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機接口目前在臨床治療、商業應用和認知增強等領域快速發展,腦機接口技術涉及對大腦高級認知功能和心理狀態的功能探尋和幹預影響,因此應秉持以人為本的原則,技術應用與人類繁榮協調發展的可持續發展觀,充分考量腦機接口研究及應用的倫理、法律和社會影響。”

  在5月29日舉行的2023中關村論壇“腦機接口創新發展”平行論壇上,腦機接口產業聯盟科普與科技倫理工作組主席、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何江弘發佈瞭《腦機接口倫理原則和治理建議書》。

  此前報道顯示,這是中國第一部面向腦機接口領域的倫理原則和治理建議書。

  其中明確,腦機接口是一種在大腦與外部環境之間建立的全新的不依賴於外周神經和肌肉的交流與控制通道,可實現大腦與外部設備的直接交互。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當下的腦機接口形態主要包括:主動式意圖交流控制的腦機接口,被動式腦狀態監測的腦機接口,腦機接口技術結合神經反饋調控技術形成的雙向腦機交互,以及人腦智慧與人工智能決策融合的腦機智能。

  建議書認為,腦機接口的潛在倫理風險包括:神經幹預的安全風險、非自主決策風險、腦隱私泄露風險、責任歸屬問題、身份認同問題、人類增強問題、分配公正問題等。

  核心起草人之一、清華大學信息國傢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顧心怡表示,“腦機接口倫理問題已在臨床過程中逐步顯現,例如腦侵入的手術植入帶來的腦損傷,腦刺激可能帶來的自我疏離感。同時,非侵入式腦機接口將逐步進入商業服務和大眾消費領域,對每一位腦機接口用戶來講,最為關註的倫理問題可能將聚焦在腦隱私保護(“讀腦”)和自主決策(“控腦”)上。未來隨著技術成熟度不斷提高,當腦機接口能夠較大程度實現人類認知增強時,還將涉及‘人類增強’限度的討論以及技術公平分配等問題。”

  核心起草人之一、北京大學醫學人文學院長聘副教授陳海丹提出,腦機接口研發要遵守生命倫理學四大原則,即尊重、不傷害、有利、公正,要盡一切努力避免對使用者造成傷害。

  對此,建議書指出,腦機接口發展應遵循如下倫理原則,即不傷害原則、尊重自主原則、隱私保護原則、透明公開原則、公平公正原則。

  同時,建議書也提出瞭腦機接口發展的治理建議,涵蓋神經數據治理、保障決策自主性、安全有效性驗證、建立可問責機制、公平公正分配等。

  建議書稱,腦機接口倫理原則和治理措施的制定是腦機接口負責任創新的良好開端,更重要的是從技術和社會角度踐行原則,並建立行之有效的評估機制以確保原則的有效落實。

  建議書強調,缺乏合乎倫理考慮的腦機接口技術應用將極大降低公眾對創新性技術的信任和接受程度,並可能對人類社會造成不可逆轉的負面影響。在腦機接口產品與服務的全生命周期嵌入倫理考量,並持續性進行多利益相關方協同共治,才能夠確保技術演進與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平衡。

  據介紹,該建議書一方面旨在促進腦機接口倫理治理體系在科研、臨床和其他場景應用達成廣泛共識,另一方面希望引發更多相關方共同關註腦機接口並積極參與倫理共治。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