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汽車工程師李海林,講述他眼中的改革開放。
物換星移,歲月如歌。
從1978年的26億元增長到2022年的6744.56億元。45年間,長春市GDP增長瞭259倍。
45年改革開放,白山松水碩果壓枝。
而今,隨著國傢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不斷深入,東北復興的腳步不斷加快。長春更是將擴大有效投資作為穩增長的關鍵抓手,以項目投資積蓄發展新動能,一批產業集聚強、科技含量高、發展後勁足的重大項目落地生根,助推經濟增勁提速。
今年前三季度,長春市GDP總量達到5227.2億元,同比增長6.5%。在東北地級城市中,長春增速處於首位。
站在全面振興率先實現新突破的歷史坐標前,作為吉林省省會,長春必須不斷破壁,擔負起主引擎、火車頭的主要帶動作用,在推動吉林全面振興中勇於擔當、走在前列、作出示范。
創新:驅動振興發展的元動力
前不久,中國文字博物館發佈“第二批征集甲骨文釋讀優秀成果獲獎名單”。位於長春的吉林大學兩位學者分獲一、二等獎。
甲骨文的破譯對於中華古文明密碼有著非凡的意義。傅斯年曾用“好像發現一顆新的星球”來形容破解一個甲骨文新字的難度。
與此同時,不僅在古文明星球探索上取得瞭突破,吉林大學在月球地表研究也取得瞭新的成績。該校學者領銜的,中外科學傢聯合研究小組獲得高精度月球表面化學成分分佈圖,對於研究月球地質活動有著重要意義。
在外界看來,這所位於長春的高校一直以校區多,在校學生多而著稱,而事實上,作為門類齊全的高校,吉林大學的一系列創新成果令人矚目。
吉林大學研發萬米鉆機“地殼一號”成為世界第三個實施萬米大陸鉆探的神器;完成國傢重大基礎設施“綜合極端條件實驗裝置”主體結構裝配;成功獲批“分子篩催化材料的分子工程學”等基礎科學中心項目;通過驗收世界最大單缸液壓機;航空重力梯度儀研制項目通過專傢結題評審,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二個掌握該核心技術的國傢;牽頭建設瞭首批國傢天元數學東北中心和吉林國傢應用數學中心……
根據統計,自2019年至今,我國共選舉產生瞭561名兩院院士。從本碩博校友的匯總來看,吉林大學以33名的兩院院士數量位居榜首,超過瞭清華和北大!
在長春,像吉林大學這般“掃地僧”的存在,還有中國科學院長春光機所、中國科學院長春應化所等科研機構。作為名副其實的科教大市,長春正在努力把科教優勢轉化為科創優勢。
今年8月,長春市發佈瞭“科技創新驅動新突破行動計劃”17條,全方位支撐科技創新行動落實落地。
其中的一項是設置科創基金,讓更多科技創新項目走出實驗室。
長春未來種子基金總規模10億元,錨定初創期企業,重點關註支持高校院所種子期科技成果,作為國有資本率先投入,引導“投早、投小、投科技、投本地”。
天使基金總規模20億元,對創新創業的中小企業提供資金支持,助力企業健康快速成長。種子基金容錯率為50%,天使基金容錯率為40%。
當地科研領域人士評價說,這力度“堪稱空前”。
“建設國傢區域創新中心,實現科教大市向創新強市轉變”。本月召開的長春市委十四屆六次全會再次釋放強烈信號:創新鏈、產業鏈融合發展,通過科技創新培育新質生產力。利用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取得突破性進展。
長春光機所科研團隊研制的雙飛翼垂直起降固定翼無人機。圖片來源:長春光機所提供。
鍛造新質生產力 建設國傢先進制造業高地
12月8日,《長春日報》頭版發佈瞭全市光電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舉辦的消息。不同尋常的是,稿件配發的新聞照片中,當地黨政主要負責人都站在瞭旁邊,“C位”都是光電信息領域的兩院院士。
從這個細節既可以看出當地對於人才的重視,亦能看出發展光電信息產業的決心。
作為新中國光學事業的起源地,長春在光學領域有著雄厚的基礎。以中國科學院長春光機所為代表的光學研究“國傢隊”在諸多領域有著領銜優勢。
長春光機所孵化的長光衛星公司,是我國第一傢商業遙感衛星公司。其研制“吉林一號”在今年6月創下瞭“一箭41星”創下我國航天單次發射衛星數量之最。目前,“吉林一號”星組也是全球最大的亞米級商業衛星星組。此外,長光衛星還在星地激光通信領域取得瞭新的突破。
目前,長光衛星正在向IPO沖刺,有望成為商業航空領域的首個IPO。除瞭長光衛星,長春光機所孵化的長光華芯和長光辰芯也相繼踏上瞭IPO之路。
