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2021年,國傢發展改革委聯合全國婦聯等相關部門提出打造“兒童友好城市”的行動計劃。在全國50多個城市開始推廣“兒童友好城市”試點,為兒童成長提供適宜的條件、環境和服務,特別提到,要從“1米高度看城市”的兒童視角完善城市規劃設施。如今這項行動計劃進展如何?來看報道。
兒童專用垃圾桶70厘米高,兒童使用學習垃圾分類;醫院兒童專用扶手50厘米高;公交車兒童拉手140厘米,小朋友們舉起手就能夠到。
用“1米”高度看世界,其實是希望基礎設施在設計和建造時能充分考慮到兒童的實際需要,也提醒成年人更多俯下身,用孩子們的視角去傾聽他們的聲音。
在北京東城小報房胡同有一條彩色的步道,就是專門為身高1米左右的低年級小學生設置的。
很多城市都在兒童“出行友好”上下瞭不少功夫。今年,溫州市首條“紅領巾”微公交線路開通,同時引入瞭共享單車“叮當車”。深圳開通的兒童巴士擁有專門的兒童座椅,也深受孩子和傢長的喜愛。適幼化改造不僅僅是娛樂和出行設施,不少兒童醫院現在把兒童元素融入空間設計,通過動物造型、彩色壁紙、卡通圖案等裝飾提高瞭親和力,有效緩解瞭孩子們的緊張情緒。
北京西城區是今年新納入“兒童友好城市”試點名單的,在西城區新改造完成的一處城市兒童遊樂區,記者看到,地面是軟膠的,墻上鋪設瞭海綿保護墊,整個活動區還有隔音格柵屏,更好地保護兒童。“十四五”期間,我國將試點建設100個“兒童友好城市”。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