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幾步路氣喘籲籲,天稍冷就手腳冰涼,從早到晚無精打采……很多當代人都進入瞭“身體虛”的狀態。
在中醫看來,當下人們的生活節奏很快,多數人的身體處於疲憊狀態,久而久之,可能會誘發疾病,而通過看「手」就能輔助判斷你是不是真的虛。
《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註)采訪專傢,解讀藏在手中的健康秘密,並告訴你幾種虛應該怎麼“補”。
受訪專傢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 沈創鵬
看手就知道你虛不虛
中醫認為,人體陰陽氣血如何,手為其反映之一。簡單講,通過觀察手就能對自己的身體虛實有個初步判斷。
01
手常感麻木可能是血虛
保持一個姿勢不動,比如睡覺時壓到手臂,就會發麻。血液流通不順暢導致血不能到達相應部位,繼而產生麻木感。此時,隻要活動下肢體,麻木狀況就會改善或消失。
在無特殊情況影響下,手仍發生經常性、持續性肢體麻木的人,除去糖尿病、短暫性腦缺血、頸椎病、腰椎病等,中醫認為可能與血虛有關。
血屬營(飲食所化生的精微物質),氣血化生不足,血液不足以滋養筋脈,從而出現肢端麻木的癥狀。血虛體質的人往往還會伴有唇甲色淡、面色淡白或萎黃、頭暈眼花、心悸失眠、多夢健忘等癥狀。
02
手無力的人可能是氣虛
元氣是人體最根本、最重要的氣,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氣虛者典型的特征表現就是神疲乏力,表現在手上則為手部力量不足,提舉無力,常感到酸脹。
氣虛的人還會面色蒼白、氣短乏力、自汗、易感冒、抵抗力差、病後康復緩慢。觀察舌象,舌體胖大、舌色淡、舌體周圍有齒痕,基本可確定為氣虛體質。
03
經常手冷可能是陽虛
陽氣具有溫煦、防禦、滋養、興奮、固攝等功能。陽氣就像太陽,要是人體陽虛瞭,“陽光”不夠瞭,必然出現寒、冷的表現。
這種手涼,不僅冬天會有,夏天天熱時有些人的手摸起來也是涼的,而且平時喜熱飲,食用生冷會腹瀉,女性還可能有嚴重的痛經。
04
手心發熱可能是陰虛
與陽虛體質者相對,陰虛的人則表現為手心熱,尤其是在下午和晚上,會感到手足發熱、肢體躁動、心裡煩躁不安。
人體陰陽本是動態平衡的狀態,若陰不足,陽則會表現為相對亢盛,陰不制陽,水不制火,就會出現熱象,臨床表現為低熱、盜汗、口燥咽幹、心煩失眠、頭暈耳鳴、舌紅少苔等。
為什麼當代人容易虛
有些人體質不太好,和遺傳有一定的關系,比如,有些人天生脾虛,氣血相對較差。
除瞭體質和疾病原因,還有哪些因素讓人體越來越虛?
經常熬夜
晚上為陰,白天為陽。血為陰,晚上是養血的時候,晚上不睡覺,消耗的氣血很難得到補充,長期熬夜,會導致氣血虧虛。
如果陰陽平衡,循環通暢瞭,氣血自己就會生長。
過度減肥
有些不需要減肥的人,追求骨感美,通過節食的方式進行減肥,營養攝入不足,不能及時供給人體所需要的營養,會讓身體變虛。
飲食習慣差
和節食的人相反,暴飲暴食的人,以及偏食、愛吃生冷刺激性食物的人,會造成脾胃虛弱,營養吸收不良,進而出現虛的現象。
缺乏運動
運動對於氣血循環有一定積極作用,不管是年輕人還是老年人,總是久坐不動,可能會導致肢體力量下降,影響血液循環功能,身體越來越虛。
生活節奏快
生活節奏變快,導致生活中的一切都在變快,因此就會消耗更多能量。工作時太忙、用腦過度,休息時玩手機、打遊戲,其實並沒有真正休息,加快人體透支。
被情緒困擾
情緒會影響身體健康,經常生氣、焦慮、緊張、思慮過度,會讓身體因為情緒的產生消耗更多氣血。
不同類型的虛該怎麼“補”
生活中,有些人身體稍微有些不舒服,就總想著要補一補,或者調理一下。
中醫常講“虛不受補”,其實講的就是“補虛”不能“亂補”,而是要對號入座,“亂補”包括補得不對路和不得法。
補血虛
中醫認為,脾為氣血生化之源,日常可以服用紅棗、山藥、山楂、桂圓等藥食同源的食物健脾補血。
同時在飲食中選擇富含鐵元素、葉酸和維生素B12的營養食物,如豬肝、菠菜、胡蘿卜、蝦仁等。
補氣虛
治療氣虛,中醫有個千古名方“補中益氣湯”,方中君藥黃芪被稱為“補氣聖藥”,《本草求真》中更是將其譽為“補氣諸藥之最”。
氣虛體質的人平時可取10~20克黃芪煮水喝或煲湯。同時,氣虛之人生活中還要加強運動,健步走、八段錦、太極拳都是不錯的選擇。
補陽虛
改善陽虛體質,最對癥的中醫特色療法當屬艾灸,可選用腎俞、脾俞、關元、神闕等穴位進行灸法治療。
日常要多曬太陽,日為太陽之精,其光壯人陽氣,同時有助於促進人體陽氣生發。
補陰虛
陰虛體質者日常調理,可多吃一些滋陰潤燥的食物,如雪梨、銀耳、山藥、枸杞等。煲湯時,加點玉竹、石斛、麥冬等補陰藥。
同時,生活中盡量避免辛辣飲食、長期熬夜、出汗過多等不良習慣。▲
本期編輯:王曉晴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