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虎山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提案委员会委员,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常务副会长兼法人秘书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主任医师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提案委员会委员,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常务副会长兼法人秘书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主任医师敖虎山提交了《破除唯“帽子”论,创新科研人才评价新标准》的提案。

自90年代以来,国家陆续设立“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简称“杰青”)、“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简称“优青”)等人才培养计划,其任务和目标都是为了落实国家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战略,选拔优秀的专业人才,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支持人才在各领域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并以此带动并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

各种人才培养计划实施以来,国内一大批优秀中青年专家学者获得支持,为这些人才提供了更多发展空间和平台,也陆续为国家培养了很多青年人才,为推动我国各领域得科研进步和科技创新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近年来,除国家之外,各地政府和有关部门也陆续设立了类似的人才培养计划,这些人才培养计划成为国内学术界热衷追逐的“帽子”,并逐渐演变为“永久”标签,成为划分人才等级的标准,并为人才发展带来越来越多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 一是参与计划的人才被赋予了过多与政策目的和定位不相关的利益附加,如:职称、待遇、资源分配总会向“帽子”多的人才倾斜,获得“帽子”才能享有学术特权等,造成没有参与人才计划的科研人员很难获得资源和支持来不断提升科研水平,资源出现严重挤兑。二是为了追逐“帽子”,享受其带来的名利和资源,导致很多科研人员不能潜心静气扎根于学术研究,而不得不为了获得支持而奔跑有利于参加人才计划的结交和社交的路上。三是参与人才培养计划的评价制度都是由机构和程序来负责,有时候甚至背离了学术本质,参加遴选工作的评审专家无需为评审结果负责,容易导致评审结果不公正和评审人员专业水平不足。例如,为了避免主观影响,评审专家通常以计算机在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为主,不能完全考虑到专家的专业性,计算机抽取专家也是优先抽取有院士、杰青等“帽子”的专家。四是部分人才培养计划的评价工作较为背离学术本质,官方色彩浓重,科研成果甚至交由非相关专业领域的所谓去进行评定,导致一些原本创新性强并符合需求的科研成果不能获得更多支持而搁浅。五是对申请参加计划的人才评价过程缺乏争议和讨论,观点和意见不够多元化,容易产生评审结果的偏颇。六是这些人才计划的申报流程太过复杂,科研人员须花费大量时间用于申请、履约和报告等文书形式工作,导致申报焦点无法集中在研究本身。

2018年以来,一系列以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为鲜明指向的人才评价改革新政密集出台。制度层面虽然破了“四唯”,但以什么作为评价人才的标准仍是难题。很多时候在评估遴选人才(包括院士评选)时候,评委们对不熟悉、不了解的领域,只能数论文个数、看奖项多少、看“帽子”大小等来重数量不重质量的考量。针对以上问题,建议:

一是减少人才评价的官方色彩。学术评价需跟政府脱钩,改为民间评价方式。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制定政策和评价标准,并对评价过程和结果进行监督检查。具体评价由行业组织、学术团体实施。以诺贝尔奖为例,诺奖的评选需由诺奖委员会专家而不是政府等官方机构给出评选理由和原因,其评选结果仅代表诺奖委员会专家意见,不代表瑞典政府和任何官方意见。

二是建立新的评价机制。建议借鉴发达国家的人才评价机制,由相关专业学术团体组织我国各领域政治过硬、学术能力强、声誉较好的专家学者成立评价委员会,本着公开、透明、规范的原则,以专家的学术成就和声誉为人才评价背书,以专家而非机构评价意见作为最终评价意见,将人才评价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位专家身上,压实专家的责任,增强评价工作的严肃性。同时将评价专家、评价流程和评审结果透明化,接受公众监督,确保公正。

三是建立多元化评价团队。根据各专业领域的特点,适度引入国际专家参与评价工作,建立多元化的评价团队,鼓励评价过程中的不同意见和声音。同行评价是遴选人才的重要依据,引入国际专家参与我国人才评价,可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公正性、科学性、专业性。不仅体现我国对人才规范和标准的尊重,也有利于提高我国人才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四是简化评价流程。现有阶段和机制下,有关主管部门简化申报流程和手续,减少材料报送,设置阶段性评价期限,根据工作实际表现、重大绩效来为人才评价定位,让评价流程更加科学而严谨,改变大通用式的流水评价形式。同时将申报制向推荐制转变,把决策权交给相关相近领域真正的专家,让被评价人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科研当中,提升工作效率,最终提高评价工作的质量,做到人才评价工作高质量发展。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