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9日,我國申報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7屆常會上通過評審,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在“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一周年之際,我們采訪瞭一批年輕的非遺傳承人,探尋他們與中國茶的故事。

在“世界硒都”湖北恩施,一種茶葉自古就與西湖龍井、武夷巖茶、黃山毛峰齊名,它便是恩施玉露。2022年11月29日晚,“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其中就包括恩施玉露制作技藝。

作為中國蒸青針形綠茶的典型代表,恩施玉露“形似松針、清香持久”,天然富含有機硒。源自唐朝的蒸青工藝還賦予瞭它與眾不同的品質特征:湯色青綠、葉底嫩綠、滋味鮮爽、回甘持久。

然而,恩施玉露制作技藝卻一度瀕臨失傳。恩施地處武陵山腹地,舊時交通不便,致使茶葉外銷不暢。與此同時,自20世紀80年代起,當國內各地開始普遍采用機械制茶,恩施玉露仍采用耗時的手工制作方式,導致產品沒有市場競爭力。到20世紀90年代,除瞭民間極少量手工制作,恩施玉露的加工基本停止。

2005年,江蘇客商張文旗到恩施考察旅遊項目,想嘗一口恩施玉露,卻找不到店鋪。隨後,張文旗與彼時希望盡快恢復恩施玉露生產,拓寬茶農茶葉銷售渠道的幹部一拍即合。當年年底,張文旗在恩施市芭蕉侗族鄉註冊成立瞭公司。經過多年的發展,如今,恩施玉露的生產加工基本實現瞭全流程自動化。

2020年春,“95後”隗正為入職該公司,作為一名茶藝師和電商主播,初進公司,她便接觸到瞭多場大型直播以及推介會。在密集的推介活動之後,隗正為開始發現,因為沒有系統地學習過恩施玉露制作技藝,在介紹恩施玉露時隻能停留在表面,很多技藝因為沒有實操過,不能具體闡述,無法與大傢做太多深入的交流。

與此同時,受到張文旗恢復恩施玉露制作技藝,將其發展成為一個帶動當地百姓致富產業的事跡感染,2022年初,隗正為正式拜恩施玉露制作技藝省級代表性傳承人張文旗為師,開始學習恩施玉露制作技藝。她提到:“在做茶的過程中,當把各個環節領悟好之後,我能夠完成這一整套流程,自己非常有成就感。在做茶的時候,能夠把所有的心思放在上面,隻想著把茶做好,沒有其他的雜念,也相當於是一個沉淀自己的過程。”

通過系統地學習恩施玉露制作技藝,隗正為對技藝的關鍵環節以及動作要領都有瞭更為全面的認識,再向大傢介紹時,可以很快地理解他們想要瞭解的點在哪裡,並將恩施玉露制作技藝更精準地介紹給大傢。

2023年1月,隗正為調到恩施玉露博物館工作,任接待中心主任,負責博物館日常遊客接待、講解、恩施玉露制作技藝教學等工作,至今共接待來自全國各地的嘉賓及遊客1萬餘人。

隗正為說:“提起喝茶,大多數人第一時間想起的都是拿個玻璃杯,放點茶葉,再一杯開水倒進去,並且認為茶隻能這麼喝。”為瞭讓遊客更加深入地瞭解恩施玉露及其蘊含的豐富茶文化,隗正為和她所在的團隊通過頭腦風暴,開辟出瞭一些新穎的玩法。

在恩施玉露博物館,遊客可以體驗到唐代煎茶、宋代點茶、茶百戲等一系列與茶有關的活動,還可以通過茶禮學習、吃茶點等瞭解更多與茶有關的文化。隗正為坦言:“希望通過這些多樣化的方式,可以讓大傢從恩施玉露這個優美名稱出發,全方位、多感官領略恩施玉露茶文化。”

依托線上、線下多渠道的展示和傳播方式,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走進恩施玉露博物館,瞭解恩施玉露的制作工藝、品鑒方法、歷史文化。隗正為欣喜地說:“恩施玉露博物館已經從‘養在深閨人未識’的狀態,成長為湖北的一張靚麗名片。”

“希望能夠跟著師父好好學習,未來有一份自己的成果,把恩施玉露更好地傳承和發展下去。”隗正為談到,她將不斷地從傳統文化中尋找靈感,創新傳播手段,以大眾喜聞樂見的方式為傳承和發展恩施玉露制作技藝貢獻獨特力量。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