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每一個中國人,都會與蘇東坡相遇。”

公元1037年1月8日,蘇東坡出生於四川眉山(摩羯座,e人)。

到今天他已經987歲瞭,但關於他的故事、詩文、人生觀一直伴隨我們,從不曾遠去。

快樂盡興時,我們會說“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看破凡塵紛擾時,我們會說“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遇到過不去的坎坷,我們會說“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為摯友送去祝福時,我們會說“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蘇東坡與我們跨越瞭900多年的時光,但他的文字將我們拉到他的身邊,共同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

關於他的生平,已經有數不清的文章撰寫,今天我們來說說對他影響至深的傢風文化。

蘇東坡的一生

公元1056年

蘇東坡入京參加貢舉,被主考官歐陽修定位第二名。從此,兩人結下瞭師生之緣。

公元1067年

宋神宗即位,推行王安石變法。蘇東坡先後在密州、徐州和湖州等地任官。

公元1079年

蘇東坡遭彈劾,被押禦史臺獄,史稱“烏臺詩案”。

公元1079年除夕之前,被關押一百三十天後,蘇東坡走出烏臺監獄。

公元1080年

正月初一,蘇東坡在漫天風雪中踏上瞭被貶黃州之路。從此迎來人生轉折點。

在黃州的日子,他自稱“東坡居士”,創作出傳世名作《黃州寒食帖》,寫出瞭流傳千古的傑作《念奴嬌·赤壁懷古》和前後《赤壁賦》,研制出瞭佳肴“東坡肉”。

公元1085年

蘇東坡回歸朝廷,東山再起。

公元1089年

出任杭州太守。任職期間,最有名的業績便是治理西湖。

公元1091年

被貶嶺南惠州,他發明瞭“火烤羊脊骨”。

兩年後,被貶譫州。在路途上,與弟弟蘇轍相遇。

三年後,再次被朝廷起用,從海南島渡海北歸。但他年事已高,走到常州時,重病纏身,旅途到此結束。

公元1101年夏

蘇東坡辭世。

祖孫三代“男神”團 三蘇傢風

傢風傢教的傳承,離不開眉山蘇傢歷代先賢的接力奮進,其中祖孫三代“男神”團,對蘇軾的影響功不可沒。

三蘇祠 木假山

蘇軾的曾祖叫蘇杲,爺爺叫蘇序。

蘇杲擅長經營,但不會盲目擴張傢產,因為怕“產業太多會害瞭子孫”。

蘇序曾說:“吾父杲最好善,事父母極於孝,與兄弟篤於愛,與朋友篤於信,鄉閭之人,無親疏皆敬愛之。”

“耕讀傳傢、厚人薄已”的傢風,從曾祖身上傳到瞭爺爺蘇序這裡。

蘇序活得或許比蘇東坡還要瀟灑,他經常騎著毛驢,身上掛個酒葫蘆,在眉山城的石板路上晃悠。

有時會去鄉下處理春種秋收的傢務,休憩時便掏出酒壺、牛肉,招呼路人一塊分享。

此時的蘇傢並不是富豪之傢,但蘇序十分樂善好施。

有一年旱災不斷,鄉親們大都缺糧。蘇序將傢中儲藏的粟熬粥,救濟災民。災荒之年,他還把變賣田產來幫助鄉親。豐收後,鄉親們要償還,他卻說:“那原本是我要賣的,和你們沒關系。”

蘇洵曾評價:“(蘇序)性簡易,無威儀,薄於為己而厚於為人,與人交,無貴賤皆得其歡心。”和蘇軾的“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相似。這種“平等心”是一脈相承的。

三蘇祠 披風榭

在教育方面,蘇澹體弱多病,蘇渙聰穎好學,蘇洵則遊蕩不學。有人勸蘇序管管蘇洵,蘇序卻說:“吾不愁洵兒不學。”

他看到兒子的閃光點,並給予兒子極大的信任,讓他有足夠的空間成長。後來蘇洵大發憤,成為一代文章宗師、佈衣大儒,還培養瞭蘇軾、蘇轍兩個文壇巨星。

三蘇祠 蘇宅古井

“是父是子”是三蘇祠饗殿中最為人熟知的一塊匾額,意為“有這樣偉大的父親,就有這樣優秀的兒子”,用來形容三蘇父子再合適不過。

在蘇軾兄弟童年時期,父親蘇洵就對兩個兒子言傳身教。

他以純粹而雅正的文體教育兒子,教他們深研史書為政之法,國傢盛衰隆替之道,使兩個兒子從小便接觸瞭正統的詩文教育,培養瞭廣闊的傢國觀,為蘇軾成年後的文學成就奠定瞭基礎。

蘇洵堅持文章的淳樸風格,力誡當時流行的華美靡麗的習氣。蘇軾繼承瞭父親的文學思想,強調“有為而作”,即以文學作品反映現實,反對無病呻吟的寫作態度。

三蘇祠碑亭

在今天來看,蘇傢傢風“讀書正業、孝慈仁愛、非義不取、為政清廉”仍然具有極高的學習意義。

母親程氏 三蘇傢風

對蘇東坡精神世界影響至深的還有母親程氏。

三蘇祠大門

程氏是眉山城的富貴傢小姐,十八歲嫁給瞭蘇洵。

在三蘇父子讀書求學之際,一傢的生計重任都壓在瞭她的身上。她不僅做起瞭絲織品生意,而且經營得頗成功,這也為三蘇父子創造瞭良好的讀書環境。

圖源:央視大型歷史人文紀錄片《蘇東坡》

程氏不僅會經商,在教書育人上更是言傳身教。

蘇軾有一篇文章《記先夫人不殘雀鳥》,說以前蘇傢庭院裡有很多鳥巢,母親很是呵護,從不傷及,更不會捕鳥取卵。天長日久,傢中修竹數百,野鳥數千,野趣十足。

程氏還曾讓蘇軾給小鳥療傷,心存仁愛也對幼時的蘇軾頗受影響。

縱觀蘇東坡的一生,無論身居何處,其舍身為國、親民愛民之心從未改變。這與其從小的傢風傢教,顯然是分不開的。

無論是父親蘇洵的“詩書傳傢”“志存高遠”,還是弟弟蘇轍患難與共的手足親情,亦或是母親程氏的言傳身教,才塑造瞭如今讓我們喜愛瞭百年的蘇東坡。

“一滴水可以見太陽,一個三蘇祠可以看出我們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走進四川,走進眉山三蘇祠,去看看塑造瞭蘇東坡一生的故鄉。

中國國傢博物館藏:蘇軾像  圖源:央視新聞

🙌 你最愛蘇東坡的哪句詩?評論區聊聊~

部分素材來源 | 央視新聞、眉山三蘇祠博物館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