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黃桃魚子醬
大學,在中國高等教育界是一個「少數名詞」。
根據教育部 2022 年 6 月 17 日發佈的《全國高等學校名單》[1],目前我國普通高等學校中能夠以「大學」為後綴的院校占比不到 25%。其中,「醫科大學」的存在更是鳳毛麟角。
據不完全統計,從 2015 年到目前,僅有 7 所醫學院從「醫學院」改名為「醫科大學」。珠玉在前,有坐斷瀘州、放眼整個巴蜀的西南醫科大學,也有從泰山醫學院飆升坐擁數所三甲、院士雲集的山東第一醫科大學。
但在近兩年,改名熱度則是空前絕後。幾乎在每個擁有醫學院的省留言板或兩會交流平臺上,都能看到有人詢問該省醫學院升格大學的留言。
根據不完全統計,已經有海南醫學院、川北醫學院、桂林醫學院、濰坊醫學院等至少 15 傢醫學院表示正在尋求升級為醫科大學。
就在昨日,河南省教育廳發佈《關於申報設置本科學校的公示》[2],表示對新鄉醫學院更名河南醫藥大學進行瞭考察,現予公示。
更名改姓,一場資源角逐
南方某省醫學院行政教師王風(化名)分析今年「改名熱」的可能原因:「今年教育部將再次啟動更名大學工作,上一次已經是三年前。高校改名需要在五年規劃中進行,如果錯過瞭十四五(2021-2025),很多學校可能需要再等五年。」
而至於醫學院為什麼想成為醫科大學?王風表示,這是一場重新的資源大分配。
學院和大學,雖然僅一字之差。其差距卻仿佛黛玉和晴雯一般:雖然都是金陵十二釵裡「聰俊靈秀、正邪兩賦中的上等才女」,但也有正冊、副冊之分。
對很多醫學院來說,醫科大學不僅為光鮮的名字,更意味著在學生資源、教學資源甚至財政資源分配上更加靠前的序列。
根據教育部 2006 年 9 月發佈的《教育部關於十一五期間普通高等學校設置工作的意見》和《普通本科學校設置暫行規定》,大學和學院的區別包括學科專業、師資隊伍、教學和科研水平、基礎設施等。[3,4]
根據教育部文件內容整理制圖
在教學和科研指標上,大學被要求在近兩屆教學成果評選中至少有 2 個以上項目獲得過國傢級一、二等獎或省級一等獎,一般至少應具有 10 個碩士點,並且有 5 屆以上碩士畢業生。近 5 年年均科研經費,以人文、社會學科為主的學校至少應達到 500 萬元,其他類高校至少應達到 3000 萬元。
除瞭這些硬性界限外,二者最根本的區別還是業內的江湖地位,以及對考生、傢長乃至用人單位的吸引力——後者最為線性的體現,正是各院校的錄取分數線。以四川省內的西南醫科大學(原瀘州醫學院)為例:
在本科招生方面,以高考大省山東的錄取分數線為基本單位。2015 年更名前,瀘州醫學院分數線在 530 分以下,錄取位次(指最低分數錄取考生在全省的排名)約在 10 萬名以外;2015 年更名後,學校錄取分數線最高曾達到近 570 分,錄取位次更是一路從全省 10 萬名開外上升到全省 4 萬名左右。
細看如今四川省內的醫學人才培養局面,除去華西,便是成都中醫藥大學和西南醫科大學。在四川省內的錄取分數線,兩所學校比肩,超越省控線 40~50 分。
在研究生招生方面,2013 年,還沒有進行改名的瀘州醫學院的考研復試線基本與國傢線 A 線一致。而 2022 年,西南醫科大學有部分專業的復試線比國傢線高瞭將近 50 分。
在另一方面,剛升級的醫科大學往往也能進行一定程度的資源增長。
比如完成更名的西南醫科大學,每年能得到國傢財政 3 億多的補貼,在師資力量、生源質量上,相比之前都有瞭質的進步。
泰山醫學院與山東省醫學科學院、山東省立醫院合並升格成為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在財政撥款上堪稱爆炸式增長。據泰山醫學院 2018 年財務決算,其財政撥款收入約 6 億。但 2019 年山東第一大學財務決算中顯示,其獲得的財政撥款高達約 13.2 億,和前一年相比翻瞭足足一倍。比同年青島大學的撥款還高出近 3 億多。
「大學來瞭,青天就有瞭。」
學生:這福氣給我,我就笑納瞭
醫學院改名醫科大學後,學生會有怎樣的感覺?原本科泰山醫學院、現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內科學研究生在讀的張東(化名)總結瞭兩個字:
「真香。」
