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客户,一年前说想买重疾险,一年后还是没有买,因为他一直在比较性价比高的。 结果,经过一年的比较,我也算是了解它的行家了。 猝不及防各大保险公司推出新产品,产品数量翻了一番,只好重新对比。 而在她比较的那一年,保费更贵。

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事实上,专业的保险代理人可以在您咨询时向您解释大多数畅销产品的优缺点。 不得不说,保险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保险公司太多,产品功能也繁杂。 作为资深代理人,我也不得不感叹:保险真是太复杂了。 只有同类产品才能长期横向比较。

今年各大保险公司都有新产品,所以我之前做了一个比较,供大家参考。 希望大家不要听信一些不专业的保险代理人的吹嘘和竞争对手的抹黑。 比较要客观真实,最怕一知半解。 最后,因为无知,顾客买了不合适的产品。

以下是我对重疾险的比较。 首先,普及一下大病保险的概念。 很多人都在纠结去哪里看医生,以及他们是否能支付费用。 事实上,重疾险与投保是否看病、看病花费多少无关。 相当于你和保险公司的一场“赌博”,赌的是你会不会生大病,生了病就赔,没病就不赔。 也是一种“杠杆投资”(我把重疾险称为“杠杆保障”)。 那么如何科学地比较重疾险,就要从保费、保额和实际收益率三个方面来看。

*以下比较是针对终身重大疾病储蓄保险,而非消费保险。 储蓄保险是指保费是可收回的,而消费保险是不可收回的。

01

哪种产品的溢价最便宜?

保险也划算,怎么比较? 也就是同样的保额,哪种产品最便宜。 国内有十几家,香港有十几家。 我比较了所有的产品。 数据太多,下面只挑出最具代表性的对比。

香港牛魔王管家婆彩图101期_安盛101保险_香港101保险

国内重疾险比较

计算保费的基础是年龄和保费。 年纪越大越贵,保费越多越贵。 再对比一个30岁的男人,保额66万元,赔付20年,可见不同保险公司的价格波动很大。 最贵的是太平(27456元/年),国寿最便宜(20856元/年),其他居中。

香港101保险_香港牛魔王管家婆彩图101期_安盛101保险

国内与香港重大疾病保险比较

香港保险一直很受欢迎,为什么人们更喜欢去香港购买呢? 好东西在哪里? 我也比较过。 还是同样的保额,香港AIA的17160元/年,只要交18年,保费方面,比最贵的太平便宜43%(24万); 比最便宜的中国人寿(10.8万)便宜25.9%。

综合比较香港和国内的产品,香港的产品更胜一筹。 很多人认为香港保险贵,但其实香港保险普遍比国内便宜30%。

香港保险比国内保险便宜,首先是因为香港保险是一个有100年历史的成熟市场,越成熟的产品越划算; 其次,由于香港保险计算的平均预期寿命是香港人的,香港的平均预期寿命在全球排名第三,保费便宜,平均预期寿命低于中国,所以保费很贵。

2个

外行看保费,内行看保额

外行只能比价格,内行看保额,也就是损失多少。 如果保险杠杆不合适,最好不要购买。

保额方面,太平在国内保险公司中胜出,80岁赔付180万,90岁赔付245万。国寿、新华、中国平安均持平甚至有所下降保险金额。

但最重要的一点是,我看到所有买保险的人都不明白什么是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意味着金钱变得越来越不值钱。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工资从每月十多块钱发展到现在的一万多块。 这意味着人民币也变得一文不值。 人民币30年贬值了多少次? 超过100次!

根据人民币通胀率(广义货币发行量M2指标为每年13%),我乐观地计算出通胀率也远高于银行存款利率。 假设未来30年人民币贬值利率为7%(低于7%的投资是亏损),20年后66万等于15万,30年后等于7.4万。 你觉得看医生就够了吗? 看看太平的保额,90岁的245万,60年后其实只有3.1万元。

*货币贬值计算公式:当年现金金额*(1-7%)^存款年限

香港牛魔王管家婆彩图101期_安盛101保险_香港101保险

买国内大病还不如存银行,抗不起通货膨胀

在我看来,买这种保险是很鸡肋的。 如果在缴费期间生病了,还是有杠杆作用的,但是影响很小。 如果每年在银行存2000元,利率4%,30年就有92万,60年(90岁)就有298万。 那么,为什么不把它存入银行呢? 如果前20年生病,保险理赔的66万和自己银行的40万多差不了多少。

那么,不抗通胀的保险产品有什么实际用途呢? 保险公司的投资能力要差到什么地步,连银行定期存款4%的利率都跑不过?

