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傢特級導遊孫樹偉,他眼中的青島改革開放45年。
山河為證,歲月為名。
今年是改革開放四十五周年,從一座小漁村到黃海之濱的現代化國際大都市,青島以日新月異的城市變化書寫著高歌猛進的城市發展史。
不當等閑之輩,不甘隨波逐流。立足一方水土,帶著與生俱來的改革基因和開放視野,青島以敢為人先的實幹精神,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奮勇搏擊,而這座城市的“城運”,也在時代與命運的交響中被不斷改寫。
辦好一次會,搞活一座城
在45年的時間跨度中,青島是一個被機遇頻頻垂青的“幸運兒”,且無一例外,青島都把握住瞭這些機遇。
改革開放初期,青島印發《青島市城市總體規劃》,城市發展由單一結構轉為組團式;1981年,青島市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經濟中心城市之一;1984年,青島又成為首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
1986年,青島城市發展迎來一個重要轉折點。10月15日,國務院正式下發《關於對青島市實行計劃單列的批復》,賦予青島省一級經濟管理權限,並同意在青島進行經濟體制綜合改革試點。
躋身計劃單列市,不僅提升瞭青島的城市能級,更直接帶動瞭青島的全方位發展。公開報道顯示,自1986年至1990年間,青島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9.8億元,“引黃濟青”工程、前灣港一期工程、青島民航機場、濟青高速公路等一大批事關青島長遠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順利落地。
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加快,發展空間不足等制約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問題逐漸顯露出來,再加之國內外經濟形勢的變化,讓青島感受到瞭前所未有的發展壓力。
在此背景下,青島市政府於1992年5月3日發佈《關於加快市區東部開發建設的決定》,吹響東部開發的號角。緊接著,青島新一輪區劃調整如約而至,彼時“七區五市”的區劃設置徹底改變瞭青島的城市結構。
站在當下回看過往,東部開發為青島深化改革開放註入瞭強勁動能。2008年,青島成功舉辦奧帆賽和殘奧帆賽的比賽,青島的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而在青島獲批計劃單列市32年後的2018年,開放屬性愈加鮮明的青島又迎來瞭一個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
2018年6月,上合組織青島峰會圓滿成功舉辦。期間,中國向世界宣佈支持在青島建設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面對上合示范區這一“峰會禮物”,青島也以“一核引領、全域聯動”工作機制為抓手,集全市之力支持上合示范區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
而面對上合示范區這一“峰會禮物”,青島也以“一核引領、全域聯動”工作機制為抓手,集全市之力支持上合示范區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
以實幹求實效。今年前三季度,青島市與上合組織國傢進出口額達到929.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0.8%,成為青島外貿正增長的重要支撐。
除上合示范區外,2019年掛牌的山東自貿區青島片區同樣也是青島實現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戰略平臺。建設四載,青島自貿片區共形成51項制度創新舉措,數量處於全國前列。其中,25項制度創新舉措為全國首創,占全部制度創新舉措的49.0%。
在青島不斷深化自身開放優勢的背後,海洋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核心。
作為全國第九個國傢級新區,西海岸新區是唯一“以海洋經濟發展為主題”的國傢級新區,承擔著國傢賦予的“打造海洋強國戰略支點”重任。眼下,西海岸新區正不斷放大國傢戰略的政策紅利,實現更多優質要素的集聚,帶動經濟社會發展。
因海而生、憑港而興,港口蘊藏著青島實現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澎湃動能。不論是搶抓機遇,將主要裝卸生產由大港港區向西海岸的前灣港區轉移,還是在董傢口港再造一個“青島港”的目標,一切的行動不僅是青島對高質量發展底層邏輯的參悟,更是對自身開放身位的確認。
“五朵金花”的時代回響,新興產業的蓄勢成長
人們常說,時勢造英雄。
伴隨改革開放的浪潮湧起,與青島一同逐浪前行的品牌,成為這座城市得以始終屹立潮頭的“金字招牌”。
上世紀八十年代,制造業底蘊深厚的青島在全國率先實施名牌帶動戰略,以海爾、海信為代表的“五朵金花”脫穎而出,成為青島品牌的“最強代言”,時至今日依舊為人稱道。
在2005年,青島榮獲“中國品牌之都”殊榮。而回溯青島推進名牌戰略、發展品牌經濟的過程,可以發現其中一條名牌產品、名牌企業、品牌經濟、品牌城市的鮮明發展軌跡。
當品牌之於一座城市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性愈發凸顯,曾創造城市與品牌共生共榮佳話的青島,也與時俱進地選擇重塑“品牌之都”的新形象,通過實施“青島優品”工程,謀定“品牌之都”的全新進階路徑。
