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音出品的經典歌劇《茶花女》海報。(上海音樂學院供圖)

  ■記者 薑方

  “首屆上音歌劇院歌劇音樂劇節”匯聚4部9場歌劇與音樂劇演出,將在未來一個月內築成亞洲演藝之都的美麗舞臺風景。昨今兩晚上演的上音版歌劇《茶花女》,不久前開票兩分鐘即售罄,今晚廖昌永、蔡程昱將在劇中同臺扮演父子的“夢幻”卡司,也見證上海歌劇人才的傳承。

  上海音樂學院院長、上音歌劇院院長廖昌永告訴記者:“自2019年上音歌劇院正式建成使用,這裡承載瞭上海音樂學院幾代藝術傢的夢想,更承載瞭音樂界期待中國歌劇事業發展的殷切之情。”即將在這裡上演的展演項目既有紅色敘事、本土表達又有經典薈萃——上音出品的經典歌劇《茶花女》、原創歌劇《茶》、原創音樂劇《春上海1949》、歌劇選粹系列音樂會,以及上海歌劇院出品的經典歌劇《漂泊的荷蘭人》,四部大制作凝聚瞭上海音樂從業者的最強力量與對音樂事業的無限熱愛。值得一提的是,首屆上音歌劇院歌劇音樂劇節中的參演劇目《茶花女》《漂泊的荷蘭人》,以及另一部上音原創歌劇《康定情歌》均入選第五屆中國歌劇節,即將在杭州陸續展演。

  讓更多更好“中國聲音”唱響歌劇舞臺

  “跑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雲喲。”上音原創歌劇《康定情歌》,以這首經典民歌作為貫穿全劇的靈魂。傢鄉在四川的廖昌永,早就希望為這首中國民歌專門創作一部舞臺作品。20多年後,願望終於實現瞭。音樂風格既呈現出濃鬱的藏族音樂特征,又極具現當代音樂品格,由廖昌永擔任總導演的歌劇《康定情歌》於去年首演。

  “民族歌劇不僅要描摹中華大地上發生的壯闊歷史,更要紮根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廖昌永介紹,《康定情歌》由上海音樂學院與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聯合出品,反映瞭由解放軍、工程技術人員和當地群眾組成的11萬人築路隊伍,共同建設川藏公路(原稱康藏公路)、青藏公路的故事。從去年首演至今經過不斷打磨,這部歌劇的民族性、地域性、戲劇性越來越濃烈,充分體現瞭新時代民族歌劇的創作發展方向。

  廖昌永期待有更多人才湧現,為民族歌劇事業不斷註入活力;也希望有更多更好的“中國聲音”唱響歌劇舞臺,讓大傢感受中國歌劇的獨特魅力。在首屆上音歌劇院歌劇音樂劇節的舞臺,應廖昌永之邀的音樂傢譚盾,將執棒他創作的原創歌劇《茶》。這部講述唐代愛情故事、融入中國傳統茶文化元素的作品用瞭很多自然聲響,水樂、紙樂、陶樂,以及水琴、陶鼓等樂器都將令聽眾耳目一新。“希望《茶》可以為探索中國原創歌劇發展,提供全新的交流互鑒。”譚盾說。

  國際化制作、年輕化班底成為票房保障

  20日起,一艘歌劇“巨輪”將駛入上音歌劇院——上海歌劇院與德國埃爾福特歌劇院聯合制作的瓦格納歌劇《漂泊的荷蘭人》,將參與首屆上音歌劇院歌劇音樂劇節。上海歌劇院院長許忠表示,此次《漂泊的荷蘭人》力邀著名歌唱傢托德·托馬斯、和慧與上歌藝術傢聯袂獻演,精良的國際化制作班底成為這部巨作票房飄紅的保障。

  事實上,近年來上海歌劇界與國際間的交流始終“不掉線”。比如上海音樂學院分別與意大利斯卡拉歌劇院、英國皇傢威爾士音樂戲劇學院、德國卡爾斯魯厄國立音樂學院、日本昭和音樂大學等院團合作打造歌劇項目。此次為紀念威爾第誕辰210周年的歌劇《茶花女》,也是學校與德國基爾歌劇院聯合出品。“參與中外合作制作劇目,對於同學們來說不僅僅是專業技能上的提升,更能夠讓他們直接接觸到具有國際視野的音樂審美。”上海音樂學院聲樂歌劇系教授、《茶花女》制作人王凱蔚說。

  不僅僅是國際化制作班底的舞臺作品可以獲得大傢的喜愛,如今的上海歌劇、音樂劇舞臺,有瞭一批兼具實力與市場號召力的青年力量,也成為作品的票房擔當。在廖昌永提出的“教創演研”一體化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指導下,音樂劇《春上海1949》創造瞭上音“師生同臺”“優秀學長同臺”的排演方式。該劇作曲、音樂總監,上海音樂學院音樂戲劇系主任安棟教授告訴記者,《春上海1949》全劇緊扣“春”這個充滿希望的主題,此次即將亮相首屆上音歌劇院歌劇音樂劇節的演員班底同樣活力四射——方書劍、王梓庭等已在國內舞臺上嶄露頭角的優秀青年音樂劇演員,將與其他師生同臺獻演。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