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高城雄九州,城門天上飛瓊樓。
——(明)吳斌《青州歌》
青州,地處山東半島中部,為古"九州"之首。這裡鐘靈毓秀歷史悠久,素有“海岱明珠”之美譽。青州,又名益都,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
今日青州南門—阜財門
史料記載,青州古城“三遷四築”,城區內先後建過廣縣城、廣固城、南陽城、東陽城、東關圩子城、滿族旗城等6座古城池。這在中國現存歷史文化名城中較為少見。
筆者搜集到一些拍攝於民國時期青州老照片(黑白照片上色並修復瞭清晰度),反映瞭青州當時的城市和人文風貌。每一處建築都浸潤著歷史的底色。老照片搜集不易,值得珍藏!
這是青州南陽城的北門——瞻辰門。南陽城,因在陽水之南而得名。南陽城有四座城門:海宴(東)、阜財(南)、岱宗(西)、瞻辰(北)。南陽城距今已近1500年歷史。
南陽城外形似牛,又稱“臥牛城”。故城遺址毀於歷代兵戈,岱宗門一段城墻遺跡尚存。1972年,修南環路時,拆除瞭南城墻。1986年,青州修復瞭一段60米長的南陽城古城墻。
青州南陽城北門外景象,城門前大橋叫“萬年橋”,始建於宋仁宗明道年間(1032年)。明萬歷二十二年(1594年),改建為七孔石拱橋。橋長86米,寬9米,高9米,非常壯觀。
宋代畫傢張擇端《清明上河圖》中的出現的虹橋,就是以青州南陽河上的虹橋為藍本繪制的的。千百年來,南陽河從青州城中緩緩流過,滋潤著兩岸青州兒女的心田。
這是青州駐防旗城的東城門。青州駐防旗城始建於清雍正八年(1730年),有四座城門:寧齊門(南),拱辰門(北),海晏門(東),泰安門(西)。四座城門雄偉壯觀。
青州,作為西邊的大運河與東邊的膠東沿海的樞紐,戰略位置非常重要,雍正正是看中瞭這點,才決定在青州設置滿洲八旗駐防。旗城按八旗佈局,稱為八旗十六佐。
青州南陽城南門“阜財門”前景象。明代稱“雲山門”,清代才改為阜財門。照片中,城門上部出現瞭坍塌,城門內是甕城。當時僅有兩傢住戶,甕城之內曾有照壁。如今,復建的“阜財門”高大雄偉。儼然成為青州的地標性建築。
這是青州古城的東城門——海宴門。照片拍攝於上世紀30年代。城門上部沒有城樓,城門前大路兩側的民居建築古色古香,一些當地人正在進城。城臺之上,還能看到電線桿。
這座單孔石橋,是當時位於青州東門外護城河上的海岱橋。該橋始建於明洪武三年 (1370年),是濟青萊登驛道、青沂戰道、羊青官道在青州交匯的重要橋梁。如今,海岱橋橋欄已毀,橋身埋入地下,橋面與路面連為一體。
這是青州東門外昭德古街景象。青州古城歷史悠久,城建格局完整,120多條青磚青瓦的明清古街道及眾多傳統民居,令人嘆為觀止。
走進青州古城,隨便進入一條古街,腳下踩的便是青石板路,路面已被歲月的腳步打磨得光滑明亮。
這就是位於駝山山頂的昊天宮。昊天宮創建於元大德年間,後世歷經多次重修。昊天宮,為該宮觀的山門。照片中,兩名遊客站在古建築前。
這是一座二層樓閣式建築,面闊三間,閣下拱型門洞,進深6米,門前有臺階。照片中建築為清代和民國時期修葺。
這張照片,也是拍攝於駝山昊天宮。進二門後,迎面有一面闊三間的大殿,為宮之主殿玉皇殿,內祭玉皇大帝塑像。
大殿前矗立著兩通巨大的碑刻,其中一通石碑上寫著一個巨大的“壽”字,馱著石碑的烏龜名叫贔屃。殿前有一棵大樹,樹下還有幾通石碑。
站在高處遠眺范公祠。范仲淹曾在青州任職不到兩年,但他為當地百姓做瞭很多好事。青州百姓為瞭紀念他,就在他居住過的地方,修建瞭“范公祠”。
這是位於青州的范公井亭。關於這口井,有一個動人的傳說。當年,青州百姓流行一種“紅眼病”,范仲淹急在心頭。
他搜集民間驗方,和郎中們一起研究,汲取當地一口泉水調制藥丸,百姓服用後病癥全消。於是,將這口清泉命名為“醴泉”,並在醴泉上建造瞭一座亭子。
