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珠江遊船之上,嘉賓們點贊廣州之旅。

在廣汽埃安展廳,嘉賓紛紛掏出手機拍照。

嘉賓們在神農草堂參觀調研。

  小雪節氣已過,廣州滿城盛開的簕杜鵑、異木棉,正以最熱情的姿態迎接四海來客。11月28日,世界中文報業協會第56屆年會與會嘉賓開啟大灣區城市實地考察之旅,首日在廣州先後走進廣汽埃安、虎牙、無限極,深度感受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的澎湃活力,在神農草堂、廣州華僑博物館、南越王博物院王宮展區中親身體驗中華文化的永恒魅力,當晚還暢遊珠江,欣賞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生動畫卷。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徐雯雯、張姝泓、楊朝露、賈政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楊耀燁、蘇俊傑、高鶴濤、陳憂子、吳子良

  視頻/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王鈺舜、王文宇、王安蕾、鄭洪達

  馬來西亞嘉賓“種草”埃安新能源汽車

  一行人首站來到位於廣州番禺的廣汽埃安工廠。廣汽埃安成立於2017年7月,是廣汽集團控股的股份制公司,主要業務涵蓋智能純電動汽車的研發、制造、銷售、零部件和能源生態,旗下投資設立瞭自主電池公司、自主電驅公司及能源科技公司等科技企業。

  “剛才體驗瞭埃安的新一代7座商務車,設計人性化,座位很寬敞舒服!等埃安在馬來西亞上市銷售,我也要考慮買一臺。”馬來西亞《亞洲時報》社長張丹華笑言,新能源汽車是未來的發展趨勢,像埃安生產的這類空間大、容易駕駛的車型會受到很多傢庭的歡迎,相信在未來幾年銷售量可以增加幾倍。

  記者瞭解到,純電動車(EV)方面,廣汽埃安電池、電機、電控核心技術已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初步形成自主可控的研發體系佈局和產業化能力。2017年至今,廣汽埃安年均復合增長率超120%,行業排名由第16名提升至第3名。2022年全年累計銷量27.1萬輛,同比增長126%,跑贏市場大勢。2022年,能源科技公司、銳湃動力科技公司和因湃電池科技公司先後成立,為廣汽埃安打造出領先、穩定、自主可控的產業鏈。2023年1—7月,廣汽埃安銷量為25.4萬輛,同比增長103%,居行業前三。

  彈匣電池、碳陶瓷輕量化制動盤、四合一高性能集成電驅、個性化定制生產線……參觀過程中,深耕綠色發展報道多年的《中國綠色畫報》名譽社長桂振華對車間內許多創新技術充滿興趣,並積極與廣汽埃安相關負責人交流技術細節,探討行業發展趨勢。

  “這幾年,廣州在綠色發展方面取得瞭顯著成果,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就是一個縮影。”桂振華表示,綠色發展的成果,不僅體現在新能源汽車行業,還有綠色建築、零碳社區、綠色教育、綠色傳播等,反映的是一個綜合系統工程。對於廣州來說,從政府到企事業單位,再到社區和市民,全社會都要長期堅持綠色發展理念,久久為功,“一代一代幹下去,廣州才能真正成為粵港澳大灣區一顆璀璨的綠色明珠。”

  “電競轉播版權費用是不是很高昂?”“遊戲直播是否可以附帶銷售周邊產品?”“數字人技術可以應用在什麼地方?”“你們主要從什麼業務盈利?”……來到同樣位於番禺的廣州虎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一眾嘉賓一走進虎牙辦公樓內就好奇地拋出瞭一串問題。

  在該公司負責人的一一講解下,嘉賓們瞭解到,虎牙公司是一傢致力於打造全球領先直播平臺的技術驅動型內容公司,旗下產品包括知名遊戲直播平臺虎牙直播、專註海外市場的全球泛娛樂直播和視頻平臺Nimo TV等,產品覆蓋移動、PC、Web三端。

  神農草堂體驗中醫文化博大精深

  11月28日下午,嘉賓先後來到廣州無限極廣場及神農草堂,實地瞭解中醫藥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實踐和方向。

  “弘揚中華優秀養生文化,是無限極成立30多年以來始終秉持的初心,無限極作為中華本草健康產業的企業代表,非常願意向更多人傳播中華優秀養生文化,為推動與各國的人文交流與健康合作發揮作用。”無限極(中國)相關負責人向嘉賓們介紹,無限極通過對科研和質量管理的持續投入,不斷為消費者提供高品質的中草藥健康產品、傳播獨特的健康養生理念,推動中草藥健康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冬日暖陽,草藥飄香。在白雲山麓,嘉賓們來到廣藥集團廣州神農草堂中醫藥博物館。“神農草堂”是全國首傢融“天然”和“文化”於一體的半敞開式中醫藥博物館,突破傳統博物館以室內展示為主的固定模式,采用園林式設計,將中醫藥歷史文化陳列展示與原生態中草藥種植有機結合起來。

