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5月12日電 題:破立之間,中國如何走好能源轉型之路?

  中新社記者 陳康亮

  當前,中國正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如何穩步實現能源轉型一直是各方關註焦點。12日,多位專傢在中新社國是論壇之“能源中國”給出應對之策:先立後破,穩步走好能源轉型之路。

  新房子沒有蓋好,不要拆老房子

  中國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長,國傢氣候變化專傢委員會顧問杜祥琬表示,穩步由以煤為主轉向可再生能源為主,這是長遠的能源安全之策,也是走向碳中和的必由之路。當前和今後一段時間,化石能源還很重要,化石能源和非化石能源要協調互補,先立後破,構建韌性的能源體系,保證當前和長遠的能源安全。“新房子沒有蓋好,不要拆老房子。”

  能源轉型離不開金融支持。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朱民表示,碳中和的投資規模大、周期長、風險高,早期在碳達峰前的投資主要在新能源、新能源基礎設施和新能源科技創新,這是為未來轉型打下基礎,同時也需要創新投資工具,對現有投融資體制進行改革,加大債券市場的發展,比如擴大REITs(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產品在新能源領域的投資規模。據此前其團隊分析表明,預計到2050年,中國碳中和累計投資規模約為180萬億元人民幣。

  中國銀保監會政策研究局一級巡視員葉燕斐表示,要積極發展綠色金融,有力促進能源轉型。特別要加大對綠色建築的綠色金融支持力度,做好包括綠色住宅全生命周期的綠色認定,這涉及從土地招拍掛、城市規劃、住宅建築設計到住宅建築綠色性能監測、住宅建築綠色性能保險保證等一系列配套。

  如何“先立”:立電源、立儲能、立電網

  能源基金會首席執行官兼中國區總裁鄒驥表示,中國能源轉型做好“先立”,應有“三立”。第一要立電源,加速發展風、光等可再生能源。第二要立儲能,擁有一個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新型能源系統,才有可能提供穩定的、平穩的能源供給。第三要立電網,中國要有強大的電網,既要解決可再生能源的就地消納問題,又要能實現省際互通互濟。

  “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是加快能源轉型、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黨委委員、總規劃師張益國表示,發展可再生能源是減碳不減生產力的重要支柱。中國可再生能源資源豐富,足夠支撐碳中和目標的實現。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副秘書長劉永東認為,新型儲能將成為電力系統調節的重要力量。目前技術發展較快、產業規模較大的,主要是以鋰離子電池為主的電化學儲能。2022年是中國電化學儲能電站投產運行快速增長的一年,極大地促進瞭上遊儲能制造行業的規模發展,進一步增強瞭社會各界對電化學儲能支撐新型電力系統建設重大意義的認識。預計2023年電化學儲能電站新增裝機將爆發式增長。

  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經濟技術研究院院長周原冰說,要建設規劃大范圍配置的大電網,需要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科學規劃佈局跨省跨區輸電通道,二是持續優化區域骨幹電網網架,三是不斷完善各級省級電網的主網架。

  如何“後破”:綜合考慮煤電有序減退

  “電力行業是中國最大的煤炭消費和碳排放部門,電力行業減排是能源低碳轉型的關鍵。”能源基金會戰略規劃主任傅莎表示,“雙碳”目標下,中國煤電轉型方向清晰,從長期看,非化石能源需要在未來整個能源系統中占據明顯比重。煤炭消耗量應爭取盡快達峰並進入下降通道,電煤消費預計於2030年後進入下降拐點。

  作為中國的“富煤”地區,內蒙古的能源轉型值得關註。內蒙古北宸智庫研究中心首席專傢文風表示,到2030年,內蒙古自治區新能源發電量要超過火電發電量。目前內蒙古具備“頭頂有風光、腳下有煤炭、手中有電網”的基礎條件。同時,大量的煤炭資源加上龐大的火電機組,為下一步新能源大規模的並網接入提供瞭基礎和前提,特別是擁有相對獨立的蒙西電網,為探索新型電力系統和新能源的接入提供瞭先行先試的機會。(完)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