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西米

一開始,大傢並不知道這個病例會如此特殊。

晚上九點,帶著頸托的六歲男孩李亮瞳(化名)被父母帶到瞭急診。他的情況看起來還不錯,精神和一般生命體征穩定,傢長也比較樂觀。

考慮到孩子可能存在頸部骨折損傷的問題,急診醫護做完一般情況的評估後,請來瞭當天的骨科值班醫師朱偉瑋。

然而,在瞭解亮亮的疾病和治療史之後,朱偉瑋卻產生瞭不樂觀的判斷。

此前,亮亮坐在電瓶車後座時因車禍被外力卷入瞭車底,在眾人合力抬車救出之後,被送入當地醫院做初步評估,進行瞭肺部擠壓感染以及外耳廓損傷的治療。在治療的過程中,當地醫生發現亮亮出現瞭手腳無力的情況。

這之後,傢人才經建議來到杭州求醫,輾轉幾傢醫院,出現在瞭浙江大學附屬兒童醫院急診科。

可此時距離亮亮車禍,卻已經過去 4 天。

判斷高位截癱風險

醫生:此前幾乎沒開展過類似手術

上下肢肌力下降+頸部損傷+車禍史,朱偉瑋主治醫師當下判斷:高位截癱的風險很大!

臨床上,通常認為第二胸椎及以上的脊髓橫貫性病變引起的截癱稱為「高位截癱」[1],一般會出現四肢功能喪失、感覺喪失、大小便喪失、肌肉萎縮等癥狀。而從亮亮目前的臨床癥狀來看,並不能排除後續出現這種情況的可能。

考慮到高位截癱的極大可能,朱偉瑋覺得亮亮需要更加特殊的處理,不能在急診留觀等待床位。

一方面,由於頸部正側位 X 片需要反復搬動,他陪同亮亮做瞭隻通過平躺就可以完成的「CT+核磁共振」的檢查,盡可能減少不合理搬動造成的二次損失;另一方面,朱偉瑋緊急聯系瞭上級醫師——骨科副主任陳文昊醫師。

影像顯示的頸椎 C5/C6 脫位,頸椎後凸以及頸部軟組織損傷

圖源:丁香園拍攝

影像學的結果很快返回,問題卻來瞭:收,還是不收?

收的話,醫院之前幾乎沒有開展過類似手術,收治也意味著冒險。「可要是不收,這麼嚴重復雜的高位截癱,反復折騰隻會越來越危險,他們去瞭不少醫院,我們算是一個希望。」脊柱專業出身的朱偉瑋請示上級醫師陳文昊後,一致做出決定:收!

緊急的情況不容猶豫。雖然目前看上去亮亮的情況還可以,但是頸髓損傷存在進展的風險,損傷范圍可能會上下延申至其他控制呼吸心跳中樞的脊髓,發生免疫炎癥紊亂等全身問題,手術自然也是刻不容緩。

而此時,「沒有合適的手術耗材」成為瞭擺在手術團隊面前的第一個難題。

首先,兒童的高位截癱非常少見。「兒童的脊柱軟組織較柔嫩,在沖擊之下伸縮性較大,因此椎間盤椎體更不容易骨折,造成脊髓損傷可能性低。」陳文昊醫生解釋說。

也因此,類似的兒童手術在國內幾乎很少開展,相關耗材也主要針對成人設計,幾乎沒有針對兒童的耗材供應。

其次,兒童,特別是 8 歲以下的兒童,脊柱解剖和成人差別比較大。更短的椎間隙和椎體解剖尺寸要求鋼板不能太大,否則可能損傷左右兩側椎動脈;要求鋼板不能太厚,否則壓迫前後食管氣管。

顯而易見,成人耗材(如固定鋼板和釘棒)對於兒童來說都過長瞭。

沒有合適耗材,怎麼辦?

