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健康消費觀念提升,以及新冠疫情影響,國民保健意識加速覺醒,人們更加關註預防性的健康行為,例如購買營養補充劑,儲備 OTC 常備藥品以及傢用醫療健康設備等,因而在傢用健康產品的消費觀念方面,我們周圍出現瞭各種不同的「派系」:有的人群想的多行動多,「防患於未然」的「前置性」健康消費意願非常強烈;有的人群盡管健康困擾多,但基本沒什麼行動,順其自然。
國民在健康產品消費方面整體情況如何?你屬於哪一「派系」?哪一種消費觀念更加科學和理性?
我們從丁香醫生數據研究院發佈的《2023 國民健康洞察報告-傢庭健康篇》(以下稱「報告」)找到瞭答案。
2023 國民健康洞察報告-傢庭健康篇
吃著營養補充劑焦慮的年輕人,是你嗎?
營養補充劑是作為飲食的一種輔助手段,用來補充人體所需的氨基酸、微量元素、維生素、礦物質等。
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人們除瞭從膳食中攝取營養素之外,服用營養素補充劑也日趨廣泛。2020 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更是深刻地改變著國人的健康觀,根據相關報告,10 個傢長裡可能有 9 個在給孩子吃營養補充劑。
如果處在疾病或亞健康的狀態下,可能就需要增加某些成分的劑量來改善健康狀態、達到改善機體狀況、預防疾病的目的。
那麼你知道國民中,到底哪些人群健康焦慮最明顯?哪些人群是購買營養補充劑的核心用戶?哪些營養素購買比例高,但是有可能存在使用誤區?
《報告》給出瞭答案。
一般人認為,健康困擾的數量越多,購買營養補充劑的數量越多。《報告》顯示,50、60 歲以上的中老年與 30、40 歲人群相比,健康方面的問題相對會增多,那麼是 50、60 歲以上的人群購買營養補充劑的比例更大嗎?
事實上並非如此,《報告》中我們可以發現, 95/00 後,人均健康困擾最多,健康焦慮最為明顯。
越年輕越焦慮,營養補充劑購買行動越少
但在營養補充劑上認知和購買都偏低,尤其是 00 後,知曉營養補劑的比例遠低於整體。
越年輕的人群,對營養補充劑的認知相對越少
而 70/80 後作為「傢庭健康一號位」自我健康 & 傢庭健康關註雙高。80 後作為傢庭中堅力量,自身健康狀況相對良好,更關心上有老、下有小的傢人健康;70 後在邁入老年關卡前有一個焦慮小高峰,重新回歸對自己、伴侶的重視,兼顧傢人,因此是購買營養補充劑的核心人群。
70/80後是購買營養補充劑的核心人群
盡管越年輕越焦慮,但是購買營養補劑核心用戶卻是已經邁入中老年隊列的 70/80 後。
醫學專傢指出,針對不同年齡層在營養補充劑的關註方面也應該有不同的偏向性:
60、70 後隨著身體的衰老,經常伴有骨質疏松、肌肉衰減綜合征、三高、高尿酸血癥等慢性疾病,可以多關註維生素 D、鈣、乳清蛋白粉有助於骨骼和肌肉健康,葉酸、維生素 B 12、維生素 B 6 可以幫助降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預防心血管疾病,魚油可以改善血脂代謝。
80、90 後工作生活壓力較大,加班熬夜是傢常便飯,脫發失眠也經常會找上門。可以補充復合維生素平衡營養素需要量,同時輔酶 Q 10、魚油可以緩解疲勞、保護心血管系統,若熬夜加班的時候可以適量補充。
00 後使用電子產品較多,註意關註保護眼睛健康相關的營養素,如胡蘿卜素、葉黃素、玉米黃素等,若飲食不規律,復合維生素也不能少。
OTC,看廣告、憑經驗選藥是否理性?
非處方藥指消費者可不經過醫生處方,直接從藥店或超市購買的藥品,人們可根據病情自我判斷,在沒有醫生指導下,自行選購。
那麼問題來瞭,用戶通常是根據廣告或者店員推薦來選購?還是自己對OTC產品非常瞭解才購買?是年輕人購藥更理性,還是中老年人購藥更理性?
