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呢,就要快快樂樂過一天。但是一旦有什麼意外的話,千萬不要給我搶救,正常治療,其次一切都從簡,骨灰盒買最簡單的,能裝就行瞭,我也就安安靜靜地走瞭。”

談及生死,八旬老人朱錦沁這樣說道。

面對鏡頭,這位白發老人將豁達、淡然,體現得淋漓盡致。

也正是因為聊到“死亡”這個嚴肅且沉重的話題時,她這般雲淡風輕,毫不避諱的態度,讓她瞬間在網絡上走紅。

網友紛紛為這位人間清醒的寶藏奶奶點贊,送上瞭真摯的祝福。

還有不少人,在瞭解朱錦沁的故事後,又被她身上的那份理性與睿智所折服。

這位暴露在流量之下的八旬老人,向大傢展示瞭一種不一樣的晚年姿態和生活方式——

原來,“變老”這件事可以如此通透、如此優雅、如此獨立。

今年86歲的朱錦沁,是一位獨居老人。

原本她和老伴一起住在上海市區的大房子裡,老兩口互相陪伴照顧的日子,一直過得溫馨自得。

直到2020年,老伴突然離世,朱錦沁便搬到瞭女兒位於上海郊區的一套大房子裡,遠離喧鬧,過上瞭另一種清凈悠閑的晚年生活。

朱錦沁現在生活的居所,是一棟帶花園的別墅。

房內不僅安裝瞭電梯,每一個角落還都裝上瞭監控,此外也加入瞭不少適老化設計,最大程度保證老人居住的安全度和舒適性。

傍晚的花園景色

最有意思的是,全屋的裝修風格非常現代。

很多傢居單品都走在時尚潮流前線,審美尤其在線,你完全想象不到裡面住著一位86歲的高齡老人。

朱奶奶新居的客餐廳

房子雖然裝修得高級,但也隻是朱錦沁一個人住。

偌大的房子裡,每天隻有她一個人上上下下的身影,旁人看瞭總覺得她太孤獨,太落寞。

但朱錦沁本人卻不這麼覺得。

在她看來,對抗衰老的方式可太多瞭。

不管是學習新東西,還是澆花種樹,甚至是做數獨,每一種都讓她的生命變得更加充盈豐滿,完全沒有所謂的“淒慘”一說。

正在用手機錄視頻的朱錦沁

誠然,死亡是朱錦沁這個年紀不得不直面的一個問題。

“86歲,獨居”,聽上去就有太多的隱患和不便。

但對於這位老人來說,如果那個模糊的終點正以不可抗力的方式向自己逼近,那至少她希望自己能過好當下的每一天,用一種不卑不亢的姿態走入良宵。

朱錦沁的一天同大多數老人一樣,每天早上6點多就醒瞭。

但是她並不會著急起床,反而會在床上玩會兒手機、賴個床。

期間,她會用心制作每日問候親人朋友的表情包,配上幾句簡單的祝福,再附上日期,這套流程成瞭她一天裡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雷打不動群發完真摯的問候之後,朱錦沁會爬起來稱體重、測血糖,記錄觀察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

