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骨是古代医学“十三科”之一。中医正骨指用推、拉、按、捺等手法治疗骨折、脱臼等疾病。中医正骨流派繁多,其中清宫正骨是目前发展较为全面且具有一定规模的流派,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清宫正骨流派第七代传承人,北京市丰盛中医骨伤专科医院院长齐越峰希望凭借自己不断努力发扬清宫正骨技艺,“更多与港澳台和海外的同仁切磋交流,让中医正骨走向世界,造福更多海内外患者。”
清宫正骨流派第七代传承人,北京市丰盛中医骨伤专科医院院长齐越峰接受大公网专访 记者马晓芳摄
清宫正骨流派代表性传承人、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科学家、全国首届名中医孙树椿教授是齐越峰的恩师,也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正骨疗法”代表性传承人,师从清宫上驷院绰班处传人刘寿山。作为孙树椿嫡传弟子,齐越峰曾跟随孙树椿教授学习多年,在言传身教中对清宫正骨这一国家级非遗文化有了深刻的认知。
手法讲“轻柔透巧” 操之有声即愈
在跟随孙树椿教授学习之前,齐越峰就已对清宫正骨流派有所耳闻,“清宫正骨流派源远流长,拜师之后,师父跟我详细讲了清宫正骨流派的起源和发展。”明末清初战乱时期,满蒙八旗兵在跟明王朝作战过程中,时常发生骨折脱臼、跌打损伤,使得善于接骨按摩的蒙古骨伤医生备受青睐。《清史稿》卷二百八十九记载:天命中有患臂屈不能伸者,令先热镬熏蒸然后斧椎其骨,操之有声即愈。”
据齐越峰介绍,清代乾隆年间,朝廷对上驷院负责正骨按摩的蒙古伤科医生极为重视,清宫正骨的重要典籍《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被上驷院作为重要典籍。道光初年,上驷院绰班处正式成立,成为清朝宫廷内唯一骨伤科医疗机构。
而让齐越峰最为记忆犹新的,是2008年上驷院绰班处宫廷正骨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清宫正骨以治疗跌打损伤为基础,坚持“轻巧柔和”的手法治疗为主,中药药物治疗为辅,在治疗筋伤、骨折、腰颈疾病等方面有独到之处,“清宫正骨传承到我这一代已经是第七代”。
让病人弯着腰进入 站立着走出
清宫正骨流派认为,“筋喜柔不喜刚”,主张辨证施术。“临床诊治的时候,既要辨病又要辨证,病证合参才能选用适当方药、恰当手法,内治外治相辅相成。”齐越峰至今仍记得老师孙树椿的教诲:正骨手法要轻柔和缓、外柔内刚,使患者在感觉不到痛苦就能缓解症状。
经过多年发展壮大,清宫正骨流派现在海外也建立了分支。伴随中医认知度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开始认可中医正骨,“甚至有国际友人在西医无法取得很好疗效后,专门从国外来到中国寻求中医骨科治疗”。齐越峰认为,一个优秀骨科医生的标准是“病人弯着腰进来,站立着走出去,这是获得老百姓信任、患者认可的基础。”
1999至2002年,齐越峰跟随孙树椿攻读博士。作为孙树椿的得意门生,接过传承清宫正骨的接力棒后,齐越峰倍感压力,丝毫不敢懈怠:“有那么多大医精诚的前辈引路,我们作为传承人,更应踏实认真将其发扬光大。”时至今日他都依然坚持练功,保持手劲臂力,保证手法效果。
齐越峰与恩师清宫正骨流派代表性传承人孙树椿(图右) 受访者供图
期待与港中医同行交流互鉴
在世界各地参加学术交流过程中,齐越峰深深意识到中医正骨走出国门的紧迫感,“目前国内中医骨科学术交流较多,但中医正骨如何走出国门,走向海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在同港澳中医科医生的交流中,齐越峰一边被香港独有的国际化平台所吸引,一边也体会到香港在中医骨科方面与内地存有差距,“无论在手法技术还是具体操作上,港澳骨科医生跟内地医生比都有一些差距。”
齐越峰期待,将来内地骨伤科专家与港澳骨科同仁们有更多学术交流,“在经验分享上和技术操作认识上多多借鉴,达到共建、共享的效果,会极大促进港澳地区中医骨伤科的发展,也必将推动中医骨科籍香港平台走向世界”。
讲医术 重医德 将非遗国粹发扬光大
齐越峰(右一)与恩师孙树椿(右三)为清宫正骨流派北京丰盛工作站揭牌,受访者供图
