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郭瀚林北京報道:在電子設備日益普及的當下,固態硬盤作為存儲介質正憑讀寫速度快、能耗低等優勢,逐漸取代機械硬盤成為主流。今年“618”消費熱季,京東平臺的固態硬盤平均售價同比下降50%,成交額同比增長超過4倍,這都歸功於近年來完全國產化的固態硬盤、芯片等陸續亮相。在北京從事電腦銷售的餘子彥表示,自從國產固態硬盤廣泛采用由國內最大的自研閃存芯片生廠商“長江存儲”自研的存儲顆粒為介質後,價格從2022年下半年開始屢創新低,在容量、性能相似的情況下,價格較國外品牌低約30%。
在近期舉辦的第十三屆電子信息產業標準推動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發表主題報告,指出目前傳統的機械硬盤市場均被外企壟斷,而隨著中國國產存儲整機和閃存生產能力逐步提升,以固態硬盤取代機械硬盤,實現“彎道超車”時機已經到來。
倪光南院士認為,目前中國數字領域存在“重算力輕存力”的傾向,而夯實數字基礎設施和數據資源體系“兩大基礎”都離不開存儲產業的支撐,閃存和固態硬盤均屬於半導體存儲范疇,未來發展空間巨大。在產業鏈上遊,中國半導體存儲生產固態硬盤在芯片和裝備領域可以做到自主可控。在產業鏈中遊,中國存儲整機的核心能力和競爭力構築在自主的核心存儲芯片、系統架構和軟件之上,也已具備國際領先技術水平。
倪光南提到,存儲是國傢數字基礎設施的重要載體,隨著手機的大量應用,人工智能、5G、VR/AR等新領域的快速發展,中國已成為全球存儲產業最大的應用市場。未來應加大在存儲產業的戰略佈局,引導產業聯合攻關並掌握存儲核心技術,為掌握數字經濟競爭主動權提供堅實支撐。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