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監測是所有糖尿病患者的必修課,它可以幫助瞭解病情、指導藥物調整。如今,許多糖友傢裡都自備有血糖儀,給患者自我監測提供瞭很大的便利。
但是,對於血糖檢測結果的確切意義很多人卻未必知曉,因為判讀不當而影響治療的情況臨床時有發生。下面,筆者就這方面的有關問題做一解答,希望對大傢有所幫助。
1
關鍵血糖值臨床意義解讀
下面這些血糖數值對於糖尿病診斷及治療具有特殊的臨床意義,需要理解並牢記。
(1)2.8、3.9
說到低血糖想必大傢都不陌生,但對於低血糖的診斷標準卻未必都清楚。需要強調的是,非糖尿病人與糖尿病人低血糖的診斷標準是不一樣的,非糖尿病人低血糖的診斷標準是血糖 < 2>
這是因為,接受藥物治療的糖尿病患者發生低血糖的風險比普通人高得多,而低血糖對糖尿病人(尤其是對老年或合並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的危害甚至比高血糖更甚,因此,要適當放寬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診斷標準,為預防嚴重低血糖事件的發生,保證治療安全。
專傢提醒:非糖尿病人與糖尿病人低血糖的診斷標準不一樣。
(2)4.4
糖尿病人需要控制血糖,但並非控制越嚴越好。《中國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建議,普通人群空腹血糖控制目標為 4.4 ~ 7.0 mmol/L,不宜低於 4.4 mmol/L 這個下限,否則,有可能增加低血糖的發生風險。
專傢提醒:4.4 mmol/L 是低血糖的警戒線,血糖控制不宜低於該數值。
(3)6.1、5.1
普通人空腹血糖的正常范圍是 3.9 ~ 6.1 mmol/L,上限是 6.1 mmol/L。而孕婦空腹血糖正常范圍是 3.1 ~ 5.1 mmol/L,上限是 5.1 mmol/L,兩者是不一樣的。
HAPO 研究證實,血糖輕微升高就有可能對母嬰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妊娠糖尿病的診斷標準比普通人更加嚴格。孕婦空腹血糖應小於 5.1 mmol/L;餐後 1 小時血糖應小於 10.0 mmol/L;餐後兩小時血糖應小於 8.5 mmol/L,三點當中隻要有一點超過上述標準,即可診斷為「妊娠糖尿病」。
專傢提醒:不能用糖尿病診斷的普通標準去診斷妊娠糖尿病,以免漏診。
(4)7.0、11.1
空腹血糖 ≥ 7.0 mmol/L、餐後 2 小時血糖 ≥ 11.1 mmol/L 是診斷糖尿病的兩個切點。如果患者具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癥狀,隻需有一次血糖值達標即可確診糖尿病;如果患者不具備「三多一少」癥狀,則需要有兩次血糖測定結果達到上述標準,方可確診糖尿病。
專傢提醒:診斷糖尿病,癥狀隻能作為參考,關鍵要看血糖是否達標。
(5)6.1 ~ 7.0,7.8 ~ 11.1
正常人空腹血糖在 6.1 mmol/L 以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在 7.0 mmol/L 以上,空腹血糖在 6.1 ~ 7.0 mmol/L 之間叫做「空腹血糖受損(IFG)」;
正常人餐後 2 小時血糖在 7.8 mmol/L 以下,糖尿病患者餐後 2 小時血糖在 11.1 mmol/L 以上,餐後 2 小時血糖在 7.8 ~ 11.1 mmol/L 之間,稱為「糖耐量異常(IGT)」。
