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吃肉,坊間流傳很多謠言,其中流傳最廣的恐怕是紅肉致癌。

網上隨意一搜,就有數十萬個相關結果,甚至有人說“吃紅肉就是在吃毒”,一口都不敢碰。

可我們真的需要對紅肉這麼戒備嗎?

紅肉致癌沒那麼靠譜

紅肉來自哺乳動物,生肉通常是紅色,比如牛肉、豬肉、羊肉、鹿肉等等。

雖然人類在進化史上幾乎一直沒有離開過紅肉,但它卻也不斷面對著各種爭議和質疑。

在2015年,WHO甚至將紅肉列為2A類致癌物,由此在營養學界、畜產品加工界引起瞭激烈的爭論,也讓一票吃肉群眾感到胃中一緊,甚至“談肉色變”。

可這麼多年下來,也不斷有研究人員駁斥這一觀點:

達爾豪西大學流行病學傢佈拉德利·約翰遜領導瞭來自7個國傢的14名研究人員和3名社區成員組成的小組,在《內科醫學年鑒》上發佈瞭一項薈萃分析。

用長達3年的時間,回顧和分析瞭,所有關於食用紅肉或加工肉類對健康影響的研究數據,其中關於全因死亡率的文章有61篇,關於紅肉與癌癥發病率和死亡率相關聯的文章有73 篇,涉及樣本400多萬。

為瞭評估的準確性,研究人員在隨機對照試驗上投放瞭更高的關註,此類研究數量不多,但變量可控,結果的因果關系也會更準確。

最終通過分析,科學傢發現:隻有低至極低的證據能表明,限制食用紅肉的飲食可能對癌癥死亡率和發病率產生影響,且這影響幾近於無。

簡單總結就是:紅肉致癌的證據不充分。

這一研究的發佈在《時代周刊》《紐約時報》《衛報》等國外主流媒體上引起軒然大波,也讓更多人對“紅肉致癌說”的說法產生瞭質疑。

圖源網絡

就算研究結果不能盡信,但我們要承認一個事實:紅肉致癌依然有爭議,它身上2A類致癌物的標簽需更多實驗和證據來證明。

也因此,對紅肉我們完全不用做到因噎廢食的地步。

紅肉不是毒藥

從中醫的角度看,紅肉之所以可能致癌,在於其補性。

《本草綱目》裡說牛肉“甘、溫,安中益氣,養脾胃,補益腰腳”;說羊肉“苦、甘、大熱;緩中,補中益氣”。《本草備要》認為豬肉“潤腸胃,豐肌體,澤皮膚。多食則助熱生痰。”因此基本可認為牛肉和羊肉補氣功效明顯,其中羊肉性質較熱,而豬肉多吃則易生痰。

中醫認為癌癥的病機是痰濕瘀血,無論正虛與否,都有實邪的存在,過量食用紅肉會助長實邪,因此主張適量食用。

疾病的發生不在於某個食物本身,更多的在於食物結構的均衡性,過量攝入任何食物都可能產生危害。

圖源:soogif

紅肉不是毒藥,它的確可能增加瞭某種疾病的風險,但它含有優質蛋白和豐富的血紅素鐵,極易被人體吸收,此外紅肉中還含有豐富的鋅、硒、煙酸、維生素B12、硫胺、核黃素和磷等。

從營養學角度,適量食用紅肉好處多。

中國營養學會在《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中指出,畜肉攝入量在每日40-75克之間。避免油炸及燒烤以及醃制加工的肉品,多選燉、蒸、涮的烹調方式。

對於一些患慢性腎炎、心血管疾病、痛風等疾病患者,還是建議盡量減少紅肉攝入,畢竟和飽和脂肪酸、膽固醇、鈉等帶來的風險相比,那點營養帶來的益處就站不住腳瞭,建議選擇用豆制品、魚、蝦等優質蛋白食物代替部分紅肉。

真正致癌的4類食物

發黴、發苦的堅果

瓜子、花生是大傢常吃的堅果。

但要註意發苦、發黴的千萬不要吃,放進嘴裡都要吐出來。因為這樣的堅果可能含有黃曲黴毒素。

黃曲黴毒素具有極強的毒性,其毒性是砒霜的68倍,還具有強致畸、致癌性,是1類致癌物,靶器官主要是肝臟,中毒後輕則導致嘔吐、腹痛、肝炎、黃疸,重則可致肝癌。

65℃以上的熱食

傢中長輩都愛說“趁熱吃!趁熱喝!”,殊不知趁熱進食是非常不好飲食習慣。

長期攝入65℃以上的熱食,容易對口腔和食管表面的黏膜造成損傷,反復如此,則可能導致食管癌。

所以大傢不管吃什麼都要耐心點,“心急吃不瞭熱豆腐”。

中式咸魚

中式咸魚被WHO列為1類致癌物。

它的致癌因素有兩點:一是極高的含鹽量,高鹽飲食可導致胃黏膜損傷,增加胃黏膜細胞發生癌變的風險;二是加工過程中,咸魚會產生許多二甲基亞硝酸鹽,一旦進入人體,可以轉化成致癌性很強的二甲基亞硝胺,提升胃、腸、胰腺等消化器官的癌變風險。

因此,對於咸魚之類的醃制品,能不吃就不吃,避免“癌從口入”。

酒類

流行病學調查顯示,飲酒與包括肝、乳腺、口腔、食管、胰腺和結腸腫瘤等在內的多種癌癥有關。

酒精對人體的傷害是全方面的,導致癌癥的具體機制因癌癥種類不同而不同,比如長期飲酒導致肝硬化;酒精導致性激素調節失調,從而導致乳腺癌;酒精也會增加吸煙者患頭頸部癌癥的風險,因為它會增加煙草中致癌物質的吸收。

酒精單就健康威脅性來看,可謂是“全面開花”。

飲酒沒有“安全值”,隻要喝瞭就會對健康產生不良影響,建議大傢能戒就戒吧。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