林丹微笑著說:“作為黨的二十大的親歷者、見證者,我覺得我應該成為傳播二十大精神的一粒種子。我這粒種子,要發芽、開花,更要結果。”

  軍門社區如今已是福建省主題教育特色教學點之一。林丹和同事們推出軍門社區黨員“五亮”工程,要求全社區的黨員“亮身份,亮職責,亮承諾,亮服務,亮品牌”,千方百計解決社區群眾的急難愁盼。同時,他們加快智慧社區建設,建成集便民服務、社區宣傳、互動交流等功能於一體的信息綜合服務平臺,為社區居民提供在線互動、政策推送、資訊查詢、業務辦理等全方位服務。

  我離開軍門廣場時,活動現場正進行全國土地日知識競賽搶答,在場的居民紛紛舉手參與。看著陽光下社區居民笑盈盈的樣子,林丹顯得很欣慰。此時,我深深感到,她確實做到瞭把社區居民的開心當作瞭自己的開心!

  版式設計:張丹峰

  《 人民日報 》( 2023年07月01日 08 版)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