30年代,青州鄉下農村,兩名農民正在田地裡犁地。一人牽著牛馬在前面拉犁,後面一人扶著鐵犁。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在一些農村還能見到這種原始的耕作情景。
這是位於青州城南20裡處牛山北麓的管仲和鮑叔牙墓,墓前矗立著兩通石碑。
春秋齊桓公時代,齊國有兩名相,那就是管仲墓和鮑叔牙。他們生死之交,患難之中,舉薦賢友,勵精圖治,國富民強,管鮑之誼,世代傳揚。
30年代,位於青州的法慶寺。該寺始建於清朝初年。據說,康熙年間,法慶寺香火最盛之,當時有寺僧100多人,土地800餘畝。
法慶寺,原名大覺禪院。寺內古柏參天,又稱叢林院。照片中建築,是法慶寺的山門。
這是當時青州的府文廟。大成殿前,月臺上有一香爐,臺下古柏數十株,覆歷代碑刻。府文廟的建築,存世600餘年。府文廟,舊址在文廟街東段路北,今偶園商場處。1951年,文廟舊址改建成益都縣人民廣場、人民影院。
這是青州東陽城遺跡——鎮青門。鎮青門是北城墻的西門,也叫馬驛門。東陽城始建於晉代,有四座城門。鎮青門南與南陽城相呼應,北與旗城相對。
後來,青州老東陽城舊土城逐漸廢圮,隻留下瞭鎮青門。人們又在城門上修建瞭若幹廟宇,成為青州獨特的景觀。如今,鎮青門隻剩下瞭兩個大土堆,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這是青州文昌宮山門及前殿。該道觀前臨南陽河,背依東陽城南城墻。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文昌宮也曾進行過重修。1971年,修青雲橋時,文昌閣僅有遺跡全部拆除。今僅存原宮門前一棵古槐,訴說著這座數百年宮觀的興衰。
這是文昌宮山門,該建築為二層閣樓式建築。底層為4米高的墩臺,有拱券式大門。墩臺上建樓閣,上層樓閣歇山轉角,廊下12根紅柱與青磚花墻環繞一周。
這是青州彌河鎮石溝河村風光。石溝河村,有700多年的歷史。石溝河村南有古跡龍潭一處,龍潭內常年泉流不斷。龍潭左側孝婦河,水清岸綠,風光旖旎。
位於青州的雲門山上,有很多歷史久遠的石窟。雲門山位於青州南2公裡處,山上有一個穿山而過的洞穴,因此叫雲門山。
雲門山早在隋、唐、宋時期就深受佛、道兩傢的青睞。山上有隋、唐石窟造像五處。題刻、碑碣,遍佈雲門山摩崖。
這是位於雲門山頂的泰山行宮,建築看上去古色古香。大門上方題額“泰山行宮”四個大字清晰可見。幾名遊客正走出院門。
這是位於青州西南十六公裡處的玲瓏山。玲瓏山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山上遍佈摩崖石刻群,人文古跡隨處可見。照片中,人們登上山頂平臺,極目遠眺,青山連綿不絕、風光旖旎。山間還能看到一些建築遺跡。
這是民國時期的青州真武廟景象。據說,青州的真武廟有3處:一處在南陽城西門內,一處在北關大街北頭,一處在南陽城西北。照片中建築,為南陽城西北的真武廟。
此廟始建年代不詳,單從洪武六年(1373)重修算起,距今已有630多年的歷史瞭。2017年,青州重建真武廟。
30年代駝山風光。駝山位於青州南部,黃土丘陵地貌的山丘。山高嶺翠,自然景色優美、文物古跡眾多。自古以來,便是名震青齊的遊覽勝地。
青州東陽城土城遺跡
結束語:青州風光秀麗、文化底蘊深厚。回看八九十年前青州老照片,讓人好似穿越瞭時空,城市建築和人文風貌,令人驚嘆。嘆古惜今,如今的青州,區位交通優越,生態環境良好,產業優勢突出,還是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相信,青州的明天會更加美好!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