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尾巴”王朝,是指大型王朝滅亡後,其後裔重新建立規模較小的新政權。比如漢朝滅亡後,中山靖王之後劉備在益州建立蜀漢;唐朝滅亡後,由皇帝賜李姓的沙陀朱耶氏建立後唐,以及李昪建立南唐;明朝滅亡後,朱由崧、朱聿鍵等人建立南明,這些都屬於尾巴王朝。不過宋朝的尾巴王朝則比較有爭議,南宋是北宋的尾巴嗎?
959年(後周世宗顯德六年),柴榮駕崩,七歲的後周恭帝柴宗訓即位,契丹與北漢聯合南下攻後周。
960年(周恭帝沒來得及改年號)正月,殿前都點檢、歸德軍節度使趙匡胤北上禦敵。後周軍行至汴京東北陳橋驛,眾將以黃袍加在趙匡胤身上,擁立他為皇帝,趙匡胤“勉為其難”接受,是為宋太祖。隨後趙匡胤率軍回師開封,在主少國疑的情況下,脅迫後周恭帝禪位。趙匡胤兵不血刃登基,改國號為宋,仍定都汴京(開封)。
趙匡胤穩定局面後,利用後周世宗打造出來的鐵血軍隊,平定荊南高氏、湖南周氏、後蜀孟氏、南漢劉氏,以及割據於江南的南唐後主李煜。趙匡胤在“燭影斧聲”後,其弟趙光義又不動一兵一卒迫降吳越錢氏,出兵攻滅由契丹扶持的北漢劉氏,接近完成對中原的統一。為什麼說接近呢?因為包括今北京在內的燕雲十六州,仍然控制在遼朝手中,這是北宋的心病。
燕雲十六州(幽雲十六州)東西約600千米,南北約200千米,面積約12萬平方千米。包括:幽州(燕州今北京市區)、薊州)(今天津薊州)、順州(今北京順義)、檀州(今北京密雲)、儒州(今北京延慶)、瀛州(今河北河間)、莫州(今河北任丘北)、涿州(今河北涿州)、新州(今河北涿鹿)、媯州(今河北懷來)、武州(今河北宣化)、雲州(今山西大同)、蔚州(今河北蔚縣)、應州(今山西應縣)、寰州(今山西朔州東)、朔州(今山西朔州)。
可見北宋極盛時期,連中原傳統地區都未全據,北宋與遼朝、西夏是三足鼎立之勢。北宋比漢、唐、元、清的疆域小多瞭,甚至不如西晉、明等朝代鼎盛時期。
1127年(北宋靖康二年,金天會五年),金軍南下攻取北宋首都汴梁(今開封),擄走宋徽宗、宋欽宗、宗室、皇後、妃嬪、朝臣等共三千餘人。北宋滅亡,史稱靖康之變或靖康之難。
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趙構南逃,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是為宋高宗,重建宋朝,史稱南宋。
1138年(南宋高宗紹興八年)正月,宋高宗定都臨安(今浙江杭州)。
趙構殺害嶽飛之後,與金朝簽訂《紹興和議》,雙方以秦嶺-淮河為界,北屬金,南屬宋。南宋比北宋小,但也保存瞭三分之二國土,放到三國時期,南宋比蜀漢加東吳還要大。從體量上看,北宋不夠大,南宋不算小,南宋不是北宋的尾巴,而是半截身體。
類似的還有西晉與東晉,東晉疆域雖然大幅縮水,但也擁有江南半壁,而且北方四分五裂,隻有前秦能短暫威脅到東晉。
如果南宋不是北宋的尾巴,那宋朝的尾巴在哪?
1271年,忽必烈改國號為“大元”,自稱大元皇帝,次年定都大都(今北京)。
1276年(元世祖至元十三年,南宋恭宗德祐二年),元軍攻占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俘五歲的宋恭宗趙顯。
此後南宋的殘餘勢力繼續抵抗,立趙顯的庶兄趙昰為帝,是為宋端宗,首要目標是四處逃命。宋端宗在位兩年就死瞭,其弟趙昺繼位,局勢毫無改觀。
1279年(元世祖至元十六年,南宋少帝趙昺祥興二年),崖山海戰,陸秀夫背負趙昺投海而亡,南宋宗室八百多人跳海,南宋徹底滅亡。
從1276年至1279年這三年,南宋的地盤遠不及鼎盛時期,可以算是南宋的尾巴。宋端宗和少帝在東南沿海地區到處流竄,被元軍追得打。與之相似的還有南明,雖然號稱南部半壁江山,實際上四分五裂,反清勢力各自為戰,不聽南明皇帝號令。雖然南明永歷帝在位十幾年,但到處流竄,更像是個流亡小朝廷。而元朝是不承認趙昰和趙昺的,就像清朝不承認南明。
1276年至1279年這三年的南宋,可視為鼎盛南宋的小尾巴。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