根據《醫療機構醫用耗材管理辦法(試行)》,醫療機構需要從「已納入國傢或省市醫用耗材集中采購目錄」中遴選機構醫用耗材供應目錄。

常規來說,「醫用耗材管理部門」需要根據醫用耗材使用科室或部門提出的采購申請,按照相關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有關規定,采用適當的采購方式,確定需要采購的產品、供應商及采購數量、采購價格等,並簽訂書面采購協議。

面對如此窄的椎間隙和如此小的解剖尺寸,大傢首先明確瞭醫院內部所有耗材都無法使用,而亮亮需要的耗材也並不在醫院集采器材的范圍。

考慮到設備科常規處理需要繁瑣的審批和步驟,手術團隊決定自己摸底廠傢,即刻聯系廠傢詢問相關資料。

最開始,大傢考慮的是醫院集采標內廠傢,但沒有發現合適尺寸的耗材;無奈之下,隻能考慮標外廠傢,走臨時采購通道;再三對比後,終於發現隻有一傢公司有一款尺寸相對比較小的鋼板耗材。

即使仍非兒童專用耗材,但或許可以一試。

當晚完成耗材的敲定工作後,陳文昊在第二天上午便迅速聯系廠傢,並在中午敲定瞭「長寬 15 毫米、厚度 2 毫米以下的鋼板」。這個參數亮亮可以勉強使用,也已經達到同類產品的極限。據悉,這也是浙江省內第一次使用到這個參數的鋼板。

此外,團隊再三對比後也在其他成人耗材廠傢獲取瞭合適的螺釘。事實上,這樣參數的螺釘對亮亮來說仍然很大,但這是目前的最優選擇。

兒童的椎體結構圖

圖源:浙大兒院

正常來說,采購耗材的時間在兩周左右。而《醫療機構醫用耗材管理辦法(試行)》中,「醫用耗材新品」的準入評審則更長:對於「醫用耗材使用科室或部門臨時性采購供應目錄之外」的醫用耗材,需經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同意後方可實施。

這個過程對亮亮來說無疑太長,因此手術團隊申請瞭「臨時耗材審批的綠色通道」。

在原來一次性醫用耗材的特殊申購的基礎上,進一步減少溝通時間和審核時間,在陳文昊和朱偉瑋反復的溝通、奔走,以及耗材科、醫務科、醫保辦、分管領導等多方協調和支持下,審批流程縮短到瞭四天。

而對亮亮來說,這就是「黃金救命時間」。

周二入院、周三聯系廠傢確定耗材,通過審批,各方協調和助力下,亮亮在次周的周一開展瞭手術。

冒險卻唯一:前後聯合入路

除卻特殊耗材的考量,在亮亮入院當晚,手術團隊就進行瞭各解剖結構的徑線測量和 3D 建模,輔助後續的手術方案的制定和開展。

兩位醫生介紹道,「常規手術是不太需要 3D 模型的,但亮亮年齡小,解剖尺寸小,損傷嚴重,手術風險大,3D 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擬損傷的頸椎和周邊,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

亮亮椎體的 3D 建模

圖源:丁香園拍攝

術前,大傢通過椎體不同層面的掃描對病情進行評估,並通過影像重建幫助制定手術。此外,手術團隊還請來瞭邵逸夫醫院的張建鋒主任醫師。(張建鋒醫生一直以來從事創傷、脊柱和關節等疾病的診治工作,對於成人頸椎手術有著豐富的經驗。)

「頸椎多處骨折+頸椎脫位 C5/C6+頸椎後凸+四肢癱瘓」,這是亮亮的術前診斷。

基於此再三討論後,手術團隊決定實施「頸椎前路椎間盤切除椎管減壓+椎間 Cage 植入+前路鋼板螺釘內固定融合+後路椎弓根釘棒系統內固定+頸椎骨折脫位復位術」。

曾幹瞭 8 年成人骨科的陳文昊醫生介紹,「說起來,這算是一個成人骨科手術。」

一般來說,單純前路或者後路基本可以解決頸椎的疾病問題,因此通常術前會決策出一個入路。而亮亮本次要進行的「前路聯合後路」是相當少見的,放到成人骨科也不多見。

兩位醫生向我們仔細解釋瞭這個決定的考量。一方面,主要致壓的病理變化在前面:頸髓前方椎間盤壓迫脊髓,椎體發生瞭一定程度的錯位導致椎間盤損傷,因此需要前路進入處理損傷椎間盤實現解壓。

對於成人來說,前路手術是常規術式,對於兒童來說,前路進入卻更加容易損傷椎動脈,喉返神經,喉上神經,交感神經和頸動脈等解剖組織。「盡管可以選擇後路進入解除壓迫,但效果不徹底,且非常冒險。」

