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材價格又漲瞭!

往年6月份,藥材市場一般處於淡季,但今年卻一反常態。最新的中藥材綜合200市場價格指數已達到瞭3570.12,月漲幅超10%。其中,當歸近一個月的漲幅更是達到60%左右,市場價格已突破每公斤150元。

在中藥行業高速發展之際,不難發現,近年來中藥材價格指數持續攀升。今年以來,中藥材價格上漲情況突出。數據顯示,自年初至6月17日,中藥材綜合200指數上漲25.21%。其中,6月1日至6月17日,中藥材綜合200指數上漲9.12%,短期波動較大。多傢行業協會稱有遊資炒作。

針對這一現狀,北京中醫藥大學法律系教授鄧勇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造成中藥材漲價的原因主要有四方面:

一是,現在藥農越來越少,造成瞭用工成本攀升;

二是,隨著藥品管理法的監管體系不斷全面,使得中藥材種植、生產加工倉儲等方面的合規要求趨嚴,增加瞭企業的運營成本,最後就轉嫁到藥材價格上漲;

三是,經濟尚處於恢復階段,不排除會出現有企業囤積居奇,擴大供求矛盾,致使中藥材上漲而使得部分中成藥價格攀升的情況出現;

四是,生產工藝標準的提升,也會造成中藥材成本的攀升。

與其他醫藥相比,由於中藥質量受原料產地、種植、工藝等多種因素影響,不同企業生產的同一品種中成藥往往存在質量差異,但均需要符合國傢藥品標準的規定。在當下,如何遏制中藥材大幅漲價的同時做好質量品控的監管尤為重要。

中藥材漲不停

根據央視財經,在甘肅岷縣中藥材銷售市場,有商戶早上6點拉來4噸左右的當歸,不到兩個小時就能銷售完畢。據商戶介紹,今年以來,當歸走貨很快,價格也不斷攀升,去年一噸貨要賣3-4天,今年很快就能銷售殆盡。

在6月初,當歸價格就開始出現上漲態勢,而經過瞭多天後發現,價格並未下調。根據中藥材天地網數據,岷縣的大條規格的當歸最新產地價格為190元/公斤,近一個月漲幅超72%;安國藥市的當歸藥廠貨最新市場價格為170元/公斤,近一個月漲幅超60%。今年以來當歸價格的持續攀升,也讓中藥材銷售商的利潤大漲。在央視財經報道中,有商戶透露,今年是他從業8年以來當歸價格最高的一年。

其實,除瞭當歸,可以發現,近幾個月,部分重點中藥材價格也接連出現上漲趨勢。根據中藥材天地網的數據,2023年1-3月,中藥材原料綜合200指數,從2832.48點上漲到3367.49,漲幅達到18.89%。即便是人工合成的牛黃,也都供應緊張。今年3月以來,天然牛黃的價格從約每公斤50多萬元漲到瞭每公斤約80萬元。

多傢中藥制藥上市公司則紛紛表示,去年以來,中藥材價格普遍上漲,持平和降價的品種相對較少。除瞭牛黃,當歸,黨參、三七、黃芪、白術、甘草、梔子等藥材價格也出現瞭不同程度上漲。

另據生意社數據,截至6月14日,當歸產地統貨價格在160元-170元/公斤,與月初相比上漲瞭36.97%,同比上漲瞭293.72%;黨參在150元-160元/公斤,與月初相比上漲瞭37.48%,同比上漲瞭188.68%。

至於中藥材漲價的原因,不少業內人士指出,主要源於天氣因素,疊加下遊消費需求復蘇,行情有一定持續性,若有自建種植基地和常備庫存,能平穩度過此次中藥材牛市行情。此外市場上的中藥材價格大起大落,與各中藥的供需情況有關。

中醫藥行業產業鏈包含中藥原材料種植、醫藥制造、醫藥商業、第三方物流和醫藥零售等,最後到達終端消費者。中藥制造中最重要的三個環節是中藥材、中藥飲片和中成藥。中藥材是指未經加工或未制成成品,可供制藥的中藥原料,通常來自天然植物、動物和礦物。

