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
寒
露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言:“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
寒露是二十四個節氣中最先出現“寒”這個字眼的節氣。在這個時間節點,天氣將由涼爽漸漸轉變為寒冷,早晚溫差明顯,秋燥亦甚。
寒露養生,當滋陰潤肺,固護陽氣。
壹
寒露三候
“一侯鴻雁來賓”,天空中的鴻雁成群結隊的往南飛,時而排成個一字,時而排成個人字,成為天空中最有代表性的秋天的符號。
“二侯雀入大水為蛤”,進入深秋,寒氣逼人,雀鳥們都因為冷而躲藏起來,海邊會出現很多的蛤蜊。古時候人們認為貝類蛤蜊的條紋和鳥雀很像,認為蛤蜊是鳥雀變的。
“三侯菊有黃華”,寒露盡瞭,漫山遍野的菊花一夜之間凌寒怒放。
貳
寒露起居
早睡早起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明確指出:“秋三月,早臥早起,與雞俱興。”
寒露之後,應繼續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原則,調整作息時間,早睡早起,以調節陰陽平衡,調和臟腑氣血。
其中,早睡能養陰,早起呼吸新鮮空氣,以利舒肺,能使機體津液充足、精力充沛。
叁
寒露著裝
防受涼
深秋是呼吸系統疾病和胃腸疾病的發病高峰,為預防這些疾病,首先要註意添衣保暖。
大傢不妨學一個秋冬季節的穿衣口訣:內貼中松外收口——內衣貼身,中層寬松,外套防風。
內衣最好柔軟貼身,有助於增加保溫性。中層的衣服吸濕性要強,不要過緊,保持幹燥。
外套一定要防風,最好在領口、袖口、腰部、腳踝處有收口的設計,可以防止冷空氣趁虛而入。
另外,深秋因天氣逐漸變冷,大傢應尤其做好下肢保暖。
俗話說“腳冷冷全身”,腳部受凍,身體抵抗力就會下降。
中醫認為,足部是足三陰經及足三陽經所經之處,若腳部受寒,寒邪循經侵入人體,會影響其脾胃、肝膽、腎及膀胱等臟腑功能。
因此,在寒露節氣外出時,要穿著保暖的鞋襪和衣褲,避免足部受寒。
肆
寒露飲食
滋陰潤肺
寒露時節正當金秋之時,燥氣當令,當燥邪之氣侵襲人體時,以耗傷津液為主,津液既耗,則必見一派燥象,容易出現諸如舌燥咽幹、咳嗽少痰、皮膚幹燥、口唇幹裂等秋燥癥狀。
此時宜多食滋陰潤燥、養陰潤肺之品,如芝麻、蜂蜜、銀耳、青菜之類的柔潤食物,以及生梨、葡萄、香蕉等水分豐富、滋陰潤肺的水果。
此外,還應少食油膩厚味及辛辣之物,如辣椒、花椒、桂皮、酒等。
因為秋季對應的臟腑是“肺”,養生還要註意“防肺燥,護陰津”,飲水以溫熱為佳。
如有秋補需求,則應按照辨證進補的原則,進行陰陽平衡的滋補,以調節夏季臟腑功能的失調。
大傢可根據各自身體狀況,選擇合適的補品,如黃芪、人參、沙參、枸杞子、何首烏等。
伍
寒露運動
不宜太早
寒露節氣後,運動方面也要有所調整,可以選擇慢跑、登山、散步等形式,但運動時間不宜太早,這是因為晨起氣溫太低,身體素質較弱者容易感受寒邪。
同時,不論何種運動,都不宜過量,在全身微熱,尚未出汗或微微出汗時,即可停止,應避免大汗淋漓,以保持陰液內斂,不使陽氣外耗,否則會傷陰損陽。
若遇到陰雨天氣時,可選擇在室內運動,不可冒雨涉水,以免感受寒濕。
陸
寒露情志
避免抑鬱
秋季萬物蕭條,日照時間縮短,常給人增添幾分憂愁情緒,為避免情緒低落、心情抑鬱。
提醒大傢起床後,可多到戶外走走,多曬太陽,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驅散心中的陰霾,將抑鬱不舒的情緒宣發出來,或者進行一些體育鍛煉,如飯後散步、太極拳等。
柒
寒露養生
小技巧
1.出門前泡腳
寒露時節出行前如果條件允許,最好用熱水泡個腳。
熱水泡腳既可預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還能使血管擴張、血流加快,改善腳部皮膚和組織營養,減少下肢酸痛的發生,使人精力充沛。
2.臥室備“夜壺”
隨著深秋寒氣加重,不少人為瞭減少起夜的次數,甚至養生瞭憋尿入睡的壞習慣,這是非常不健康的。
高血壓患者憋尿會使交感神經興奮,嚴重者會引起腦出血或心肌梗死。
即使對於健康人群來說,憋尿也對身體有傷害,甚至還會引發尿路感染、膀胱損傷、前列腺炎等多種疾病。
如果不習慣半夜起床到衛生間小便,不妨在臥室放個“夜壺”,及時排尿保護健康。
3.常揉暖身穴
我們手上有一個取暖開關——勞宮穴,秋冬季按摩可以保暖。
勞宮穴在我們的手掌心裡,當第2、3掌骨之間偏於第3掌骨,屈指握拳時,中指指尖所點處就是該穴。
勞宮穴五行屬火,可以采用按壓、揉擦等方法做逆時針的按摩,每次按10分鐘左右,每天2~3次,能夠起到暖手助熱、寧神養心、促進睡眠的作用。
4.經常曬後背
人體背部,脊柱兩旁共有53個穴位,也是膀胱經、督脈穿貫的一個地方。
通過曬日光,膀胱經和督脈一同得到滋養,經絡中的能量在高溫的作用下充盈飽滿,秋冬發病(呼吸系統病、咳嗽等)的情況就自然會減少,而且曬背還能幫助鈣質吸收,預防骨質疏松。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