《報告》給出瞭答案。
非處方藥選購時,有超過六成受訪者參考醫生處方建議;但更多受訪者基於既往購藥經驗、自主搜集資料做決定,患者自主購藥意願愈發強烈。「上次就是這個癥狀」,「跟上次差不多」,便選用之前曾經使用過的藥品。
相當多受訪者基於既往購藥經驗、自主搜集資料做決定
由於每次得病原因不盡相同,拿最簡單的感冒癥狀舉例,癥狀差不多,卻需要區分到底是細菌導致的還是病毒導致,是否有發熱等,不同的原因或者不同的癥狀就應該有不同的用藥,如果沒有對癥用藥,反而會適得其反。
《報告》發現,有近四成受訪者並沒有在專業人員的指導而自行購藥,這種情況存在一定風險。例如,有人同時服用多種OTC藥物導致藥物不良反應增加,有的不瞭解藥物禁忌癥而出現嚴重後果……
因此整個社會加強相關藥物及醫學知識的科普,為科學性備藥打下良好的基礎是十分必要的。
傢用醫療器械,是萬能的傢庭醫生?
在一波疫情的推動下,傢用醫療器械成瞭大眾的關註熱點。傢庭常用醫療器械包括:體溫計、血壓計、手持式傢用血糖分析儀等監測類設備;助聽器、按摩椅等保健康復器材;以及傢庭用供養輸氣設備等護理類設備。
一些傢用治療儀、理療儀、血糖儀、按摩康復器械等成為瞭許多人節日送長輩的首選,走進瞭尋常百姓傢,儼然將這些設備當成萬能傢庭醫生瞭。
那麼在疫情影響下,大眾對監測類設備認知程度和購買情況是否明顯影響?制氧機、呼吸機等設備的選購是否理性?
《報告》給出瞭答案。
報告數據顯示,在一般人群中監測類傢用醫療器械的認知購買力高於康復器械類和護理類,但在特定護理需求的人群中,護理類器械認知和購買仍較高,這表明,疫情對康復類傢用醫療器械的認知和購買提升明顯。
購買傢用呼吸機的人群中,疾病「治療」仍是主要需求,但除瞭治療呼吸性睡眠障礙、治療呼吸道疾病和應對新冠造成的肺部問題外,也有 1/3 是為瞭緩解打鼾癥狀。
呼吸機的購買目的仍是治療,但也有 1/3 是為瞭緩解打鼾癥狀
呼吸機的閑置率較高,體現出一定程度的非理性購買
是否每個傢庭都應儲備制氧機和呼吸機呢?並不一定。
傢用醫療器械並非萬能醫生,例如制氧機,首先,一定要明確,吸氧濃度過高或者時間過長可能導致氧中毒。隻有那些長期存在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以及本身存在心力衰竭、肺動脈高壓、神經肌肉或胸壁疾病、晚期癌癥等,或者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後或者其他原因導致肺間質性纖維化,出現低氧血癥的患者,醫生會建議氧療,儲備及使用制氧機。
因此,在傢庭醫療設備的選用方面,在全社會范圍內的專業科普仍有很大的加強空間。
未雨綢繆,防患未然,將健康普及到每一個傢庭
傢庭是健康管理最關鍵的環節和最重要的場所,需要特別註意的是,主導並完成傢庭健康管理工作的人是傢庭中的主要成員,而不是來自醫療機構的專業人士。
我們欣喜地看到,盡管缺乏專業的醫療知識,但整體受訪者普遍重視「未病預防」、普遍期待增強免疫力等,表現在提前儲備藥品囤藥/整理傢庭藥箱,會服用營養補劑,會使用傢用醫療器械等。
在欣喜背後,我們也感到一絲憂慮,因為不管是營養補充劑、OTC藥物還是傢用健康設備,都需要專業人士的指導下才能科學購買和使用。然而我們發現,很大比例人群消費仍缺乏科學和理性,選購偏主觀和被動;另外,健康焦慮最為明顯的人群—— 00 後 05 後,往往對營養補充劑的認知並不充分。
未雨綢繆,防患未然,將健康普及到每一個傢庭,我們還任重道遠。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