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豆漿到豆腐、豆幹,豆制品是餐桌上最常見的食物之一,但也是爭議最多的食物之一。

那麼真相究竟如何???

嘌呤在人體中會代謝產生尿酸,尿酸過高就容易導致痛風,所以減少攝入高嘌呤食物是預防和治療痛風的關鍵方法之一。常見的高嘌呤食物多為動物性肉食,而豆類制品並非全都富含嘌呤。

研究表明,幹豆類一般嘌呤含量較高,例如像平時經常吃的蠶豆,每100g所含嘌呤就高達307mg,綠豆每100g達196mg。因此要少吃這一類豆類食品。

豆腐(68mg/100g)、豆漿(63mg/100g)嘌呤含量較低,屬於中低嘌呤食物。蔬菜當中的荷蘭豆、豇豆、豆芽、毛豆也同屬於中低嘌呤食物范圍,這2種豆類食品可以適當吃。

總的來說,尿酸高和痛風患者,不建議吃幹豆類這種高嘌呤食物,但可以適量攝入豆腐、豆漿等豆制品豆類蔬菜,來補充身體的蛋白質。

日常生活中常常有流言:“女性長期喝豆漿容易乳腺增生,甚至導致乳腺癌”。理由是豆漿富含大豆異黃酮,多喝容易導致植物雌激素在人體內聚集,引發乳腺增生和癌癥。

很多人都“談激素色變”,覺得激素過高會催生腫瘤,但其實像大豆異黃酮這一類植物雌激素,對女性身體調節有雙向保護作用。

植物雌激素和人體的雌激素結構類似,可以通過“多退少補”的方式調節雌激素水平。當體內雌激素分泌不足時,它可以充當替補,而當雌激素過高時,它又能抑制雌激素的分泌。

而多吃大豆不僅不會增加得乳腺癌概率,反而有利於預防乳腺癌。

2019年《歐洲流行病學雜志》一項針對30多萬中國女性的研究指出,每天多攝入10毫克大豆異黃酮,患乳腺癌風險降低3%。

網上傳言大豆及豆制品富含鈣,會加速形成結石,但這並不意味著一點豆制品都不能吃,不同腎結石患者有不同的豆類攝入方案。

大豆的營養價值豐富,每100g含有1200-1500 mg鉀元素、500-600 mg磷元素、200-300 mg鈣元素,同時還能起到保健作用。

1、大豆植物蛋白質:大豆蛋白質是優質的植物蛋白,提供的能量可與動物蛋白媲美,而且易被人體消化吸收。

2、大豆脂肪:大豆的脂肪含量較高,約占其本身重量的20%,但大豆脂肪多為不飽和脂肪,有利於降低血清固醇,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3、大豆異黃酮:大豆的代謝副產物,對絕經期女性的骨質疏松以及動脈粥樣硬化起到預防作用。

4、大豆皂苷:天然的生活抗凝血、預防腫瘤增強免疫力的活性物質。

不同的豆制品,所含營養價值不同,日常可以輪換著吃。

1、豆腐:豆腐可以作為生食和熟食,是男女老幼都適宜的食材。它還有利於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和降血壓。一般來說,南豆腐含水量較高,爽口嫩滑,而北豆腐含水量較低,但韌性較好。

2、發酵豆制品:發酵後的的豆制品,經過酶的催化更容易被消化,味道也更鮮美,而且維生素B和C的含量也會隨之增加。

3、植物肉:大豆類食品含有大量的蛋白質,是植物肉的優質原料,非常適合素食主義者當做蛋白質的補充來源。

大豆制品及其制品,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和保健功效,不同人群應該根據不同需求適量攝入,《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議成年人每天攝入大豆15到25g。而痛風患者或腎結石患者可以適當減少攝入量,這樣才利於營養補充。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