另一方面,亮亮存在椎體的骨折脫位,前路進入無法完全解決骨折脫位的問題,更何況還需要釘棒固定系統進行固定。因此,後路進入對亮亮來說也不可或缺。

陳文昊醫生表示:「手術方案雖困難,卻唯一。」

「在花生米上雕花」

周一,萬事俱備。

對手術本身來說,麻醉是其開展後的第一個難點:對頸椎損傷的人來說,頸部後仰會加重損傷,而常規麻醉需要後仰開放氣道。

在這樣的情況下,麻醉團隊選擇可視電子喉鏡氣管插管,盡量減少頸部後仰帶來的二次損傷。之後的復雜操作(如翻身)也對麻醉提出瞭極高的要求,麻醉團隊需要在整個手術中時刻保持警惕和配合。

麻醉過後,先開展的是「前路手術」——從頸部肌間隙進入,顯露 C5/C6 間盤,並完整切除椎間盤,切除後植入 Cage,並對前路鋼板給予螺釘內固定。

涉及頸椎操作,每步都需要十分謹慎,所有參與手術的醫護都打起十二分精神,細密的汗貼在口罩和臉部的間隙,每一次呼吸都可以被深切感知。陳文昊醫生形容,這場手術就像是「在花生米上雕花」,一刻也不敢松懈。

頸椎前路椎間盤切除術和融合手術示意圖

圖源:參考資料 2

Cage 植入

圖源:參考資料 3

接下來是「後路手術」,亮亮需要翻身換成俯臥位,沿背部正中,縱切口進入後定位 C5/C6,植入側塊螺釘,加壓復位,並鎖緊釘棒系統。

「前路還是比較順利的,後路相對比較麻煩,在後路打側塊螺釘,最小尺寸的螺釘對於亮亮來說仍然很長,我們隻好使用剪棒器做裁剪。」陳文昊和朱偉瑋分析後路的固定問題。

理論上來說,後路的固定選擇——椎弓根螺釘內固定系統即「三柱固定」是一個非常完美的選擇[4],能夠有效實現脊柱的三柱固定(前柱,中柱,後柱),符合脊柱固定的生物力學要求。

Denis 三柱理論

圖源:參考資料 5

但是兒童的椎體解剖與成人不同,椎弓根呈弧形且很窄,三柱固定不太現實;此外,三柱固定本身對於椎體尤其是較窄的頸椎來說,是比較危險的,向內到骨髓,向外到椎動脈,這都是潛在的風險,更何況是年齡小,解剖尺寸更小的亮亮。

早在 1986 年, Roy-Camille 等學者提出椎弓根螺釘固定技術之後,該技術得到瞭一致認可,技術操作難度也讓人唏噓。脊柱手術過程中可供辨認的解剖標志有限,椎弓根臨近較多的血管及神經結構,椎弓根形態變異等因素使得螺釘的置入非常困難。一旦螺釘置入不當穿透椎板,誤入的螺釘會造成嚴重的神經血管損傷。[6]

因此,隻能退而求其次,選擇「側塊固定」。

側塊固定在成人的椎體手術中是一個常規操作,即將椎弓根釘打在側塊上,也可以起到類似的復位固定效果 。[7]

對於亮亮來說,即使是側塊固定,側塊螺釘也過長,依舊需要用剪棒器進行裁剪。

前路鋼板螺釘內固定和後路椎弓根釘棒系統內固定

圖源:丁香園拍攝

圖源:陳文昊醫生提供

就這樣,邊做邊裁剪,邊裁剪邊嚴絲合縫手術,持續瞭 4~5 個小時。相比於 2 小時左右的成人頸椎手術或許較長,但對於亮亮來說,已經算是十分順利。

術後一周左右,亮亮已經可以出院。此時,亮亮的傷口、一般情況和肌力已經恢復的很好,上下肢肌力基本恢復至 4~5 級,能夠實現正常站立。近期復查提示,亮亮的恢復情況很好。

回溯起整個診療過程,陳文昊醫生依舊感慨萬分,「亮亮在三個月至半年內,恢復到正常的希望是很大的。」

而經歷瞭常人所不能想象的苦難後,屬於亮亮的人生,才剛剛開始。

策劃:carollero|監制:gyouza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