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煌祠廟,翼翼殿宇;悠悠汾河,粼粼清波。

山西太原,有著5000多年文明史、2500多年建城史。這裡曾是唐堯故地、戰國名城,秦始皇分天下三十六郡,太原郡位居其中;西漢時稱並州,為全國十三州之一;唐朝與京都長安、東都洛陽並稱“三都”,是為北都;在宋朝被賦予“錦繡太原城”的美譽。

文脈興盛,遺存遍佈,商賈繁榮,綠意無限……厚重的晉陽文化是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底氣所在、潛力所在。近日,由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局指導,中國新聞網、山西省委網信辦主辦的“江山如畫”網上主題宣傳活動(山西)采訪團來到太原,實地感受“錦繡太原城”的無窮魅力。

千年晉祠國潮起,品咂古建之美

“地下文物看陜西,地上文物看山西”,不少歷史愛好者可能都知道這句話。公開資料顯示,山西是我國現存各類古建築最多的省份,上迄唐代,下至民國,享有“中國古代建築寶庫”之美譽。

其中,尤以晉祠博物館極具代表性。作為中國現存規模最大、跨越時代最長、保存最為完整的唐宋祠廟式古典園林,晉祠保存有數量豐富的古建築、彩塑、碑刻、楹聯匾額、古樹名木等,是一部記載著三晉歷史的“線裝書”,濃縮瞭中國文化的精髓。

站在清澈見底、長流不息的“難老泉”邊,仿佛還能聽到唐代大詩人李白“晉祠流水如碧玉,微波龍鱗莎草綠”的贊嘆;抬眼而望,西周所植、距今已有3000年歷史的“臥龍柏”下,還能聽到宋代文學傢歐陽修“地靈草木得餘潤,鬱鬱古柏含蒼煙”的詩句。

據晉祠博物館講解員介紹,宋代建築的代表作聖母殿、中國古代十字形橋梁的孤例魚沼飛梁、結構輕盈的金代建築獻殿、雕刻精巧的明代建築水鏡臺是晉祠古建築藝術的精華所在。其中,獻殿、魚沼飛梁和聖母殿,更是聞名於世的三大國寶級建築。

林徽因曾在《中國建築常識》中說:“各代匠師都能運用自己的傳統、加以革新,創造新的類型,來解決生活和思想意識中所提出的不相同的新問題。”如今,虛擬模型結構、信息采集、信息集成、影視手法展示等數字化技術被應用於古建築保護中,古老的晉祠風韻裡亦處處流露著科技感。

“我們通過千年古樹無損檢測技術,利用雷達監測等裝置,對樹洞和根系進行掃描,相當於給古樹做瞭一個‘B超’。再根據掃描結果,為古樹健康生長制定科學有效的復壯方案。”晉祠博物館園林部主任白凱文說。

當下,旅遊產業正在升級,保護理念與產業運營相融。晉祠博物館副館長邱萍介紹,晉祠博物館深挖三晉文化內涵、依托晉祠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創新引領文化遺產與傳承,形成連接遺產精神與當代價值、傳統文化與現代功能相融合的綜合“體驗式”旅遊體系,賦能文旅事業高質量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晉心遠揚”——晉祠文化遺產傳承與旅遊體驗綜合項目被評選為“2022全國十佳文化遺產旅遊案例”。作為上述項目活動之一,晉祠國風文化節自2020年啟動以來,至今已舉辦四屆,創新、時尚的方式,賦予中國傳統文化潮流色彩。

一泓清水入黃河,遠眺明日好風光

汾河,是三晉兒女的母親河,也是黃河的第二大支流。汾河的好時節裡,萬木並秀、波光旖旎,偶有飛鳥掠過。兩年多年前古人“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詩句中描繪的場景,如今依然倒映在走進太原汾河景區的每一個遊客眼中。

“公園成瞭這座城市的新標簽,成瞭城市裡最治愈的角落之一。現在有外地朋友來瞭,一定會帶他們來汾河景區看看。”在當地市民看來,從傳統的重工業城市到公園城市,太原的變化翻天覆地。

汾河之美並非天生。一段時期裡,由於河道無序開發、兩岸垃圾隨意傾倒,汾河太原城區段出現斷流和水質污染的狀況。實現汾河太原城區段全流域生態治理,是太原市一直以來孜孜以求的願景。

據介紹,近年來,太原按照控污、增濕、清淤、綠岸、調水“五策並舉”的綜合施治治水思路,同步推進礦山治理、造林綠化治理、水土保持生態修復等六大工程,努力使汾河逐步實現“水量豐起來、水質好起來、風光美起來”的目標。

在汾河治理三期工程晉陽橋段,遠處西山蒼茫可見,數百米寬的汾河河道波光粼粼,草地、灌木、喬木延伸到城市建築群與遠山。

在石舫南北兩側,造型各異的汾河大橋連接著城市東西,彰顯著城市氣質。在汾河晚渡景點,樓船造型的石舫,長28米,寬9.4米,建築最高處離水面9.5米,船體南側建築為卷棚頂,北側建築為重簷卷棚頂,黃昏日落時景色尤其迷人。

汾河晚渡是近年來汾河景區重塑雙塔凌霄、西山疊翠等“古晉陽八景”、傳承城市文脈的代表之一。今年10月,汾河雁丘園的開園也一時引得遊人如織。

“雁丘園周邊山勢雄渾、水岸景色迷人,既有‘萬裡層雲、千山暮雪’的詞意,又有野生大雁棲息,富有詩情畫意。”汾河景區管委會工作人員表示,雁丘園以“低幹預、微塑造、註人文、提生境”為設計理念,建築仿金元時期風貌,綠化以自然、野趣為主,是當前汾河兩岸規模最大的古建築群落。

如今的太原、如今的山西已然成為諸多“古建築遊”愛好者的寶藏之地。正如有網友所言:“山西的好,有一種不討好的質樸。它不外露不張揚,像一扇鎮守絕世寶藏的普通大門,隻有推開走進才知道其有多奢侈珍貴。”

漫步在太原最本真的、跨越千餘年的情感共振中,藝術永續、文脈相傳的念頭便會在心中自然生長。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