之後收拾好被子床單後,簡單洗漱便下樓制作早餐。

一杯牛奶、一片加瞭奶油的面包,加上雞蛋、麥片的組合,雖然簡單,但也營養豐富。

吃飽後,朱錦沁會去自傢的花園裡轉一圈,看看植被花草的生長情況,呼吸新鮮空氣,感受大自然的療愈。

片刻休息後,朱錦沁會提著購物袋去菜市場買菜。

偶爾她也會在自助買菜軟件下單,然後走上個十多分鐘的路程去自提。

慢悠悠忙活到瞭中午,朱錦沁開始為自己準備午餐。

一般她都會弄個湯,然後簡單的一葷一素,加個涼拌菜,保證口味與營養的均衡搭配,既不會太寡淡,也十分健康。

通常午飯都吃不完,她會留著晚上吃,就不再開火瞭,如果剩菜少的話,就下兩個餛飩,快捷又方便。

其他的空閑時間裡,朱錦沁一般會拍拍短視頻、刷刷抖音、和粉絲互動,此外,打乒乓球鍛煉、看球賽直播、走路散步、做做數獨……也是她每日的重要組成部分。

偶爾老友上門拜訪,她便招呼大傢一起坐在花園裡敘敘舊、聊聊天,度過平平淡淡卻意義非凡的一天。

可以說,在朱錦沁的獨居生活裡,你看不到一點落寞和孤單,她把一個人的日子經營得熱氣騰騰,自在極瞭。

除瞭時髦的養老別墅,以及自洽的晚年生活,朱錦沁吸引網友的,還有她那光榮的青春年華。

1938年,朱錦沁出生於上海松江。

在她17歲那年,由於父親支援西北,全傢人一同搬遷到瞭青海。

後來,她以青海第一名的成績,考上瞭北京醫學院公共衛生系。

大學畢業後,朱錦沁沒有選擇留在首都北京,而是回到瞭條件更為艱苦的青海,用自己所學的知識與技能,為當地的鼠疫防治出一份力。

面對艱苦的工作環境,她鬥志十足,沒有交通工具,她就學會瞭騎馬,跋山涉水,下鄉開展工作。

甚至還會到海拔4000多米的地方,將往生之人的屍體挖出來,解剖研究。

34年間,朱錦沁從剛畢業的新人,一路成長為研究所所長,參與制定瞭三個與鼠疫診斷處理相關的國傢標準。

但由於工作性質特殊,她那時的所有成就都鮮為人知,而那段拼瞭命搞研究的日子,如今再提起來,依舊是那麼熱血,那麼清晰。

在朱錦沁身上,你可以看到那一代人的真實縮影——

哪怕籍籍無名,也甘願奉獻一切。

忙碌半生,57歲退休瞭的朱錦沁,回到瞭上海。

為瞭能多一份收入,支持兒子買房,她褪去瞭研究所長的光芒,去到瞭一傢學校從事管理工作。

和她一起共事的人,也完全想象不到這個和藹的老人,曾對鼠疫防疫工作有著重大貢獻。

就這樣,朱錦沁慢悠悠步入瞭耋壽之年,回看自己過往的一生,足夠精彩,也沒有遺憾。

直到老伴的突然離世,她開始重新審視“死亡”這件事。

如果有一天自己也這樣突然地走瞭,孩子們應該怎麼辦,談到死亡,她更在意的是不要給孩子們添麻煩。

所以才有瞭後來那條名為《未雨綢繆,老人安排好一切,避免身後麻煩事》的視頻,讓這位清醒、通透瞭一輩子的老人,正式走進大眾視野。

但其實,在發佈“身後事”視頻之前,朱錦沁就曾寫過“死後指南”。

這個指南裡,詳細記錄瞭該如何辦理社保、工資等手續,如何分配財產,以及銀行卡和手機的密碼。

這幾頁紙,收在瞭朱錦沁的抽屜裡,她沒有上鎖,也提前交代女兒要在必要時拿出來看。

甚至兩年前辦理老伴離世後的手續時,她還特意拉瞭一個微信群,交代自己單位的後輩同事,萬一自己不在瞭,可以直接聯系自己的女兒,就不用麻煩子女來回跑瞭。

最初,朱錦沁的孩子們對母親頻繁地提及“死”這個字,尤其不滿。

他們和大多數傳統的後輩一樣,覺得好像隻要不提死亡,老人就不會離開。

但朱錦沁不但要提,還經常提——

“天有不測風雲,這麼大年紀瞭,誰知道誰什麼時候就走瞭,不能到時候走瞭,讓孩子們什麼都不知道。”

雖然不畏懼死亡,但到瞭這個歲數,如何體面地老去也成瞭一個朱錦沁時常要考慮的問題。

身邊有老友住進瞭高級養老院,光押金就要100多萬,她給不起,但支付住傢保姆和看護的費用,她尚能承受。

所以,比起去到三四人同住的養老院,朱錦沁堅定地選擇瞭居傢養老這一條路,自由獨立便是她生活的最大動力。

86歲,獨居,自主養老。在朱錦沁的身上,大傢看到瞭另一種晚年生活的方式,充滿力量,豐盈且自洽,這何嘗不是人生的另一大智慧呢?

面對死亡,坦坦蕩蕩,不留遺憾,或許才能給活著的人前行更大的力量。

如果死亡無法避免,那麼在它來臨之前,擁有足夠的存款,住在有適老化設計的房子裡,做著自己熱愛的事情,懷著向死而生的勇氣,把一個平平無奇的日子都經營得熱鬧非凡,也是一種本事。

(文章來源:裝個好房子,如有問題請及時溝通)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