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法德混血兒Andrea的傢在網絡走紅。
這個位於北京東二環的現代公寓裡,
裝滿瞭她從祖父母處繼承下來的古董傢具、餐具。
這些傢具多有三四百年的歷史。
Andrea坐在桌前,桌子、茶壺、身後的櫃子,都是祖父母留下的古董
從2007年起,
她和愛人因為工作調動,
在中國和歐洲之間來回搬瞭五次傢。
他們至今沒買房,一直租房住。
這些傢具打包起來有400箱之多,
但她每次搬傢都不辭辛苦地帶著。
她說,“我不能住在一個地方,
卻沒有自己的東西。”
一樓客廳(上)、二樓起居室(下)
2021年,她的愛人成為全球衛生特使,
來到德國駐華大使館工作,
Andrea也跟著第三次定居北京,
傢中除瞭古董傢具,
也越來越多在中國生活的痕跡。
初冬,
我們拜訪瞭她的傢,
並和她聊瞭聊這些年裡,
所感受、所熱愛的北京生活。
01
帶著四百件古董傢具在北京租房住
Andrea準備下午茶
Andrea隨丈夫一起初來中國是2007年,那時候的北京沉浸在奧運會前的喜悅中,文化開始變得包容開放,也是許多外國人來到中國、愛上中國的起點。
她的丈夫那時為聯合國衛生署工作,參與瞭北京公共場所禁煙條例的制定。“現在北京公共場所不能抽煙,有他一份。”Andrea笑著說。
因為丈夫的工作調動,Andrea離開中國又回來、又離開又回來。現在是她第三次定居北京,前前後後已經在這裡住瞭十年。
她來自歐洲富有傢庭,在多個國傢城市生活過。如今,愛人已經接近退休年齡,他們很希望能夠在北京生活得更久些。她說,這是她最喜歡的城市,在這裡她可以真正隨意、舒適地生活。
以下是Andrea的自述。
古董櫃子裡裝滿瞭水晶杯
我是一半德國人、一半法國人。在德國的杜塞爾多夫出生,20歲左右搬去瞭瑞士的日內瓦,也在倫敦生活過。後來在瑞士認識瞭現在的老公,2007年跟他一起搬來瞭北京。我們沒有買房,一直是租房住,所以每次搬傢,都會帶著三四百箱古董傢具。
這些古董傢具是我從爺爺奶奶那繼承的。小時候還沒上學的時候,我住在爺爺奶奶巴黎的傢,對這些傢具都有印象。這些櫃子都有300-400年以上的歷史。我曾經還有一本小書,專門用來記錄每一件傢具的歷史。很可惜,這本小書已經被我弄丟瞭。
古董傢具的有趣細節。櫃子上的銅質鑰匙(上)和地毯上的紋理(下)
不規則的隱形抽屜(上)和箱子上精致的紋飾(下)
老式的櫃子,非常有趣,接合的地方沒有釘子,如果要搬傢,背板、架子可以很容易地拆卸下來。而且幾百年的使用,雖然也有磕碰,但是總體來說狀態還是非常好。這和現在的傢具真的不一樣,現在的傢具買回來,都是用好多小釘子拼接,可能十年、十五年以後就會出現各種問題瞭。
櫃子裡裝的杯子同樣來自我的爺爺奶奶,可能也有200多年的歷史。有很多是水晶做的,杯壁非常薄和輕。不同杯子有不同用途,小的杯子喝白葡萄酒,大的杯子喝紅葡萄酒,還有一些杯子是專門用來喝香檳的。
很奇妙的是,雖然幾次搬傢,桌椅可能會有一些損傷,但是這些脆弱的杯子卻沒有一個損壞的,不可思議。
爺爺奶奶還留下瞭許多銀質的餐具,茶壺、刀叉、勺子。有專門吃牡蠣、吃餐前甜品的、吃不同肉類的。這些餐具時間久瞭會氧化發黑,擦洗起來很麻煩,但我們覺得很值得。
銀質的刀具、餐叉和杯子。形態尺寸不同,也分別對應著不同的場景
有時候會邀請三五好友,我都會很有儀式感地鋪好桌佈、擺好餐具,用這些古董杯子招待。
剛來北京的時候,我喜歡去逛潘傢園,也在潘傢園買瞭不少東西。可惜現在的潘傢園已經和過去不大一樣。
因為有趣,Andrea在潘傢園買瞭不少“假古董”
客廳的“古董”擺件就是潘傢園買的,買來的時候大概700多塊的樣子,不可能是真的古董。但是我們覺得好看,無所謂。這背後還有個趣事,我們之前離開中國的時候需要報關,海關堅持認為這是真的古董,不讓我們帶出境,於是隻能寄存在北京朋友的傢中,直到我們再次搬回來。
Andrea的朋友送給她一條兵馬俑項鏈,掛在瞭兵馬俑的脖子上
我還買瞭三個“兵馬俑”。我特別喜歡兵馬俑,雖然中國朋友都說傢裡放這個很奇怪。後來它們也跟著我們幾次搬傢。有兩個已經損壞瞭,頭身分離瞭,我就把它們的頭放在瞭櫃子的頂部。
每次要搬傢的時候,國際的搬傢公司會來傢裡打包這些傢具、物件,打包得3、4天,有三四百箱之多。但最困難的部分是到瞭新傢,我需要自己來完成拆包、重新佈置擺放的工作,這往往要花掉我2周左右的時間。