長光衛星公司研制的“吉林一號”衛星。鳳凰網吉林 王振東/攝
高功率半導體激光器芯片、高效率半導體激光雷達3D傳感芯片、高速光通信半導體激光芯片及相關光電器件和應用系統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是長光華芯的主要業務。該公司於2022年4月在科創板鳴鑼上市,成為“激光芯片第一股”,如今市值超百億。
70年前,新中國將第一傢汽車制造廠佈局在長春,由此開啟汽車工業發展之路。“紅旗”“解放”等汽車品牌已經成為民族汽車工業的象征。長春也成為瞭“汽車廠”。
而今,“汽車城”長春正在追光逐電,鍛造新質生產力。目前,全市光電信息規上企業119戶。今年1~10月,完成產值588億元,同比增長7.8%,高於全市規上工業增速1個百分點,特別是光電子產業實現瞭17.3%的高速增長,高於全市增速10.5個百分點。
現在,建設“長春光谷”的路線圖和時間表已經明晰。
長春將發揮中國科學院長春光機所、吉林大學、長春理工大學三大策源地優勢,聚焦“芯光星車網”五大關鍵領域,推進集成電路高端化發展、激光及新型顯示與照明規模化發展、衛星應用產業化發展、汽車電子智能化發展、工業互聯網和軟件信息服務業融合化發展。
到2025年全市光電信息產業產值突破1000億元、企業戶數達到1000戶以上。
建設國傢先進制造業高地,未來長春將發揮國傢級汽車產業先進制造業集群引領和帶動作用,把長春建設成為世界一流汽車城。同時,全面推進生物醫藥、光電信息、新能源、航空航天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跑出“加速度”,構建具有長春特色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未來,長春不僅要成為吉林產業引領的火車頭,更要承擔維護國傢產業安全中的神聖使命。
中車長客公司研制的新一代地鐵列車。鳳凰網吉林 王振東/攝
守衛黑土糧倉 保護糧食安全
作為老工業基地城市,長春在汽車、高速動車、光電信息、生物醫藥等諸多領域表現不俗。而鮮為人知的是,長春也是全國知名的“大糧倉”。
在2022 年,長春糧食產量達到 248.5 億斤,占到瞭吉林省的 30%、全國的 1.8%。
全國產糧排名前十的縣市中,有三位來自長春。分別是公主嶺市、農安縣和榆樹市。
不僅有數量,長春的糧食更有質量。
長春市是“中國優質粳米之都”、德惠市是“中國優質小町米之鄉”、公主嶺市是“中國玉米之鄉”,這些都是經過中國糧食行業協會認證的榮譽。
2022年4月,國傢批復在公主嶺市建設長春國傢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該區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建設種業科創中心,守護農業的“芯片”安全。
目前,公主嶺市種業自主繁育的玉米品種600餘個、水稻品種300餘個、大豆品種60餘個,全市年生產經營種子1.4億斤以上,約占吉林省用種量的四成,銷路覆蓋整個東北地區。
作為肥沃的黑土帶,當地還有一項重要使命——守護黑土。當地與中國科學院合作,設置瞭“黑土糧倉科技會戰”的試驗示范基地。將秸稈和畜禽糞污堆漚發酵成的糞肥拋灑到地裡,增加土壤有機質。通過這種方法實現資源循環利用的同時,提升黑土地地力。
守住黑土,就是守住瞭糧食生產的命脈。
此外,當地正在圍繞玉米做文章,通過延伸糧食產業鏈,推動精深加工、肉牛、健康食品等特色產業發展。
作為國傢糧食生產基地,當好國傢糧食穩產保供“壓艙石”是長春的首要使命。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把基本農田建成高標準農田,種業振興……這些都將是未來長春大農業的聚焦方向。
文旅破圈 成為全面振興新勢力
大雪節氣過後的長春,稟冬已至,寒氣逼人。
長春東部蓮花山生態旅遊度假區,冰雪新天地建設工地上熱氣騰騰。
包括北京冬奧會吉祥物“雪容融”設計團隊在內的藝術傢、雕刻師、建築工匠以及其他工作人員等5000餘人組成的團隊在現場忙碌。不過兩周的時間,一座占地面積超過67萬平方米的冰雪樂園平地而起。
藝術傢的奇思妙想與工匠們的巧奪天工,利用晶瑩剔透的冰塊與潔白無瑕的粉雪作為主要材料,通過光影的裝飾,建造一座夢幻般的冰雪王國。
這裡突破瞭人們對美的想象極限。開園之後,這裡也成為瞭外地遊客競相打卡的網紅地。
一到冬天,就想到去長春。一年一度的長春冰雪節也以此為號,開始進入高潮。
“都市冰雪·相約長春”,包括“冰雪旅遊”“冰雪文化”“冰雪體育”“冰雪研學”“冰雪商貿”5大板塊140餘項系列活動將在為期5個月的長春冰雪節期間舉辦。