而面對奔湧而來的全球化浪潮,與時俱進的青島品牌也在不斷借助高能級的宣傳平臺以及自身高質量的產品,為這座城市增光添彩。
今年9月,海信在德國柏林消費電子展上正式宣佈成為2024年歐洲杯官方合作夥伴,這是繼2016年和2020年歐洲杯後,海信第三次成為歐洲杯頂級贊助商。而在去年進行的卡塔爾世界杯上,作為賽事贊助商的海信,就曾多次“出圈”。
10月2日,雅萬高鐵正式啟用,而在雅萬高鐵上運行的時速350公裡高速動車組,則由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設計制造,這也是中國高鐵列車首次在海外啟用。
當然,在青島品牌“高光表現”之外,一個不能回避的現實是:作為從依托開放政策打造“中國制造”的“青島樣板”,這些年來與深圳、廣州、杭州等南方城市的差距正不斷拉大,而差距主要就來自以制造業為代表的第二產業。
痛定思痛的青島,決心重振制造業的輝煌。為此,青島列出瞭24條重點產業鏈,其中既囊括瞭智能傢電、軌道交通裝備等7條優勢產業鏈,也有集成電路、新型顯示、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等10條新型產業鏈,還有現代金融、現代商貿、現代物流等7大現代服務業。
與之相對應的是,青島一方面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由市領導分別擔任24條產業鏈“鏈長”,成立工作專班,負責產業鏈項目招引、企業培育、保障服務等工作,同時依托各產業鏈上的“鏈主”企業,加大對於產業鏈上下遊企業的招引力度,並配套建設千畝新興產業專業園區,借助產業園區的資源集散優勢,“一園一業”“一業一策”實現對相關項目的定向精準招引。
另一方面,青島也在同步優化提升營商環境。眼下,把優化營商環境擺在突出位置的青島,正持續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其效果也顯而易見。
今年前三季度,青島新登記市場主體21.4萬戶,同比增長6.28%%。而在具體數據之外,以阿斯利康為代表的行業巨頭對青島投資的不斷加碼,也成為青島不斷優化提升營商環境的真實寫照。
“五朵金花”的時代回響與新興產業的方興未艾,再佐以招商引資、優化營商環境等工作的持續落實,持續深化改革開放的青島已然步入瞭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
改革和開放都是發展的動力,二者相互促進、相輔相成。而改革與開放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則都是為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對青島而言,在經濟發展實現騰飛的同時,也需要更加關切百姓的感受,讓改革開放的紅利為更多人而真切感知。
去年,青島發起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從對歷史建築的保護更新到低效用地的開發利用再到交通等領域基礎設施項目的建設,各項工作目前都在持續開展。
作為曾經青島主城規模最大的“城中村”,位於嶗山區的張村河片區改造工作正穩步推進。得益於前期拆遷工作的順利推進,國際人才社區等配套項目也順利推進,不僅顯著改善瞭張村河片區原有的城市面貌,更有助於促進人流物流等優質資源的集聚,帶動城市發展。
交通,同樣也是事關城市發展大局以及百姓幸福感與獲得感的重要領域。在青島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的八大攻堅行動中,就有市政設施建設攻堅、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攻堅、地鐵建設及地鐵沿線開發建設攻堅、停車設施建設攻堅這四項與交通息息相關。
而青島的道路建設進程,也可以用“突飛猛進”來形容:曾被擱置長達十年時間的跨海大橋高架路二期,在今年6月25日實現全線順利通車,較原計劃提前2個月;青蘭高速公路雙埠至河套段改擴建工程提前4個月建成通車;遼陽路快速路工程橋下輔路提前5個月通車……
有針對性地補齊城市發展“短板”同時,青島也在借助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的東風,深入推進歷史城區保護更新、舊城舊村改造、公園城市建設等工作,越來越多看得見、摸得著的變化在群眾身邊發生。
今年4月27日,備受關註的太平山中央公園、浮山森林公園正式對市民開放。打造公園城市的青島,正在實現“望山能登山、近山能遊園、遊園能環山”的發展願景。
加快蝶變的歷史城區,則成為青島激活自身文旅優勢的最大“潛力股”。前不久,擁有120多年歷史的臺東步行街正式入選全國示范步行街,銀魚巷、劈柴院等15個老街區更是通過改造提升和引入新業態,成為城市旅遊“新地標”,今年歷史城區單日最高客流突破30萬人次。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這既是青島的前進方向,也是青島對於生活在這座城市中所有市民的鄭重承諾。
當然,梳理青島改革開放四十五年的成果與來時路,並不是為瞭沉溺於過往的功績,而是要在回望與思索中,激發改革開放的新動力。
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走上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有挑戰亦有機遇,期待不甘平凡的青島能夠乘勢而上,在深化改革開放的大潮中,逐浪前行。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