但是我覺得這是值得的。我不能夠到瞭一個新的地方生活,卻沒有自己的東西。
02
享受傢具也享受生活
能看到國貿和胡同的陽臺(上)和溫馨的起居室角落(下)
我現在住的房子是一個三百多平米的復式,是租的房子。因為有這麼多傢具需要安置,需要一個比較大的房子。我們2007年第一次來北京時,也是住在這個小區。在小區走幾步,就能看到當年住的房子的窗戶。
冬天下午,在陽臺曬太陽
我很喜歡這個屋子陽臺的設計,天氣好的時候,既能看到國貿商圈,也能看到胡同、西山。晚上窗外滿是燈火,很美。我喜歡冬天下午坐在這裡,太陽曬得非常溫暖。
Andrea的傢中放著一些老照片。分別為她的媽媽(上)和全傢福(下)
繼承這些傢具的時候,我的生活已經趨於穩定。我媽媽喜歡更現代的風格,爺爺奶奶去世後,她不要他們留下的這些古董,說:ok,這是你和你弟弟的。
弟弟是一個極簡主義者,他雖然也喜歡這些傢具的美麗、儀式感,但是他遠在美國,又有四個小孩要照顧,更喜歡生活簡單一些。最後就是我獲得瞭這些全部。
日常,她會用美麗的桌佈和茶具來喝茶、招待朋友
比起把它們都小心地束之高閣,我更喜歡去使用它們。以前我媽媽對這些傢具總是過於小心,我總覺得,既然我們有這麼多這麼好的東西,就應該去享受它。
我的態度是,我們今天用這樣美麗的杯子喝水,確實要當心。但是如果它明天碎掉瞭,那事情就隻能是這樣,也沒有關系。
我們養瞭三隻貓,好像很多貓都會撓傢具,我們的貓倒是不撓傢具,但是會抓地毯。我們不在傢的時候,就不可控瞭。我有時候也會“教育”他們,但是生活本來就是這樣嘛,真的毀壞瞭也沒辦法的。
傢中的中國元素,很多都來自潘傢園或工藝品商店。Andrea說,她覺得好看就會買回來
二樓客廳,現代傢具和古董椅子的混搭
我在佈置房間的時候也是比較隨意。我有些朋友會看雜志,挑選自己喜歡的風格。我不講究這些。地毯有從奶奶那兒繼承的古董,也有旅途中看到的漂亮手作;奶奶原先放在小書房的椅子我拿瞭來,和客廳的現代沙發做混搭。有很多中國風的工藝品是我在地攤或工藝品商店看到的,可能很便宜,我覺得好看就買回來。
10年前,我的父母來過中國看我。他們看到我在享受這一切,也覺得很高興。
03
第三次來北京希望住得更久些
Andrea和丈夫在一起。
丈夫是音樂愛好者,二樓起居室這個有唱片機、有大量唱片和樂器的角落是他最喜歡的地方
2007年第一次來北京的時候,文化特別開放。現在的北京和當時的北京又不太一樣,現在北京經濟上更加發達、發展得更快。我們傢附近的亮馬河公園,原本是一個胡同,我是眼看著那些建築材料被運來,然後一座公園幾乎是一夜之間拔地而起的。
北京是我生活過最大的城市,也是我最喜歡的城市。我的傢鄉杜塞爾多夫有400萬人口,已經是歐洲較大的城市,北京有2000多萬人。這麼大的城市裡面,既有非常現代、便捷的部分,也有傳統所在,我特別喜歡。
在亮馬河邊散步
在北京,我很喜歡散步,在胡同裡、在公園裡、或是在亮馬河邊。亮馬河前些年的時候也沒有那麼好,現在(治理後)變得很棒。我愛看那些小孩打鬧、老人鍛煉,都覺得很有意思。
我老公也很愛北京,他最大的愛好就是騎自行車,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傢裡的自行車莫名其妙就越來越多。他覺得北京是一座很適合騎車的城市,因為路很平、很開闊。周末的時候,他就喜歡騎著自行車到長安街或者鳥巢去遛彎。
傢中已經有瞭聖誕氛圍
我們這幾年結交瞭很多中國朋友。國際的朋友可能很多來去匆匆,待一陣子就離開中國瞭,但是中國朋友就可以長期交往下去。和他們聊天我也更愛用中文,我知道很多中國人都可以說很好的英文,但英文不是我的母語,也得不到我的心(笑)。
不少朋友問我們,為何不要孩子?其實前些年我和老公在日內瓦,兩個人過聖誕,我還有過“這樣是不是不太好,是不是需要更多傢人在一起”的想法。
他們養的貓咪慧慧(左)和莎莎(右),另一隻叫嘿嘿的貓咪因為害羞而沒有露面
但是現在我們也過瞭考慮(要孩子)這件事的年齡,而且老公自己有一個女兒,我們也已經有瞭孫子、孫女。我弟弟有四個小孩,朋友也有小孩,我們又有三隻貓……其實已經有很多人可以去愛。現在的生活很充實,並不會覺得孤獨。
比起歐洲,我更喜歡待在北京,我可以隨意生活,不會總有人告訴我“這是對的、那是錯的。”現在老公也到瞭快要退休的年紀,如果可以,我們其實希望能在北京多待些日子。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