“中医正骨技术的掌握和熟练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更多临床实践、总结学习,正骨理念、技术细节缺一不可。”齐越峰不仅实践中谨遵师父孙树椿的医术医德,还通过各种途径将自己多年经验传授给年轻人。他期待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中医骨科行列,“只有德艺双馨的接班人,才能将清宫正骨这一‘非遗国粹’发扬光大。”
虽然担任院长多年,各种管理事务繁多,但齐越峰依旧坚持出门诊,“脱离临床就会‘手生’,必须每天实践才能有新收获”。“首重查体、手摸心会,影像为辅、病证合参”,“气血辨证,以血为先”、“轻巧柔和,以痛为腧”。在诊治过程中,齐越峰不断向身旁的年轻医生传授中医骨科理念,希望学生们在实践中对中医理论知识有更清晰的认知。“当年我博士毕业后,还一有空就去孙老师出诊的医院跟随出诊学习,每次都收获很大。”
而对于传道受业解惑,齐越峰认为应该“不拘一格降人才,只要肯学上进,有救死扶伤的医德,就值得培养。”也因如此,齐越峰的徒弟遍布五湖四海,在汶川地震灾区也留下了他收徒授艺的足迹。2008年汶川震后,齐越峰作为中医骨伤专家参与了在四川什邡开展的救援工作,“在震区的一百天虽然很累,却很充实,每当我利用中医骨科的专长救助了灾区民众,再累都觉得非常满足。”
2008年汶川震后,齐越峰(左一)作为中医骨伤专家在四川什邡开展救援工作 受访者供图
“我现在都还是什邡中医院的学科带头人。”汶川}灾后救援回来,齐越峰就再也放不下灾区对中医骨科的需求,始终牵挂当地中医骨科的发展。从2008年至今,他每年都要去什邡两三次,“每次去什邡都很忙”。带队伍接诊、带学生指导科研、指导学科建设,经过多方共同努力,十几年间什邡中医院中医骨科得到了飞速发展,切实将中医药特色技术在基层医院得到有效开展。
中医手法需要辨证、辨型、辨位,不仅是一招一式,更需要对中医理念的认同、理解。在给骨科医生的培训中,齐越峰常向大家介绍清宫正骨流派的传承体系、正骨手法特点和基本手法应用,通过图片分解步骤、视频动态演示,对清宫正骨手法在踝关节、腕关节和肘关节的具体操作要领进行系统详细的传授。每次他都会现场给患者进行治疗,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答疑解惑,让学员切实体会清宫正骨手法“轻巧柔和”、辨病辨位辨因论治的技术特点,感受“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手法也”的中医手法魅力。
齐越峰(左一)向学生演示手法 受访者供图
守正创新 籍非遗正骨技艺造福患者
齐越峰所在的北京丰盛骨科医院坐落在北京西城阜外大街,多年来已成为周边胡同居民的“好邻居”。“崴脚骨折、腰酸背痛,居民们都会选择第一时间来家门口的这家骨科医院就诊”,从每天络绎不绝的求诊者身上,齐越峰看到人们对清宫正骨技艺的认同,也感受中医骨科飞速发展的力量源泉。
齐越峰(右二)在病房查房问诊 受访者供图
每个周三,齐越峰都会按时在门诊等待天南海北患者的到来。冬日一场大雪过后,前来就诊的骨折患者明显增多,很多人都是奔着丰盛特有的“硬纸板外固定技术”而来。
一名脚踝骨折的患者痛苦的躺在病床,齐越峰熟练快速诊治后马上开始了硬纸板固定。齐越峰先跟同事一起给患者进行手法正骨,一手握住踝上的小腿下压,一手托握足跟上提,顺势将踝内旋、内翻,背伸踝关节,两手掌紧贴踝部两侧反复扣挤,让足踝成功复位。他接着用硬纸夹板对受伤足踝进行内翻位固定,两块硬纸夹板分别置于患者小腿内外侧,夹板内衬相应大小的厚棉垫,将纸板固定在踝关节内翻内旋位置,治疗完成。
“舒服多了。”躺在病床的患者在治疗后向齐越峰道谢,“去西医院说要开刀,就赶紧来了丰盛,没想到治疗过程这么快,还不用开刀住院。”齐越峰一边向患者叮嘱注意事项,一边解释纸板外固定技术的优势,“硬纸夹板经济实惠,可以根据患者部位随意裁剪,固定后10-14天就可在骨折相邻关节施以中医骨科手法舒筋活血,协助患肢恢复功能,6周左右硬纸夹板就能拆除。”
中医讲“骨肉相连,筋能束骨”, 80%的患者可用正骨手法接上,以夹板再养护6周左右,拆除夹板后康复一两个月就可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费用低疗效快。齐越峰特别提到,在筋伤治疗恢复过程中要“动静结合,主动为主”,通过主动锻炼促进气血流动加强肢体关节活动,防止并发症发生,促进损伤组织愈合。
遵循中医发展规律,坚守中医临床思维,传承中医特色技法,是中医药振兴发展的法宝。为方便更多骨科同仁学习硬纸夹板外固定治疗技术,齐越峰带领团队编辑了《丰盛正骨》一书。书中不仅详细介绍了硬纸夹板外固定技术的适应症、具体操作流程,还介绍了正骨手法、不同骨折的治疗手法,“医术只有被更多人学会,才能造福更多患者。”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