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月前,一對父母已經帶著剛剛 2 歲的女兒來到蘇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在這之前,他們已經輾轉過多傢大三甲,但幾乎所有醫生都不建議這樣的手術。

不過,在蘇大附兒院骨科手外組主任沈小芳這裡,事情出現瞭轉機:「我心裡還是有數的。這個病例,可以接!」

01.

在以往指趾畸形的病例報道中,較為常見的一種情況是「把腳趾移植到手上」:對於拇指先天或後天缺損的患者,醫生會選擇用功能性相對較弱的腳趾為患者再造拇指,以此來恢復手部的重要功能。

然而,在這名特殊的患兒身上,情況卻剛好相反:患兒左足第二趾缺損,左手拇指則呈現多指,此外,還有右足第三、四趾並趾。

患兒手部、足部外觀

對於患兒父母來說,如果僅是足趾缺損,完全可以等長大再做,這樣成功幾率高,風險相對小。但是,對於患兒同時出現的左拇指多指,父母卻希望能夠盡早爭取在 3 歲前完成,減少對患兒心理和社交方面的影響。

那麼,能否把患兒多出來的手指移植到腳上呢?

「可能全國都沒有這樣的情況。」沈小芳說。

沈小芳畢業於浙江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系,也是蘇州大學骨科博士,有十餘年的成人手外科經驗。「從 2013 年開始,我把專業方向定在瞭小兒手足畸形領域,到現在也積累瞭比較穩定的患者群體。」

在來到沈小芳的診室之前,這名患兒的父母已經去過許多知名三甲醫院,也網絡問診瞭不少專傢,但是,很多醫生都不建議做「把手指移植到腳上」這樣的手術——一方面是患兒年齡太小,指/趾血管極細,手術風險非常高;另一方面,患兒缺損在腳上,對功能的影響很小,沒有必要冒風險移植。

不過,沈小芳則有著不同的考量。

「很多醫生不建議做,主要是考慮到手術風險。」曾有醫生向這名患兒傢長坦言,對這一例手術十分猶豫。「不過我們積累瞭比較多的小兒指趾畸形再造的經驗,1、2 歲兒童的手指血管大概有多少口徑?吻合怎麼做?我的心裡還是比較有數的。」

沈小芳介紹,可以做小兒手足畸形的醫生其實有很多,如成人醫院的手外科醫生、兒童醫院裡的骨科、整形醫生等等。「我們是國內為數不多的專精於手足畸形領域的團隊。」

有豐富的經驗,也有配合默契的團隊。經過充分評估和溝通後,沈小芳團隊決定實施這一復雜的手術。

02.

2023 年 9 月 8 日,患兒收治入院。

查體顯示,患兒左手拇指多指,有獨立指甲,多指與左手拇指於指間關節處通過皮膚相連,觸及骨性連接,橈側拇指發育較小,尺側拇指發育正常,尺側拇指屈伸活動好,末梢循環正常。

患兒手部外觀

同時,患兒右足第三、四腳趾並趾,趾蹼相連,遠端分離,均有獨立趾甲,且發育較小;左足第二腳趾短趾,缺少遠節趾體,有獨立趾甲,發育小,趾蹠關節活動尚可,足趾末梢血運正常。

患兒足部外觀

不過,手術最大的難點藏在看不見的地方。

「先天發育不良的孩子,她的血管不能按正常孩子的血管來評判。」沈小芳介紹,腳趾缺損是發育不良的一種表現,通常這種情況的患兒,缺損處配套的血管口徑也會特別細。

不僅如此,患兒的多指也面臨同樣的情況。正常人的拇指動脈分為優勢側和非優勢側,優勢側即拇指的尺側,相反則是非優勢者,二者本身就有粗細差別。「這名患兒的拇指多指本身就更為瘦弱,其中的血管也要更細。」