始創於1998年的長春冰雪節已連續舉辦26屆,累計接待遊客3億人次,實現旅遊收入5000億元。長春也連續榮膺全國“冰雪旅遊十佳城市”。
但冰雪隻是長春文旅的一面。作為知名的“電影城”、“雕塑城”,以及避暑休閑城,長春文旅正在不斷破圈。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長春冰雪節、消夏節分別接待遊客2703萬人次和6012萬人次,旅遊收入395億元和1034億元。
今年7月舉辦的“2023年空軍航空開放活動·長春航空展”,短短的一周時間,接待觀眾超過瞭65萬人次。
2023年空軍航空開放活動·長春航空展主題日活動。圖片來源:吉林省政府網站
今年中秋國慶長假期間,長春市接待遊客1218.77萬人次,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146.59%,實現旅遊收入93.13億元。
長春龍嘉國際機場在11月27日,長春機場旅客量達到1397.42萬人次,提前34天完成2019年全年旅客吞吐量,創機場投運以來新高,成為國內首傢旅客量超過2019年全年水平的千萬級機場。
在長春,年輕人鐘愛在這有山、紅旗街進行“特種兵旅遊”“CITYWALK”,而中老年則在54路有軌電車、長影舊址博物館找到懷舊之旅。長春就是這樣完美契合在遊客的行程之中。
當前吉林省已經將文旅產業錨定“萬億級”的目標,作為省會的長春,正在推動文旅產業全域、全季、全要素、全產業鏈佈局,建設東北文旅集散中心和區域性消費中心、世界級冰雪品牌和冰雪旅遊勝地、避暑勝地。
藍天碧水描繪城市底色 宜居環境織就幸福生活
長春城區西部——汽開區,雪後的新凱河風景如畫,時不時有攝影師到這裡采風。而到瞭夏天,這裡更是水清草茂,禽鳥雲集,是市民休閑的好去處。
在新凱河歷史上,上遊沿線曾經分佈著10座污水處理廠,每天約有60萬噸污水處理廠尾水排入河流,並且沿岸大小污染源眾多,一度使得河水臭氣難聞。
當地將新凱河治理列入瞭重點項目,經過重點攻堅,新凱河水質到2022年末成功消除劣五類,躍升到四類。
水更清,景更美,市民的幸福感自然提升。現在這裡是長春國際汽車城建設的核心區,吸引國內外的汽車領域人才聚集。
長春汽開區富民濕地公園一角。鳳凰網吉林 龍曉寧/攝
讓長春市民幸福感提升的還有“長春藍”和“生態綠”。
2022年,長春市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336天,同比增加6天,創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水平。“長春藍”已成為長春人民生活中的常態。
在秋色,藍天白雲與色彩繽紛的樹葉相映襯,成為一副絕美的秋景圖。
為瞭讓市民欣賞更美的秋景,當地城市管理部門還在指定的區域內進行落葉的保護性留存,以保護城市季節景觀。
作為國傢級園林城市,長春的寵愛不止於此。175個公園讓長春“坐落在森林裡”,市民出行“300米見綠、500米見園”。
硬件充足,而管理等軟件水平如何提升成為城市管理部門首要考慮的問題。“精細化”管理是長春城市管理部門的經驗。
自2017年起,為解決“看得見的管不著”和“管得著的看不見”的問題,由長春市城管辦牽頭,組織建口6個部門推行“馬路辦公”。連續開展瞭7年來,一大批歷史遺留問題都得到瞭妥善解決。
今年以來,“馬路辦公”到一線開展專題調研19次,各相關部門通過“走遍長春”排查問題108830個,完成整改107727個,整改率99%。
綠美與水潤交融、舒朗與精致兼備、人文與自然共生、現代與歷史輝映,一座高品質美好生活的長春建在瞭每一位市民的心中。
長春歸來更常春。
45年改革開放,長春答卷靚麗多彩。長春發展更是吉林跨越發展的縮影。
45年改革開放,長春的格局正在被打開,原有的邊界被突破,一座座產業新城順勢崛起。
今天,長春正以最快的速度破題,推動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全面起勢,構建長春現代化經濟體系,成為吉林省“一主六雙”戰略中的主引擎。
面向未來,長春的大格局不僅在吉林省的省會,還要對標國內一線城市、經濟強市,面向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地區和“一帶一路”沿線,廣泛吸納國內外優質資源要素,建成向北開放的橋頭堡、東北亞區域的中心城市。
撰文/鳳凰網吉林 賀寶慶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