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报()记者 王静 张志 深圳报道

随着2月6日中国香港与内地全面“通关”,香港保险业正走出至暗时刻。

“黎明终于迎来了。” 多位香港保险代理人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自清关以来,近期前来咨询和购买保险业务的人较多。 记者发现,近日,香港各大保险公司都加大了招聘力度,各大社交平台上出现了投保不远千里来港投保帖子,以及“投保的帖子。策略”和“投保指南”。 天气越来越暖和了。

3月10日,香港保险监管局公布2022年香港保险业临时统计数字,期内总保费达5,560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下跌7.7%。 来自内地旅客的新业务保费为21亿港元,因个人保单基数较低而显着回升,2021年同比增长200.3%,占个人业务总额的1.5%。

虽然通关后的官方数据投保公布,但多位受访专家及香港保险代理人均看好香港保险业的发展。 中国的客流量和消费能力将逐步恢复甚至超过疫情前的水平。

毛保费下降,内地游客新业务猛增

根据香港保险监管局的数据,2022 年香港保险总保费将达 5,560 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下降 7.7%。

对于去年香港保险业总保费下降,《蚂蚁金服》作者、财经评论员尤希向《华夏时报》记者指出,据分析,主要原因是去年香港保险总保费下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疫情限制了香港与内地的通关,影响了香港的客流和投保消费能力; 香港经济受到疫情和社会动荡的打击,导致本地居民对未来收入和财富增长的信心下降; 香港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影响投资产品的需求和表现; 香港监管部门加强了对跨境销售和电子平台销售的监管,提高了香港投保的门槛和成本。

此外,中国并购公会信用管理委员专家委员安光勇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香港保险市场竞争加剧也导致压力加大保费上。

值得一提的是,在香港与内地互不通关的情况下,2022年内地旅客新业务将飙升。据香港保险业2022年临时统计,内地旅客新业务保费21亿港元,2021年受个别保单影响明显回升,基数较低,按年上升200.3%,占个人业务总额的1.5%。

从内地游客购买的保险种类来看,期内最受内地游客欢迎的保险产品为终身寿险、重疾险和医疗险,分别占到内地游客新保单的41%、32%和19%。大陆游客分别。 从缴费方式来看,内地游客新保单中,约95%为非一次性保单,即不一次性缴付保费。

对此,拥有十余年香港及海外财富管理经验的香港安盛金融集团海外财富管理专家李萌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相比随着2021年和2022年香港的通关政策,内地的通关政策将逐步放开。 与去年相比,访客新业务的增长是正常趋势。

在安光勇看来,这一现象主要受香港保险市场多元化、专业化的优势,以及内地客户对香港保险市场的信任和偏好影响。

尤希指出,虽然未通关,但内地居民可通过电子平台、视频会议等方式进行远程会诊、签约、缴费等,或通过亲友、代理人等方式购买和购买。代付其他服务。 他还认为,内地游客新业务激增的背后,是内地居民对海外资产配置、财富传承、高端医疗等方面的需求依然强劲。 同时,香港保险产品的认知度和信任度也逐渐提高。

不过,一位香港保险从业者告诉本报记者,目前行业签约仍主要以线下业务为主,线下业务拓展成功率更高。

明年内地投保在港规模有望超过疫情前水平

随着2月6日零时全面恢复内地与港澳人员往来,大量内地游客开始“报复性”赴港旅游。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入境事务处披露的数据显示,2023年1-2月,超过62.8万名内地游客访港,是2022年同期的75倍; 它超过了200,000。

在李萌看来,她认为今年“赴港投保”的趋势会非常乐观。 从目前的通关情况来看,虽然没有对今年第一季度的支持,但从香港每日出境旅客人数逐渐增加来看,香港保险行业发展有重大利好。

安广勇向本报记者指出,今年香港投保趋势可能呈现逐步回暖的趋势。 他表示,在数字化转型、保险科技创新、产品创新等方面,香港保险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和优势; 但是否看好香港保险业未来的发展前景,还有待观察。

