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海巖北京報道:在20日舉行2023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上,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提出,今年前4月,中國外貿出口中,一般貿易占比達到65.4%,加工貿易占比跌破20%,這意味著中國代工貼牌、低端、汗水驅動的貿易時代已經過去,外貿增長轉變為自立自強、靠競爭力的方式。不過,少數國傢推動的去中國化,則帶來嚴峻挑戰。
張燕生形容這是一場“拔河”,少數國傢希望去中國化,還有大多數國傢希望增強和中國經濟貿易合作。對於中國來說,關鍵是要與全球的科學傢和高技術企業加強合作,形成科技和產業掛鈎、不脫鈎。
張燕生認為,當前中國有三個重要的經濟合作圈,一是東盟,東盟已是第一大貿易夥伴和雙循環的核心;二是中日韓,預測未來隨著全球經濟重心東移,它很可能成為世界的需求中心、供給中心、創新中心;三是中國和澳紐。張燕生認為,中國與澳紐的貿易結構有很高的互補性,與其合作將決定瞭中國的初級產品能否建立一個長期穩定可預期的供求關系。
張燕生還關註到,今年前四個月,外貿出口中,外商投資企業占比已經跌破三分之一。“這說明外資在外遷,要穩住外資,在改善投資環境的同時,維護和平發展的國際大環境是非常關鍵的。”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