  記者跟隨嘉賓一行在現場瞭解到,整個工程分三期進行,一期工程——中華醫藥園於2006年5月14日開始籌備,當年11月30日正式對外開放,占地3000多平方米,綜合運用浮雕、景墻、實物標本、仿真藥具、生態種植以及多媒體等多種表現手法,通過劃分不同的區域進行展示:中醫藥歷史展示部分設置瞭中醫藥歷史、中藥老字號、白雲山和黃名優產品等多個主題;中草藥種植部分按照公司產品用藥材、廣東地道藥材、嶺南習用草藥、毒性藥材、其他常用中藥材等多個主題佈展。

  同時,園區與公司廠區相鄰,天然的“草堂”與公司的現代化廠房、山坡背景相互襯托輝映,形成一個有機整體,真實地反映瞭草根樹皮是如何變成防病治病良藥的過程。其將知識性、趣味性、觀賞性完美結合,使來訪者在遊覽的過程中輕松體驗中醫藥文化的燦爛輝煌及博大精深。

  作為一個社會公益性的公共服務文化平臺,嶺南醫藥園揭示瞭嶺南地域的水土氣候特點、嶺南文化主要來源、嶺南中醫藥發展歷史、中醫藥養生文化,尤其是藥膳文化、涼茶文化、嶺南百年老字號、嶺南名醫名藥名方等得到重點展示,“食在廣州”的飲食文化也得到充分體現。古代的嶺南曾被認為是瘴癧叢生的蠻荒之地,今日白雲山和黃神農草堂以打造廣州名片、廣州國際名片、“中醫藥文化第一園”為建園目標,在這裡創建瞭嶺南健康山水園林,一道寓於自然園林中的“中醫藥文化盛宴”。

  從展示中醫藥基礎理論內容的文化長廊到長99米、高3.3米的“醫史浮雕墻”,從種有桫欏、南方紅豆杉等的嶺南醫藥園到記錄瞭廣州老字號故事的王老吉涼茶博物館,不少嘉賓沿途打卡,流連忘返。“在海外,有華人的地方常常能見到有王老吉。”泰國《世界日報》社長邱光盛告訴記者,中醫藥作為文化紐帶在海外傳播很廣,在東南亞等地,中醫診所仍然是華人華僑看病的選擇之一。

  一日考察看到廣州深厚歷史底蘊

  在廣州華僑博物館,僑商企業點都德為大傢帶來瞭一場廣府飲食文化鑒賞。點都德總經理沈志輝向大傢介紹瞭一傢三代傳承粵菜文化的始末,並表示將努力把粵菜推廣至海外。

  在前身是五仙門發電廠舊址的廣州華僑博物館,館內常設的“廣州華僑歷史與貢獻”展覽把廣府華僑文化和長堤華僑史跡有機結合起來,實現瞭博物館“全方位實景式”展示廣府華僑歷史的效果。精彩的展覽引發瞭不少嘉賓的共鳴,世界中文報業協會總幹事馬英對展覽中的華文報刊尤其關註。“華文報刊一直以來都是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世界中文報業協會年會亦是”。

  在南越王博物院王宮展區,南越國宮苑曲流石渠的場景,讓嘉賓們深刻感受到這座城市歷經千年仍煥發的生命力。“來到這裡,讓我切身感受到今年年會的主題,中文報業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中華文化如此悠久,過去不敢妄稱《亞洲時報》做瞭多少貢獻,未來我想堅持傳播中華文化,貢獻我們的一份力。”隨行的《亞洲時報》執行董事兼編務總策劃符永芳向記者透露,年會結束後,《亞洲時報》準備刊登一篇關於本次年會的深度報道,“材料都已準備好瞭”。

  夜幕之下燈光璀璨,考察行程來到珠江夜遊環節。一行人登船夜遊珠江,獵德橋、廣州報業文化中心……廣州的標志性建築盡收眼底,一江兩岸的繁華此刻如此親近。

  遊船上,拍照合影成瞭本場行程的關鍵詞。當廣州塔亮起“世界中文報業協會第56屆年會”字樣時,大傢紛紛歡呼慶祝大會圓滿閉幕,並點贊廣州之旅。

  場外反響

  檳城、棉蘭、首爾等地讀者 報紙上讀到《廣州日報》報道

  “以前我就關註過《廣州日報》制作的視頻,非常好,這次來廣州除瞭參加年會,我也希望能跟《廣州日報》合作,把視頻授權給我們的電視臺播放。”《亞洲時報》社長張丹華是“媒體圈”老前輩瞭,從業近50年,他來廣州的次數“多到數不清”。