再看看香港保险。 这里列出香港AIA的重大疾病保险。 年付17160,但不管你是60岁、80岁、90岁,都比存了20年的银行定期存款高很多。 为什么? 羊毛布? 因为香港AIA的保险是有分红,长期年化利率在4%到5%之间,滚动利息的回报会比国内的银行理财产品高。 国内保险覆盖率低,因为没有分红。

香港101保险_安盛101保险_香港牛魔王管家婆彩图101期

香港危疾收入高于银行存款

总结:香港的危疾产品因为分红保障范围越来越大; 中国没有分红,几十年后香港的保险覆盖率将是中国的5-10倍。 推荐香港AIA的产品,分红最多。

这里要强调一点,香港保险可以买美金或者人民币。 但是,我听说过的客户和我自己的客户都选择美金。 为什么? 其次,不得不提到人民币和美元的贬值速度。

3个

实际回报率

在过去的 100 年里,美元从 1 美元贬值到 5 美分。 人民币也不逊色,短短30年贬值99%。 贬值这个词其实不合适,还是应该换成:big drop。

查看美国历年的通货膨胀率。 2008年至2014年,通货膨胀率分别为3.8%、-0.4%、1.6%、1.7%、2.8%、1.5%、2%。 如果购买香港保险为美元保单,届时,上述66万美元保额仍将持有至90岁。 那么,兑换的人民币就会比表中计算的要高很多。

这里先说一下实际收益率的概念。 比如人民币通胀是7%,你买的理财收益是4%(名义利率)。 实际收益率为4%-7%=-3%,即年贬值3%。

同样,美元重疾险保单收益为4.5%。 假设美元通胀率为2%,实际收益率为4.5%-2%=2.5%。 路注定越滚越多。

因此,在比较产品时不要只看利率。 我们需要看的是实际利率,而不是名义利率。 了解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尤为重要。

2017年,美元占世界货币储备的64.5%,人民币占1%。 哪个更值钱,我想不用我多说了。 看看十年前的消费和现在的消费,我想大家都心知肚明。

综上所述,与国内保险相比,香港保险以巨大的优势取胜。 当然,香港保险有100多年的历史,国内保险只有20年。 一个是博士水平,一个是小学水平。 有差距也就不足为奇了。

至于很多国内保险代理人提到的香港保险的劣势,也只是说说而已。 让我作以下澄清:

1.香港保险难吗? - 其实香港的保险公司都实行电子理赔,只要将相关文件拍照上传到app,大概一周左右就可以完成核保和理赔。

2、香港保险寿命更长? -香港保险期限是90天,中国是180天。

3、去香港会不会太麻烦? - 首次投保需亲临香港,后续缴费及理赔无需来港,只需使用app联系专属保险代理人即可。

4.香港保险投保的健康选项是开放式问题,国内的问题是封闭式问题。 开放性问题很容易被遗漏并导致索赔被拒绝? -香港保险秉承投保诚信原则。 如果有病史,必须独立申报。 秉承“投保投保从宽理赔”的理念。

香港101保险_安盛101保险_香港牛魔王管家婆彩图101期

5.香港保险不受国内法律保护? - 是的,香港保险是受香港法律保护的,而且香港的法律比较健全,这不是优势吗? 至少我的客户选择在香港投保是因为他们更相信香港完善和公平的法律制度; 至于国内法,恐怕本文就不详述了。

6、香港保险的病种少,国内保险保的多? - 没有,香港的种类数量只算一个大类。 例如,癌症包括所有癌症。 中国的种类数量比较详细。 一个大类会分好几种,其实覆盖面也就这么小。 所以不要只看数字,没有意义。 如果要仔细比较,可以咨询医生,看看哪个覆盖面更广。

7.香港保险在国内看病可以不理赔吗? - 错了,这真的很不公平,香港保险是全球理赔,在海外发生意外还有24小时直升机救援。 之前刘德华在泰国拍戏撞了马,就买了香港保险的服务。 事实上,香港保险涵盖了中国排名前三及以上的医院。 谁的病重,谁不想去三甲以上的医院。 而当真的是生死攸关的时候,难到你不想去美国或香港寻求最前沿的治疗技术,也很难找到一张床位吗?在中国找?

香港保险有很多优点,但是会被国内代理砍的很惨。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在产品和价格上没法比,所以只能黑。 有趣的是,我的许多客户都出售国内保险。 他们刚跟我了解香港保险的时候,因为公司的口才,香港保险乱七八糟,我讲实际利率和名义利率他们都听不进去。 理解。 作为代理人,他们缺乏真正的专业知识,只讲技巧。 所有工作一年以上的国内代理,最终都会在香港购买属于自己的保险。

保险界有一句话,先自杀-再杀熟人-再输,意思是不专业的代理人先给自己公司的产品投保,再招熟人买,然后就失去了客户。 相比之下,香港保险都是名校研究生、博士、律师、医生。 相对而言,他们的素质和专业水平要高得多。

安盛101保险_香港101保险_香港牛魔王管家婆彩图101期

国内保险代理人素质仍有待提高,靠“熟人举报”“家人举报”势必难以长久。 很多客户在购买国内保险时,不知道自己买了什么,要交多少钱。 乱七八糟的在主险上加了很多附加险。 理赔金额只有1万到2万,但是代理说是万能险,什么都赔。 我也很佩服这种销售能力。

之前的保险一直被大家诟病,就是跑不过通货膨胀,都是熟人。 十几年过去了,大家发现交上去的钱基本打了水漂。 因此,保险销售这个行业在中国被戴上有色眼镜看待了十多年。 当然,国内保险这几年确实在进步。 我也相信国内的保险总有一天会变得非常好。 然而,任重而道远,最重要的是转变根本发展模式,着力提升代理商和产品本身的素质,而不是继续坚持狂轰滥炸、疯狂销售的销售模式扩张。

編輯:碩谷新聞聚合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