張東回憶,自己當時一直想去山東東部某三甲醫院實習,並試圖考取該醫院一名專傢的研究生。由於平均成績不是很好,張東的學長學姐都不太認為他能夠完成自己的目標。但當山東第一醫科大學橫空出世之後,張東發現「時代變瞭」。
首先,原本需要鬥法一番的實習名額忽然一下子富裕瞭起來,「改名之前,一般是專業排名靠前的同學可以去省裡最好的幾傢三甲醫院實習,但是改名之後,我們驚奇地發現好多三甲直接成為瞭學校的附屬醫院。」
其次,之前張東中意的研究生導師並沒有太多招生名額。但因為該三甲醫院已經被山東第一醫科大學收入囊中,張東發現,該三甲醫院不僅研究生擴招瞭,自己還比往屆學生多瞭一個本校學生的「復試保護色」。最終,在天時地利以及自己的努力學習下,張東如願實現瞭自己的考研小目標。
同樣的福氣,本科錦州醫科大學,現在北歐讀 PHD 的王琦(化名)也直呼自己蹭到瞭一波時代的紅利。
王琦說他從小就有一個留學夢,大一的時候室友都在打 LOL,隻有他在走廊裡狂練聽力,就為瞭能在雅思上拿到好成績。「當時中介跟我說,以遼寧醫學院作為背景申世界強校醫學院,可能有點難,建議我一定要拿遠高於標準的雅思成績。」
2017 年,王琦即將畢業,並開始瞭留學申請。但這時中介卻對他表示,現在的學校背景和語言成績已經可以敲一敲世界名校的大門。最終,兩輪面試後,王琦如願前往德國就讀研究生,並在畢業後成功申請到北歐的崗位制博士。
圖源:圖蟲創意
王琦說,去年以助理教師的身份幫助學校輔助研究生申請工作後,他才知道醫學院升醫科大學的益處在哪,「很多學校都有自己的表單來評估中國的學校,針對不同的表單再對不同院校背景的學生進行不同條件的錄取。除瞭中國最為出名以及省部級學校,大部分醫學院和醫科大學都有一定的區間,但是對於升格的學校,在表單更新時就有可能提高一定的位次。」
本質上,改名也是醫學院們踐行高質量發展「精英化之路」的手段,而學生作為醫學教育的主體,其生源質量也必定在穩步提升。
大學的甜頭,小學也來嘗一嘗
遼寧省某地發改委辦公室的張素珍(化名)表示,對於地方來說,大學資源是一個充滿潛力的發展資源,這不僅意味著科研與創新能力的提高,也意味著年輕活力以及資源的註入。
而醫科大學往往因為其能夠同時在教育、科研、公共衛生等三個方面提供支持,一直都是扶持一個區域發展的重要資源,「醫科大學及其附屬醫院往往意味著對一個市縣甚至一個地理區域上的衛生資源保證,是每個市縣都想要的香餑餑和金字招牌。」
張素珍舉瞭一個例子說,她去廣東湛江市調研時聽到當地醫院表示,他們醫院一直有很多海口市患者前來就診。最開始張素珍有些不解,「已經擁有海南醫學院及醫院的市民,為什麼要舍近求遠,去隔壁省一個地級市進行就醫?」
經過對一些病人的實際訪談,張素珍發現,很多患者認為海口的是醫學院,而海對面是省級醫科大學,其附屬醫院實力上可能存在差距。
而此時,廣東醫學院升級為廣東醫科大學,也不過七年。
張素珍還表示,醫學院升級為醫科大學,也是一個極其有力的信號:說明省級及以上部門將對這個區域進一步提升關註或者資源傾斜。
4 月 13 日,國傢發改委官網發佈瞭國務院批復同意印發的《贛州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建設方案》[5](後稱《方案》)。《方案》中便提及,支持贛南醫學院按程序更名,支持贛南醫學院申報博士學位授予單位。
圖源:參考資料 5
兩年前,我們在同樣聚焦於醫學院升格大學的文章中曾分享一個趣聞:2020 年,有一所名為「閩侯上街美岐小學」被市民詢問是否將要改名為「醫科大學附屬小學」。最終,有關方面的回應否定瞭這個呼籲。
但一年之後,這個小學沒能完成的憾事在浙江的另一所小學馬到功成。
2021 年 1 月 6 日,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小學舉行掛牌儀式。溫州醫科大學校長李校堃院士、副校長王良溫州市蒲鞋市小學校長卓東及溫州醫科大學辦公室、人事處、工會負責人、溫州市蒲鞋市小學全體師生參加掛牌儀式。[6]
與會領導表示,將借助溫州醫科大學的優秀資源,努力將蒲鞋市小學打造成為全國健康教育特色學校。
「醫科大學」名頭的甜頭,不僅醫學院躍躍欲試,小學也想嘗一嘗。
策劃:carollero|監制:gyouza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