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習近平1日下午在中國國傢版本館考察時,在蘭臺洞庫瞭解館藏精品版本保存情況。\新華社
隨後,習近平總書記走進保藏古籍版本的蘭臺洞庫,實地察看版本保存收藏情況。
總書記緩緩走進庫架深處,仔細觀摩珍貴文物,感受著古老文明傳承至今的氣息和底蘊:“走一下,體會一下。這些雕版、典籍,蘊含著中華民族的智慧、精神、文化,更蘊含著生生不息的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詳細聽取《四庫全書》版本源流、紙張印刷、保護收藏等介紹,叮囑工作人員:“我最關心的就是中華文明歷經滄桑留下的最寶貴的東西。中華民族的一些典籍在歲月侵蝕中已經失去瞭不少,留下來的這些瑰寶一定要千方百計呵護好、珍惜好,把我們這個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繼續傳承下去。”
走出蘭臺洞庫,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國傢版本館的建成和管理給予充分肯定。他強調:“建設版本館的初心就是收藏,就是在我們這個歷史階段,把自古以來能收集到的典籍資料收集全、保護好,把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繼續傳承下去。盛世修文,我們現在有這樣的意願和能力,要把這件大事辦好。”
2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中國歷史研究院考察調研。
院內的中國考古博物館,是我國第一傢以考古命名的博物館。一條“歷史大道”,以時間軸的形式展示瞭我國歷史發展的重要節點和重大事件,銘刻著中華文明的悠久歷史。總書記步入展廳,沿“歷史大道”前行,仔細詢問最新考古發掘成果和文物展品保護情況。
“這是一件出土於安徽蒙城新石器時代尉遲寺遺址的大口陶尊,距今大約4800年。”講解員指著一件陶器展品,“它的特別之處是器物上有著刻畫符號,分別是‘日’‘月’‘山’形。抽象的表達和組合,已經超越瞭簡單的圖畫,使我們看到瞭漢字的雛形。而我國最早的陶器,早在16000多年前就已經出現瞭。”“中國是世界上陶器起源最早的國傢嗎?”總書記向講解員詢問。“是的。”“不是‘最早的之一’,就是‘最早的’?”總書記又問。“是的,世界上其他地方發現的早期陶器,基本都是從中國起源之後傳播過去的。”
新石器時代“7000歲”的陶人面像、朱書文字陶扁壺、彩繪龍紋陶盤,夏代二裡頭遺址綠松石龍形器,商代象牙杯,周代銅犧尊……一件件精美的出土文物,生動展現瞭中華民族先民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歷史足跡。
“4000多年前的東西這麼精致”“這個技術在那時是很先進的”“真漂亮!制作工藝太精湛瞭”……總書記邊走邊看,由衷贊嘆中國古人的聰明才智、中國古代的燦爛文明。“看瞭國傢版本館、中國歷史研究院,很有收獲。我更加深切感受到,中國文化源遠流長,中華文明博大精深。”
帶著這樣的深切體會,習近平總書記隨後在中國歷史研究院七層會議室出席瞭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