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合肥5月19日電(李東標)初夏的安徽省黃山市,粉墻黛瓦掩映在滿目青綠中,潺潺的新安江水蜿蜒流淌,星羅棋佈的古村落如一顆顆璀璨明珠點綴在阡陌交錯間,呈現出“一半煙火一半詩”的迷人景致。

        黃山市因山水奇秀聞名於世,美麗的“畫裡鄉村”更是享譽世界。近年來,當地充分發揮資源稟賦優勢,切實加強傳統村落和古民居、古建築保護,深入挖掘、傳承、活化徽文化,推動農文旅一體化發展,以生態“高顏值”淬煉發展“好氣質”,努力走出一條鄉村全面振興的新路子。

遊客在呈坎古村落遊覽。新華網李東標 攝

        開啟“美顏”模式 鄉村處處皆風景

  清晨,當縷縷晨曦灑滿大地,千年古村落呈坎村開始瞭新的一天。

  粉墻黛瓦、小橋流水、青石板巷……走進呈坎,一幅美麗鄉村圖景映入眼簾,一步一景皆成詩,處處流淌著江南風韻。

  “這裡真的太美瞭!”在聲聲驚嘆中,如織的遊人徜徉在“水墨江南”之中,觀景拍照,流連忘返。

  呈坎村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擁有唐、宋、元、明、清等不同時期的古建築、古遺址180多處,是中國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古村落之一。作為古徽州文化旅遊區重要組成部分,呈坎景區憑借獨特的文化和生態資源優勢,成功躋身國傢5A級旅遊景區,先後榮獲中國傳統村落、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安徽省十大旅遊古村鎮、安徽省美麗鄉村示范村等稱號。

呈坎村風光如畫。新華網李東標 攝

  在呈坎,一座座古宅鱗次櫛比,經過微改造後成瞭精致的民宿,備受遊客青睞。以發展全域旅遊、建設美麗鄉村為主線,呈坎村依托“鄉村”和“鄉愁”等要素,通過回購、租賃、置換、退出等模式,有序盤活農戶閑置房,通過組建鄉村旅遊合作社、村民入股等方式整村連片發展鄉村民宿。目前,呈坎民宿旅遊集群片區現有民宿88傢,客房700餘間,床位數1700餘個。

  為提升人居環境及遊覽品質,近年來呈坎村將美麗鄉村、重點項目與全域旅遊有機結合,累計投入5000餘萬元建成旅遊集散中心、寶綸路旅遊步道、眾川河水土治理等一系列涉旅項目,進一步完善瞭村級基礎設施。

  推窗見綠、開門見景的“美顏”模式,既為村民創造瞭良好的生活環境,也讓這裡成為吸引遊客的“強磁場”。今年4月份,呈坎遊客接待量超過12萬人次,環比增幅超60%,越來越多的遊客將這裡定格在相冊裡。

  如今的呈坎村,不僅環境更美,村民腰包也更鼓瞭。2022年,呈坎村通過門票收入分成、資產盤活、出資入股等方式,村集體經營收入達148萬元。

夜幕下的新安江畔。新華網李東標 攝

  保護利用發展並重 傳統村落煥發生機

  黃山之美,秀在山水,美在人文。遊走於黃山的鄉間,隨處可以看到造型別致的徽派古民居、古牌坊群和古祠堂。

  據統計,黃山市現有310個中國傳統村落、492個省級傳統村落、4700多處古民居、千餘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八千處歷史文化遺存、百萬件文書文獻,數量均居全國前列、安徽首位。

  散落在徽州大地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歷史文化遺存,構築起一座“沒有屋頂的博物館”,彰顯出徽文化的深厚底蘊。

  保護好傳統村落,留住悠悠鄉愁。“十三五”以來,黃山市徽州區全面加強文物項目建設,積極爭取各級文物保護項目,總投資達1.6億元。相繼實施瞭潛口民宅古建築群修繕、巖寺文峰塔維修、唐模檀幹園修繕等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工程,一大批文物本體得到有效保護。

呈坎村美景。新華網李東標 攝

  “我們通過積極探索‘保護+傳承+展示’等模式,推動文物活化利用,創建可復制可推廣的古建築保護修繕模式,重煥百年徽州古建築生機活力。”黃山市徽州區文物局副局長吳青介紹,在傳統村落保護利用中,徽州區聚焦傳統村落特點,促進文化旅遊結合,大力發展鄉村旅遊產業,努力實現傳統村落保護利用和經濟社會發展雙贏。

  為瞭讓傳統村落“活起來”,近年來徽州區積極推進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呈坎村依托獨特的文化資源,積極探索文旅融合發展模式,打造“徽州古村落+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研學基地+田園綜合體+旅居休閑養生”四位一體的保護利用新模式。西溪南村在註重保護好村落水系、濕地、古民居的同時,強化創意產業業態的植入,形成瞭特色創意產業集群。

  “黃山是海內外馳名的旅遊城市,也是徽州文化的核心發祥地。如何平衡古村落保護和利用的關系,推進文旅融合和鄉村振興,一直是我們思考和探索的問題。”黃山市委主要負責同志介紹,一方面要基於徽州村落的獨特文化價值,不搞大拆大建和形象工程,以最小幹預保護徽州文脈、保留村莊肌理、保住鄉土特色;另一方面要結合旅遊城市特點,利用美麗鄉村建設成果,推進村景一體,發展全域旅遊,探索鄉村振興的特色路徑。

呈坎村風景秀麗。新華網李東標 攝

  激發人才活力 賦能鄉村振興

  “就隻看瞭你一眼,就已確定瞭永遠。” 幾年前,李莉來到位於黃山市休寧縣的齊雲山腳下,開瞭這傢名為“雲歸裡”的民宿。

  “2018年,我來到齊雲山旅遊,站在登封橋上,內心覺得特別平靜,一下就喜歡上瞭這裡。當時就決定留在這裡,開一間民宿。”當初的那份怦然心動,李莉至今難以忘懷。

  李莉年輕時跟戲曲結緣,曾就職於媒體,闖蕩過商海,經歷過歲月的洗禮,最終選擇齊雲山下的小鎮作為心靈的棲息地,成為瞭一名“新齊雲山人”。

  與她一起留在這裡的,還有來自上海、北京、香港等地的藝術傢、企業傢等,大傢充分發揮自身特長反哺社會,為這片土地的振興默默貢獻力量。除瞭開辦文化藝術沙龍、捐建雲山書院,還義務當起老師,讓當地孩子接受藝術熏陶,感受人文氣息。

白墻黛瓦的徽派民居。新華網李東標 攝

  “我們與當地人相處融洽,我總是不自覺地把這裡當作第二故鄉。”李莉說,她希望這傢民宿能成為外界瞭解齊雲山的一扇窗口,吸引更多人來這裡投資興業,將這裡建設得更加美好。

  努力讓“歸雁”成為鄉村振興“頭雁”,在示范村落保護利用建設中,黃山市還積極鼓勵當地能人回鄉創業,村民回鄉創業熱情高漲,近年來呈坎、潛口、西溪南等古村落湧現出一大批鄉村民宿,社會投資累計5000餘萬元,回鄉創業村民達320人。

  “鄉村振興的主體是農民,隻有尊重農民意願和主體地位,激發廣大農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才能解決‘政府幹、農民看’的難題。”黃山市委農辦負責人說,該市把美麗鄉村“建什麼、怎麼建”的選擇權交給群眾,引導村民積極參與鄉村建設,一批“新黃山人”成為最美鄉村推介官、最美鄉村規劃師、首席鄉村運營師、旅行管傢、民宿管傢,有效激活鄉村發展內生動力。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