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5月11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目前,肥胖癥已經成為世界范圍內最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世界肥胖協會最新發佈的《2023年全球肥胖地圖》顯示,到2035年,全球將有超過40億人屬於肥胖或超重,占全球人口的51%。減肥話題歷久彌新。為什麼有的人節食不僅瘦不下來,還落瞭一身病?為什麼有人堅持運動也不見瘦?到底該怎麼科學減肥?來看今晚披露。

5月11日,患有肥胖癥的市民王女士來到山東省淄博市市立醫院進行復診,經過10個月的治療,她的體重已經減輕20斤。

回憶起自己減肥的過程,由於過於相信網上所謂的“減肥法寶”,王女士也走過不少彎路。

市民 王女士:自己節食過,早上也改成雞蛋清,但是維持時間都很短,隻要一恢復飲食,體重接著回來。晚上這頓不吃瞭,就餓,餓得低血糖過。

後期因為肥胖給身體帶來一些病癥的困擾,王女士來到醫院臨床營養科進行診治。醫生為她科學制定瞭個性化的減重方案,其中包含能量平衡的飲食方案和運動方案。

山東省淄博市市立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 主治醫師 楊玉玲:合理膳食是體重管理的關鍵,我們倡導大傢吃動平衡、食不過量,每周至少進行5天中等強度的活動,可以適當地進行每周兩到三次的高強度的有氧運動。

專傢介紹,減肥方法有很多,但不要盲目跟從。最近流行的這些減肥方法可能存在誤區,需要理性面對。

專傢表示,少食多餐需要註意控制進食的總量,如果總攝入量不變,那還是不會有減重效果的。

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委員 谷偉軍:比如說控制全天的熱量,起碼控制在1000大卡之內,另外在飲食的種類上,我們建議營養均衡。原則上要低鹽低脂低糖,要規律飲食,不建議暴飲暴食。要堅持長期的合理運動。

復旦中山廈門醫院營養科負責人 姚慶:碳水化合物是人腦唯一的能量來源,長期不吃,人會變“笨”。這種低碳水化合物減肥法在短期內確實可以幫助減重,但所減少的其實是體內水分。一旦重新開始攝入主食,體重很容易反彈,甚至有可能超過之前的水平。

還有不少人選擇不吃正餐,隻吃水果來減肥。專傢表示,這不僅不能減肥,有些高糖水果吃多瞭,還有可能引發糖尿病。

復旦中山廈門醫院營養科負責人 姚慶:(不吃晚飯)機體的新陳代謝和基礎代謝就會下降,身體消耗量降低,反而不利於減肥。加上在夜間睡覺的時候,我們身體也是需要一定的能量的,如果沒有食物的攝入,胃就處於一個空的狀態,會導致胃腺分泌大量的胃酸,對胃黏膜造成一定的損傷,長時間這樣下去,容易引起胃病,導致低血糖等癥狀。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