無論是 IFG 還是 IGT,都屬於「糖尿病前期」,在這個階段,通過積極的生活方式幹預,有望使患者病情逆轉;而如果不加控制,任其發展,很有可能會進展為糖尿病。
專傢提醒:「糖尿病前期」是可以實現逆轉的黃金窗口期,一定要高度重視,及早幹預。
(6)血糖 ≥ 13.9 mmol/L
13.9 mmol/L 是糖尿病酮癥酸中毒(DKA)的診斷標準之一。臨床上,如果患者空腹血糖值 ≥ 13.9 mmol/L,說明患者體內胰島素明顯不足,脂肪開始分解,並有少量酮體生成,需要引起警惕。如果繼續進展,有可導致糖尿病酮癥酸中毒(DKA)。
此外,13.9 mmol/L 這個數值還常作為救治酮癥酸中毒時,由鹽(生理鹽水)轉糖(葡萄糖液)的血糖切點。
專傢提醒:空腹(或隨機)血糖超過 13.9 mmol/L,應高度警惕酮癥酸中毒,及時去醫院就診。
(7)血糖 ≥ 16.7 mmol/L
血糖高到這個程度,說明內源性胰島素嚴重不足,體內脂肪開始大量分解,酮體生成增加,面臨酮癥酸中毒的高風險。患者必須盡快就診,調整降糖方案或住院治療。
專傢提醒:血糖 ≥ 16.7 mmol/L 是機體發出的酮癥酸中毒高危信號,務必高度重視,盡快就醫。
(8)33.3 mmol/L
當患者血糖 ≥ 33.3 mmol/L 時,往往已經超出瞭血糖儀的檢測范圍,這時血糖儀顯示「HI」,這種極度高血糖提示全身細胞處於高滲脫水狀態,此時的患者常有脫水、低血壓及神志改變,隨時有昏迷可能甚至危及生命,須立即前往醫院救治。
專傢提醒:一旦發現血糖儀顯示「HI」,首先檢查血糖儀是否出現故障,如果排除儀器故障,應立刻到醫院就診。
2
如何科學看待血糖值?
對於血糖檢查結果的解讀,不能過於機械,一定要結合具體病人,既要遵循原則,又要靈活變通。要註意以下幾點:
(1)不能光看血糖值,還要結合臨床表現
臨床上,有些糖友出現饑餓感、心慌、手抖、出虛汗等低血糖癥狀時,檢測的血糖值卻不低,醫學上稱之為「低血糖反應」。
這種情況大多與血糖短時間內下降過快有關,盡管病人血糖不低,也應按低血糖處理,特別是老年人更要註意,以防誘發心腦血管意外。
(2)血糖波動是絕對的,穩定是相對的
有些病人對血糖變化過於敏感,隻要血糖略有升高,就緊張得要命。其實,人體血糖受飲食、運動、藥物、情緒、睡眠、天氣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並非恒定不變,日內或日間出現小幅波動也實屬正常,比如說,昨天 5.8 mmol/L,今天 6.2 mmol/L,並無太大的差別。
相反,如果因此而引起緊張、焦慮、失眠,反倒會引起血糖大幅波動。
(3)血糖控制目標需要因人而異
血糖控制目標是在充分權衡療效與安全的前提下,根據每個患者的具體情況設定的,而不是一刀切地執行同一個標準。
① 新發的年輕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盡可能嚴格控制在正常范圍,即空腹血糖 < 6>
② 普通人群空腹血糖 < 7>
③ 有嚴重心血管並發癥以及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標可以適當放寬,空腹不超過 8.0 mmol/L 即可,餐後血糖不超過 12 mmol/L,特殊情況甚至可以放寬至 13.9 mmol/L。
④ 對孕婦的血糖控制要嚴格,要求空腹血糖 < 5>
(3)評估病情輕重不能隻看血糖值
糖尿病絕非隻是單純的血糖升高,而是一種聚集瞭多種心血管危險因素的代謝綜合征,其主要危害來自於糖代謝紊亂所導致的各種急、慢性並發癥。
因此,對於糖尿病患者的病情評估,除瞭血糖之外,還要把各種心血管危險因素以及並發癥的有無及輕重一並考慮在內。
策劃 | 戴冬君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