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驟停致死、致殘率高,是嚴重威脅人們生命健康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之一。數據顯示,我國每年大約有54萬人死於因心臟驟停導致的心臟性猝死,相當於每分鐘就有一個人死於心臟性猝死。為什麼心臟驟停的致死率這麼高?近期,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牽頭組織中國心臟驟停與心肺復蘇相關領域專傢撰寫的《中國心臟驟停與心肺復蘇報告(2022年版)》(以下簡稱《報告》)指出,院外心臟驟停,能出院者僅1.2%;使用AED(自動體外除顫器)不足0.1%,旁觀者心肺復蘇率僅17%。

01

心臟驟停常發生在傢中多數有跡可循

心臟驟停是指心臟泵血功能突然終止,大動脈搏動與心音消失,重要器官(如腦、心、肺)陸續出現嚴重缺血、缺氧,導致生命終止。運動、窒息、疲勞、藥物中毒、精神因素等是發生心臟驟停的誘因。

心臟驟停常常在傢中發生。《報告》指出,在經緊急醫療服務救治的院外心臟驟停患者中,2012~2019年中國4個城市(北京、鄭州、深圳、珠海)發病人群中70.9%是男性,68.4%在傢中發病,63.5%為心源性。

有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七大地理區域(東北地區、華北地區、華東地區、華南地區、華中地區、西南地區、西北地區,各區選取1個城市網點)經緊急醫療服務救治的院外心臟驟停患者中,男性占68.1%,發病地點為傢中/住所的占76.2%,心源性病因占76.1%,首次監測心律以不可電擊心律為主,占89.7%。經緊急醫療服務救治的院外心臟驟停患者中,男性高發年齡段為60~89歲,女性高發年齡段為80~89歲;1~3月、10~12月的發病例數高於4~9月的發病例數;24小時內發病高峰在上午6~9時及下午6時。

《柳葉刀》的一篇文章提到,約一半的心臟猝死患者在事件發生前幾分鐘或幾小時內有心臟驟停前的警示癥狀。《柳葉刀》子刊刊登的一項研究表明,心臟驟停警示癥狀男女有異,胸痛與呼吸困難在男性中最多見,而在女性中僅呼吸困難最多見。因此,有呼吸困難、胸痛、大汗、放射痛、惡心/嘔吐、頭暈或暈厥等都是預警信號,應予以重視,及時呼叫救護車,呼叫急救系統的患者生存率大大提高。

02

院外心臟驟停生存率低旁觀者心肺復蘇使用不多

發生心臟驟停後的4分鐘內實施心肺復蘇是挽救生命的黃金時間,生存率可高達49%~75%。之後每延遲1分鐘,患者生存率就下降7%~10%。而院內急救往往比院外的效果好。

《報告》指出,2020年,中國七大地理區域經緊急醫療服務接診的院外心臟驟停發病率為97.1/10萬,較以往有報道的部分地區數據有明顯上升趨勢。院外心臟驟停患者的存活出院率僅為1.2%,神經功能預後良好率為0.8%,近十年來改善不夠明顯。

《報告》還顯示,院內心臟驟停患者的存活出院率明顯升高。中國七大地理區域成人院內心臟驟停的發病率為8.4‰,存活出院率為9.4%,神經功能預後良好率為6.7%。

為什麼院內急救比院外效果好?2020年的數據顯示,中國七大地理區域接受心肺復蘇的成人院內心臟驟停患者中,在首次監測心律為可電擊心律的患者中,除顫率為88.1%;高級氣道實施率為70.3%,腎上腺素的應用率為87.1%,行目標溫度管理的比例為0.5%,進行體外膜氧合(ECMO)的比例為0.2%。

除醫院救治外,旁觀者心肺復蘇是搶救心臟驟停的主要手段。《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七大地理區域(各區選取1個城市網點)經緊急醫療服務救治的院外心臟驟停患者中,緊急醫療服務的反應時間中位數為12分鐘,公眾(旁觀者)實施心肺復蘇的比例為17.0%,旁觀者AED使用率小於0.1%,院前氣管插管率為30.7%,院前腎上腺素使用率為71.3%。這也是導致院外急救成功率不高的原因之一。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03

合理治療+健康的生活習慣是護心良方

那麼,有什麼辦法可以提前預防心臟性猝死的發生呢?《報告》指出,心臟性猝死的一級預防是針對心臟性猝死高危但尚未發生心臟驟停或致命性心律失常的人群,采用一定的治療措施,以降低發生心臟性猝死的風險。

心臟性猝死的二級預防是針對經歷過心臟驟停或致命性心律失常的人群,采用治療措施以降低再次發生心臟性猝死的風險。埋藏式心臟復律除顫器是目前預防心臟性猝死最為有效的幹預措施。

另外,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保持好七項心血管健康指標,有助於降低心源性猝死風險。這7項心血管健康評估指標包括吸煙狀況、體重指數、飲食、體力活動、空腹血糖、空腹總膽固醇和血壓。該研究將具有0~2項、3~4項、5~7項理想心血管健康指標者被分別定義為心血管健康狀況較差、心血管健康狀況中等、心血管健康狀況理想。

與那些心血管健康狀況一直較差的人相比,隻要使自己的健康狀況中等或理想,其心源性猝死風險就低。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研究人員就猝死的流行病學特征、危險因素研究進展以及預防措施進行瞭闡述。其中提到,青年人群猝死主要與不良生活方式相關,常見的有過度勞累、精神刺激、飽餐、飲酒、大量吸煙以及寒冷等。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美國心臟協會曾發佈“健康生活8要素”:不吸煙,體重正常,規律運動,健康飲食,血壓、血脂和血糖正常,健康睡眠。

記者 || 董超

編輯 || 顏紅波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