  除瞭是資深媒體人,張丹華還辦過實業。“廣州的建材便宜質量好,種類又豐富,在這裡幾乎能找到全世界的商品。”張丹華回憶。

  抵穗參加年會這些天,他每天都會翻看《廣州日報》,尤其是手繪產品讓他印象深刻。在馬來西亞,張丹華經常看《廣州日報》電子報,也時常留意新媒體產品。“《廣州日報》排版制作精良,讓我賞心悅目。回馬來西亞,我一定要帶幾份回去。”張丹華告訴記者,《廣州日報》是一份有力量的報紙,《廣州日報》的公信力決定瞭在如今這個網絡世界裡,要承擔起為讀者引導方向的責任,“當讀者在網絡上找不到答案時,一定會來《廣州日報》核對。這就是報紙的力量和堅守。”

  “一定要傳達我們的視頻轉載合作意向。”采訪結束張丹華跟記者說。

  廣州日報的“廣州速度”堪比“雅萬高鐵”

  “大會當天下午,嘉賓在演講中剛剛講到的內容,你們居然那麼快就整理好,寫好發佈出來瞭。”來自《訊報》的年輕編輯陳虹文告訴廣州日報記者,她在會場就註意到,嘉賓在臺上分享的內容,經過廣州日報記者的現場加工,不一會兒就更新在手機圖文直播頁面。

  廣州日報的“廣州速度”讓她感嘆:“堪比雅萬高鐵,而且文字幹凈都沒有差錯,你們的效率實在太高瞭。《訊報》今天也用三個版面,轉載瞭《廣州日報》對這次年會的報道。這也多虧瞭你們連日來提供高質量的新聞素材。”

  “用三個版轉載友媒報道,在《訊報》還是第一次。”陳虹文向記者講述瞭當天發生在《訊報》編輯部的故事。

  “今天世界中文報業協會年會開幕,我們要對版轉載《廣州日報》的報道,早點回報社準備好。”印尼棉蘭當地時間27日上午10點,《訊報》值班編輯李雪琴收到一條陳虹文發自廣州的簡訊。當時,陳虹文正在廣州報業文化中心參加年會開幕式。

  中午12點左右,第一條發佈在“新花城”客戶端的新媒體稿件從前方傳回。“真快呀!”早早趕到報社的李雪琴沒想到,幾個小時前的開幕式報道已經寫好發表。隨後一整個下午,近10篇報道陸續從前方傳來,李雪琴不斷打開鏈接、仔細閱讀、統計字數。另一位編輯則幫助她從廣州日報傳來的圖片庫中挑選著照片。兩人互相配合,一直到晚上8點左右,終於選定瞭所有文字和圖片,開始排版。

  “我是一邊讀報道一邊學習的,所有報道都很精彩很詳細,雖然我這次沒有跟社長去廣州參加年會,但是通過報道,感覺就像到瞭現場一樣。演講也有很多新的知識,短短一下午我覺得學到瞭很多。你們一定花瞭很大工夫。”當天晚上10點,共3個版的轉載報道,最終定版。

  希望有更多機會看到不同中文報紙相互交流

  《訊報》的忠實讀者顏月志女士一大早就看到瞭大篇幅的年會報道。她很感激《廣州日報》記者的用心報道和《訊報》編輯的苦心編輯,讓千裡之外棉蘭的華人華僑知道有這樣一場匯聚世界各地中文報紙、關於中華文化傳承的大會。她也希望今後能有更多的機會看到不同的中文報紙之間相互交流,讓讀者看到更多精彩的報道。

  其實,《廣州日報》對世界中文報業協會第56屆年會的系列報道,不僅傳回印度尼西亞《訊報》編輯部,還傳到瞭包括馬來西亞、韓國、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地的中文報紙的編輯部。

  連日來,記者已經收到瞭許多參會嘉賓發來的電子報,許多境內外中文報紙都轉載或報道瞭本屆年會。據不完全統計,近兩日,印度尼西亞《訊報》、馬來西亞《光華日報》、韓國《亞洲日報》、中國香港《大公報》《文匯報》《信報》、中國澳門《澳門日報》,以及人民日報客戶端、央視新聞客戶端、南方日報、羊城晚報、廣東新聞聯播、中國經濟網、環球網、深圳特區報、新民晚報、華人頭條等報紙和新媒體刊發或轉載瞭廣州日報的相關報道。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