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振球 受訪者供圖

  從一名普通農民工到全國勞動模范、上海工匠,從被迫放棄高考到手握二十餘項專利,胡振球在魔都書寫著屬於自己的奇跡。

  進入上海神舟精宜汽車制造有限公司後的十六年間,胡振球奮鬥在特種車輛制造的一線。靠著一個“敢”字,他在不斷自我提升的同時堅持發明創新,對於多品種、小批量、定制化的特種車輛的生產工藝和作業模式提出瞭諸多改進。

  敢打敢拼:二手單車闖上海

  2004年,胡振球受限於傢庭條件被迫放棄瞭高考,離開安徽宿州老傢,加入外出務工的大軍。之後兩年多的時間,他輾轉江蘇等地做鈑金焊接相關的工作。到瞭2007年,胡振球決定再“試一試、闖一闖”,於是來到上海,盼望有一份穩定的工作。

  沒有學歷,沒有一技之長,初來乍到的胡振球並不順利。他花60元錢買瞭一輛二手自行車,在上海四處奔走尋找工作,然而迎接他的是一次又一次的碰壁。過瞭整整21天,胡振球終於獲得一個機會,進入位於奉賢區的上海神舟精宜汽車制造有限公司,成為一名試制工人。

  胡振球 受訪者供圖

  這一站,也成為瞭胡振球人生的重要轉折點。

  在公司裡,許多研發人員都是從各大知名院校畢業的本科生、研究生,常常能想出很多金點子,創造出新的產品、優化工藝流程。在當時的胡振球看來,他們才真正配得上“好”這個字。於是他暗下決心“做工人也要做個好工人”,盡管當時的他連圖紙都還看不明白。

  為瞭實現這個目標,胡振球不斷學習拼搏,自我提升。平時主動向工程師和老師傅們請教,午休泡職工書屋,夜裡在宿舍自學。此後的十餘年時間裡,胡振球先後考取瞭中級工、高級工、技師、上海市首席技師。在技術崗位之外,他還在2011年報考瞭國傢開放大學工商管理專業,尋求系統學習和提高,先後取得瞭大專和本科學歷。

  純電動智能化掃路車。澎湃新聞記者 蔣樂來 圖

  敢想敢做:從“偷懶”開始的創新

  公路吸塵車難以吸取道路邊沿的塵土怎麼辦?胡振球提出可以增加一個控塵掃刷,先對垃圾塵土進行擾動再進行吸取。道路清掃車快速行駛時有刮碰危險怎麼辦?胡振球設計安裝瞭自動避讓裝置,能夠讓清掃裝置自動避讓電線桿等障礙物。

  胡振球並非高精尖技術的研發人員,但面對作業類車輛在各種不同場景下的定制化需求,他的創新創造能力彰顯瞭極大的價值。如今,胡振球共完成技術革新60多項,技術攻關20多項,獲得發明、實用新型專利24項,更是斬獲各類發明創新相關獎項,也一度被譽為“工人發明傢”。

  胡振球在“五小”活動中的創新獲獎。 澎湃新聞記者 蔣樂來 圖

  而胡振球談起在公司裡第一次“搞發明”,開玩笑說是為瞭“偷懶”。2009年,公司開展瞭“小發明、小創造、小革新、小建議、小改進”的“五小活動”,鼓勵技術人員和一線工人都參與創新。當時正值一款自主研發的吸塵車產品進入生產階段,工人天天加班,生產效率卻始終難以提升。於是借著活動的助力,胡振球大膽提出瞭自己“整車預裝工裝”的想法。

  這一想法克服各種技術難題得以落地,一下子把每臺車輛的工時從3天減少到1天,且整車裝配合格率達到98%以上。胡振球回憶說,當時的一個目的就是不想加班、工資照拿,而且還提升瞭工藝,兩全其美。公司當即成立瞭一個技改組,由胡振球擔任組長,幫助其他小組進行生產工藝的改進提升。

  以此為起點,胡振球的發明創新不斷帶來新的改變。公司研究院的工程師孫志強說:“很多產品開發在方案討論和前期調研的時候都會請胡振球一起參與,他的點子很多,思維更廣闊更活躍一些。”在公司總經理陳天妮看來,胡振球也是極具創新能力,而且敢於表達想法、敢於擔當的人。

  2014年時,公司銷往遼寧盤錦的車輛被客戶反映在當地“水土不服”,使用效果不佳,要求三天內解決問題,不然就退車。時間緊任務重,技術人員也有些猶豫,但胡振球主動承擔瞭這項任務。他趕赴現場,跟在車後面研究瞭整整三天,現場找工具試制改進。終於,他在通宵的第四天想到瞭解決的方案,於火線上又創造瞭一項“傾斜復吸式”清掃裝置的發明。

  敢傳敢帶:從一個人到一個工作室

  2019年底,上海神舟精宜汽車制造有限公司“胡振球勞模創新工作室”獲得上海市總工會的授牌,並獲得瞭“長三角創新工作室”稱號。2020年,“胡振球勞模創新工作室”以嶄新的面貌開始運行。

  作為創新最基礎、最活躍的力量,工作室以“胡振球”為名,也由胡振球牽頭。從一個人到一個工作室,創新也在不斷集聚,發揮更大的合力。創立之初,團隊有13人,集結瞭公司最優秀的專業技術人才,擁有工程師、高級技師職稱的有9人,專註於吸塵車和其他環保裝備的生產技術研發和改良。如今,工作室已經超過30人,所獲得的各類專利和獎項也早已掛滿墻面。

  工作室內陳列的各類獎項。 澎湃新聞記者 蔣樂來 圖

  在勞模工匠精神的引領之下,工作室培育更多創新人才,陳天妮認為“傳幫帶”的作用非常重要。工作室成員王金棟評價說,在這一方面胡振球很有“格局”。公司曾有一個新員工啥也不會,讓王金棟帶教,他當時心裡有顧慮:萬一我把他教會瞭他不幹瞭怎麼辦?公司不是吃虧瞭?但胡振球跟他說的話讓他印象深刻:“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他就算不幹瞭,我們也是為國傢和社會培養瞭一個技術人才。”

  “傳幫帶”不僅限於公司內,更是走出企業,立足行業。通過和各行業的共建,工作室也在幫助市容環衛等相關行業解決實際問題,攻克一線難關,帶動全行業發展。綠化養護車、垃圾清運車、消防水炮等等,都是工作室對外技術合作的改進目標。

  眼下,工作室將目光放在瞭懸鈴木果毛脫落問題上。這一問題在春天困擾許多城市的市民,上海許多道路也不堪其擾。而果毛的清理同樣是一大難題,據胡振球介紹,完整的一套清理流程需要“吹、噴、沖、吸”四個步驟,分別由四類作業車輛進行,耗時長且會影響交通。

  由此,工作室嘗試研制果毛清理裝置,希望能將其中三輛車三個步驟的作業集合到一輛車上一次性完成,充分提高效率。目前,這一車輛正在試制階段。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