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见习记者李晶晶在广州报道
近日,德勤与中国银行人寿发布《粤港澳大湾区保险业机遇展望》(以下简称《白皮书》),对保险偏好和购买进行了深入分析全国 1000 多名受访者的行为。 客户与香港客户的保险需求存在明显差异。 大湾区内地客户对重疾险、医疗险、意外险、养老险更感兴趣。 内地客户普遍更容易接受数字渠道,而香港客户仍然更喜欢保险代理联系方式。 有意在大湾区开展业务的保险公司应考虑提供尽可能多的数字接触点,以服务大湾区的客户。
大湾区受访者普遍热衷于重疾险和医疗险
调查显示,虽然大湾区中心城市(广州、深圳、香港)的保险普及率较高(75%的受访者表示已购买保险),但保险行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大湾区节点城市发展起步阶段。 渗透率不到10%。
在未购买保险的大湾区客户中,超过60%的主要顾虑是对产品和法规不熟悉。 大湾区绝大多数受访者表示没有在香港或澳门购买过保险产品,但对了解更多跨境保险产品非常感兴趣。 在从未购买过跨境保险产品的受访者中,不少表示有意购买大病险和医疗险产品。
总体而言,医疗险和健康险产品最受受访者欢迎。 不过,比较大湾区和非大湾区受访者可以发现,大湾区受访者对人寿保险的兴趣较低,只有8%的大湾区受访者更喜欢寿险。购买人寿保险的受访者比例为15%。 与寿险相比,大湾区受访者更青睐人身意外险和养老险。
此外,重大疾病保险在内地比在香港更受欢迎:超过85%的内地受访者表示对相关产品感兴趣,而在香港只有61%。 此外,大湾区的内地客户似乎比香港客户对意外保险、长者人寿保险和车险产品更感兴趣。
与内地其他城市相比,大湾区客户更注重多元化的产品组合,包括健康险、医疗险、养老险和人身意外险。 提高医疗保障和资产增值是客户购买香港保险产品的最重要驱动因素。 因此,白皮书建议保险公司考虑推出投资型或分红型保险产品,将健康医疗保障与投资型或分红型保险相结合,吸引大湾区客户。
在购买渠道方面,大湾区内地客户比香港客户更容易接受数字渠道。 大湾区超过45%和42%的内地客户愿意通过保险公司的网站和APP购买保险,而相应比例的香港客户分别只有34%和17%。 超过72%的香港客户更愿意通过代理人购买保险。 大部分大湾区及非大湾区受访者认为,不了解如何选择优质保险代理人是他们选择通过代理人购买保险的最大障碍。
不同年龄段人群对保险产品的需求偏好存在较大差异
调查还发现,年龄影响产品需求偏好和客户互动渠道选择。
其中,成熟年龄段客户群(35岁以上)更倾向于购买符合自身人生阶段需求的保险产品。 他们最感兴趣的是车险、意外险、分红保单和重疾险,普遍更倾向于选择传统的互动渠道。
年轻一代表现出完全相反的需求和行为。 年轻受访者对医疗保险最感兴趣,76%的18-24岁受访者购买过医疗保险。 该年龄段仅有34%的受访者购买了意外险。 分红保单和人寿保险等产品虽然受到年长客户群的欢迎,但在年轻群体中兴趣不大。
白皮书认为,包括小额保险在内的保险产品可以帮助填补这一空白。 短期境外旅游险、宠物险等产品虽然可能会缩小风险责任范围,但可以迎合年轻客户群体不太愿意支付高额保费的情况,同时更容易形成差异化优势,突出产品优势。 这些产品的销售一般都以数字渠道为主,也为习惯数字化生活的年龄层所熟知。
白皮书建议,保险公司可抓住“保险跨境互联互通”机遇,通过多种方式推动业务拓展大湾区或在市场上树立品牌知名度,推广短、简、便、快的服务。负担得起的小额保险产品。 小额保险产品的价值主张对重视产品灵活性和保费负担能力的年轻客户特别有吸引力。
此外,产品推广和知名度、跨境数字渠道和全渠道体验是整个客户购买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考虑因素。 大湾区的客户已经有了客户至上的服务体验。 他们在购买跨境保险时期待同样优质的服务体验,也期待通过大湾区实体服务中心的售后服务,获得无缝的全渠道体验。
为此,保险公司可以根据大湾区的发展进程制定营销策略和商业模式。 主要考虑大湾区客户的需求和不同的跨境监管要求。 为了利用这些机会,保险公司必须确定其目标客户群,并制定产品和客户体验设计战略计划以满足他们的期望和需求。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編輯:碩谷新聞聚合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