在這樣的情況下,想要將拇指多指移植到腳上,是對主刀醫生技術的極大考驗。

「血管細就要求醫生手要穩,而且還要能在狹窄的空間裡打結,保證血管縫合後血液能流通順暢。」在此病例之前,沈小芳已經積累瞭大量的顯微外科經驗。

「我們有一些手術病例剛開始在國外報道的時候,也有醫生提問,說你這個手術方案是不是太過激瞭?」沈小芳說。但隨著成功的案例越來越多,她的技術也漸漸得到瞭更多認可。「現在我受邀去講課的時候,會有人說,如果這個手術是別人做,可能會覺得有風險;如果是我做,就不是一個過激的方案。

患兒術前足部及手部影像資料

盡管對本次手術已經非常有信心,沈小芳團隊依然詳細地與患兒父母溝通瞭可能面臨的風險:

1、患兒年齡小,血管細小,容易痙攣,血運不良探查可能;

2、探查後仍血管不通暢,左足再造趾有壞死的可能性;

3、再造後皮瓣壞死感染;

4、手術時間長,麻醉不良反應及壓瘡可能。

團隊充分告知傢屬,由於患兒年齡小,血管細小且殘存左足第二趾基底血管有發育異常的可能,血管吻合失敗幾率較前會大,多指再造足趾壞死幾率大。最終,傢長接受可能失敗的結果,選擇相信團隊,放手一搏。

03.

2023 年 9 月 11 日,手術正式開始。

術前,手術團隊進行瞭充分的預案準備。一方面為左側復拇進行皮瓣設計,以保證供區和受區都要有足夠皮瓣覆蓋;另一方面,如果術中發現左足第二趾血管發育不良、或長度不夠,團隊也做好瞭拆用踇趾趾動脈來吻合血管的準備。

另一重挑戰在於患兒年齡較小,麻醉科考慮到手術時間相對較長,決定在常規喉罩插管麻醉同時采用臂叢神經阻滯及下肢神經阻滯,減少全麻用藥量。

麻醉、消毒、鋪巾……一切準備就緒。手術團隊首先在左足受區,按術前設計的內側弧形切口切開皮膚,充分松解軟組織,尋找到極細的趾動脈、趾靜脈、趾背側及關節支神經。

隨後,重點來到左手供區,沿標記線切取拇指副拇,小心分離皮下組織及筋膜層和副拇指血管,結紮副拇指動脈及指靜脈,並分離副拇神經。

由於患兒左手拇指的尺側主指指體還存在輕度尺偏,手術團隊也對此進行瞭側偏矯正和韌帶重建。

沈小芳在手術中

沈小芳在顯微鏡下仔細梳理好皮瓣的血管神經,固定及修剪後,進行細致入微的端端吻合:趾靜脈與指靜脈、趾固有動脈與指固有動脈、趾神經與指神經……

最終,手術歷經 5 個小時,一次通血順利。在進行瞭外敷包紮和石膏固定後,患兒順利返回病房。

患兒術後,足部及手部情況

10 月 6 日,患兒成功拆除外層輔料及內固定,傷口愈合良好。

「術後這段時間,我們主要關註的是愈合。」沈小芳說,「先讓骨頭長好,再開始恢復鍛煉。尤其是拇指,拇指的恢復是最重要的,也是患兒父母最基本的期待。」

好消息是,在繼續抗疤痕及手足部支具康復治療後,10 月 21 日,患兒父母傳來的照片顯示,結痂基本脫離,拇指無側偏,足趾外觀完整,傢長非常滿意。

患兒恢復期手部、足部恢復情況

沈小芳表示,在很多情況下,她也會先選擇安慰病人:手指有長有短,如果對功能的影響不大,其實也不要緊。

「如果手術的風險醫生不能把控,或者說得到的結果可能不能滿足患者預期。那這個時候,我覺得是不值當的,也不會建議患者做這樣的手術。」對於如何評估風險和收益,沈小芳這樣總結。

「如果患者首先有這樣的需求,而我評估自己的能力,也認為可以給患者一個比較好的結果的時候,醫生和患者可以進一步溝通,共同努力。」沈小芳說,「這也是一種雙向奔赴。」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