目前我國的中藥材種植主要以散戶種植為主,盡管近年來有實力的中藥生產企業通過自行種植或同當地農戶合作種植的方式來占有上遊主要的中藥材資源,但個體種植仍牢牢占據著中藥材生產的主要位置。這就導致某些藥材種植戶看到市場上某種中藥材價格高,就種植某中藥材,而由於中藥材成熟需一段時間,供應量突然增加,而需求量保持穩定時,往往會形成“藥賤傷農”的困局。

“想要改變當前中藥材上漲的情況需要我是覺得需要政府、藥企、醫院醫生等各方共同的發力,特別是把企業各方的利益訴求都表達出來,由國傢醫保、藥監等部門做好相應的調研,做好頂層設計,然後制定出一套科學合理可行的運行機制。”鄧勇說。

行業加速洗牌

中藥材的漲價不是今年才開始,在2022年受多種因素影響,中藥材的種植面積逐漸下降,加之新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實施等因素的影響,中藥材產量有所下降,價格相應上漲。上遊中藥材價格的上漲,為中成藥產品的生產增加瞭成本。此外,中藥材在加工、儲存過程中的成本也在上升,推動中成藥的價格大幅提升。

頭豹研究院醫療行業高級分析師鄭樺此前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帶量采購下,中成藥降價成為大勢所趨,今年以來中藥材價格指數持續攀升,常見中藥材以及高端中藥材價格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上漲,在價格下降和成本上升的雙重擠壓下,行業利潤承壓,壓力亦將傳導至產業鏈各環節。

而隨著中成藥集采加速落地,行業集中度或將進一步提高,不少業內人士也指出,這對於改變中藥材價格上漲的趨勢有一定的遏制作用。

根據日前湖北省醫藥價格和招標采購管理服務網公示的全國中成藥采購聯盟集中帶量采購擬中選結果,63傢企業、68個報價代表品中選,中選率達71.6%,中選品種平均降幅49.36%,預計可節省藥品費用45億元,與此前行業預計的降幅30%-40%偏差不大,降價幅度較為溫和。此外,梳理此次集采的產品可以發現,中選產品劑型規格齊全,包括復方斑蝥、復方血栓通、接骨七厘、脈管復康等當前臨床使用的主流產品,可有效滿足臨床用藥需求。

東吳證券分析指出,短期來看,國采落地,壓制板塊估值一大利空落地,中藥板塊在今年二季度仍有望保持高增速,仍是醫藥行業增速較快的領域,而基藥目錄落地後將幫助部分企業實現業績持續高增。中長期來看,政策對中藥的支持從口號過渡到業績提現階段,可以看到藥審中心對中藥註冊改革利於創新品種數量的增加、醫保支付政策傾斜等利好落地。

浙商證券也分析認為,本次集采更多強調企業的綜合實力,利好行業龍頭。具有更多生產研發資源、藥品在臨床使用上更受認可的企業有望獲得先機。同時,體現出國傢對中藥企業生產規范化和研發創新的重視。

對此,鄧勇指出,在政策監管日趨嚴格,集采推動部分中成藥價格降價,而中藥材用工成本、生產成本、種植成本不斷攀升的情況下,對中藥企業的沖擊還是比較大的,不少中成藥企業的生存處境相比較為艱難,甚至隻能在夾縫中生存。也正是在此情況下,中成藥企業需要加速轉型,既要做到合規,做好相應的成本管控,也需要盡可能的提高中成藥這類產品附加值,避免出現劣幣驅逐良幣。

“集采對於中藥材價格上漲的確有一定的這個遏制作用,但我們也需要看到,集采對於這個中藥材市場佈局企業而言也存在諸多的挑戰,企業需要做好應對之策。”鄧勇說,基於此,在未來中成藥集采常態化背景下,中醫藥企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尋求突破:

一是,重新梳理規劃企業的中藥產品;

二是,優化生產車間,提升藥品質量;

三是,擇機投資並購相關中藥企業,或收購中藥批文;

四是,與現有中醫藥院校、科研機構建立聯系,突破藥品局限;

五是,加大研發投入,推進新藥研發的創新工作,開發市場潛力大及研發壁壘高的產品。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