有喜认为,今年“赴港买投保”的趋势可能有以下特点:随着香港与内地恢复通关,赴港买投保的客流和消费力将逐步恢复,甚至超过疫情前水平; 香港经济将逐步复苏,本地居民对未来收入和财富增长的信心将逐渐增强; 随着美元汇率波动,多币种储蓄产品将更受青睐; 疾病险、医疗险等健康产品将受到更多关注。

因此,他认为,在这样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环境下,香港保险业未来可能会朝着加强创新能力、加强风险控制能力、加强合作能力的方向发展——加强创新能力,推出更多有竞争力的产品。满足市场和监管要求所需的产品和服务; 强化风险管控能力,防范各类风险隐患,及时应对突发事件; 增强合作能力,在区域内外建立更广、更深、更互利的伙伴关系。

政策面也在不断向香港保险业的发展释放积极信号。 2022年底,香港特区政府发布的《香港保险业发展战略蓝图》指出,香港正争取在南沙、前海等地设立保险售后服务中心,并将进一步研究连接内地和香港保险市场的可行模式。 巩固香港作为国际风险管理中心和成熟保险枢纽的地位。

2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允许境外特别是香港地区金融机构在前海合作区设立人身保险公司、财产保险公司、保险控股公司完善跨境保险业务,加快在前海合作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保险服务中心。

李萌表示,找准金融突破口是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关键一环。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多次提到“保险业”。 “因为香港的保险产品已有170多年的历史,更成熟、更灵活、更多元化。国际外币资产配置风险,对高净值人士非常有利。此外,大中华区湾区政策有支持,未来更光明。”

行业的复苏也体现在市场上。 自去年11月以来,香港保险——友邦保险(01200.HK)和保诚保险(02378.HK)的股价一路走高。

将带动澳门保险业复苏

与香港不同,澳门的保险业今年并未受到太大的疫情影响。 反倒是吸引了一些客户,因为香港很久没有清关了。 根据澳门金融管理局数据,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9月30日,澳门新寿险保费为272.42亿澳门元,同比增长1.76%。 访澳内地游客投保保险49亿澳门元,同比增长73%。

但当香港保险业回暖时,澳门保险业的发展是否会受到影响?

对此,安光勇表示,香港保险业复苏后,澳门保险业的发展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尤其是内地客户和香港投保需求方面。 澳门保险业与香港保险业的异同主要在于市场规模和产品定位。 与香港保险市场相比,澳门的保险市场规模较小,产品类型也比较单一,主要是人寿保险医疗保险。 对于投保来说,购买澳门保险适合投保金额小、寻求简单、保障风险低的客户群体。

李萌认为,香港保险业复苏后,将对澳门保险业务的增速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主要是由于澳门保险业发展历史较短,目前并无专门的保险监管委员会,暂时只有澳门金融管理局下属的保险监察处。 与香港170多年的发展历史和完善的监管体系相比,相信全面通关后的香港对内地游客的吸引力会更大。

谈及香港保险与澳门保险的异同,李萌指出,两地在产品内容、费率设计、保障期限等方面基本没有差异。 同时,港澳保险均支持多币种投保; 在征税方面,以及港澳地区不同的法律体系,在产品保障方面存在差异。 其中,香港属于英美法系,澳门属于大陆法系。

她认为,香港保险主要适合四类人群。 高学历、高收入的白领可能有移民需求; 做贸易和物流的企业主/金工外币收入较多,长期美元收入但外汇管制不考虑短期收益国内,在港澳做保险和理财比较顺理成章; 而收入较高的父母和孩子考虑到孩子将来出国留学或移民,配置港澳保险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还有其他资产配置人。

李萌建议,内地人在购买香港保险时,尽量在香港开设当地银行账户,方便资金往来; 另外,找一个靠谱的代理顾问很重要,投保需要详细了解条款。

安光勇认为,内地人在香港购买保险时,需要注意保险合同的条款和保险公司的信誉,选择口碑和口碑好的保险公司; 其次,要考虑汇率风险和赔付风险,尤其是跨境保险,一定要注意汇率波动和赔付风险; 此外,我们必须了解香港保险市场的监管要求和消费者。

編輯:碩谷新聞聚合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