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仲呈祥(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

  正逢學校放暑假,喜看河北廣播電視臺衛視頻道播出的電視音樂欄目《我中國少年(第五季)》,感觸良多。中國乃歷史悠久的禮樂之邦,有著以樂求美、以美育人的優良傳統。《我中國少年(第五季)》以可貴的歷史自覺和文化自信,傳承這一優秀傳統,立足美育,培根鑄魂,譜寫瞭新時代中國少年英姿勃發的精神華章。

  首先,《我中國少年(第五季)》視野開闊,立意高遠。時下為青少年播出的電視音樂欄目不少,但這個音樂欄目另辟蹊徑,令人耳目一新。從時間上講,它上溯到趙州橋建橋的歷史文脈,追述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友誼勛章”的加拿大友人伊莎白的傳奇人生,介紹彝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火把節的淵源,又延展至新時代的新文明新科技,可謂博古通今;從空間上看,它從祖國的西南邊陲到東南沿海,從四川大涼山到金山嶺長城,從塞罕壩林場到深圳大梅沙……可謂幅員遼闊。編導頗具匠心地選擇瞭11組新時代的中國少年,以11張青春唱片和大江南北如此多嬌的錦繡江山畫面交相輝映的視聽語言,精心譜寫瞭“我中國少年”的理想信仰和成長軌跡。正由於時空觀的這種拓展,使立足美育、培根鑄魂的宗旨既貫穿瞭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歷史文脈,引領觀眾尤其是青少年觀眾學習歷史、感悟歷史;又結合瞭新時代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引領受眾深入生活、紮根人民,從而使欄目具有瞭厚重的歷史感和鮮明的時代感。

  其次,《我中國少年(第五季)》努力做到瞭魯迅先生當年力倡的“選材要嚴,開掘要深”。編導所精心選擇的11組中國少年、所精心錄制的11張青春唱片、所引出的音樂背後的人生故事,都聚焦於音樂美育、培根鑄魂。如在河北承德二中錄制時,選人、選材、選曲的過程就十分講究。編導選擇瞭江傢這個音樂世傢,江父為鋼琴伴奏,江母乃專業歌唱傢,小江與母親合唱《我愛承德我愛傢》。“歷盡滄桑走進新時代,閃耀著古老燦爛的文化。避暑山莊凝聚著盛世的輝煌,座座寺廟回響著民族和睦的樂章,罄槌雄峰閱盡多少人間春色……”歌詞抒發瞭穿透人心的傢國情懷。接著,節目又精選瞭歌頌三代人薪火相傳創造瞭變荒漠為綠洲的人間奇跡的塞罕壩精神的歌曲,引出第一代英雄“六女上壩”主人公之一的陳彥嫻奶奶這位承德二中1964屆高中畢業生,不僅讓她動情地回憶講述瞭當年上壩創業的艱辛故事,而且讓老人深情地演唱瞭當年由班主任老師作詞、音樂老師譜曲的《六女堅決要上壩》。聽至此,臺上臺下,熒屏內外,共情共鳴,不僅為報國為民、艱苦創業的奮鬥精神叫好,而且為前輩踐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文明先進思想點贊。

  再次,《我中國少年(第五季)》註重細節刻畫,在“傳情”上做足文章。編導在制作現場重視對“我中國少年”的父母的采訪,如與劉一人、李悅然、安信銘、樸恩熙、吉妞妞、任昱茗、張傢源等少年的傢長的交流。這些不僅深化瞭音樂美育、培根鑄魂的題旨,而且激發瞭觀眾“一首歌打通瞭代溝”的強烈情感共鳴。其中,張雯越一曲唱給父親的“是你教我志在四方,你的希望我用愛回答”的歌後,其父出人意外地現身現場,並對她說:“願你跟隨光,靠近光,成為光,散發光,做心裡有光的女孩。”張父以行動傳遞出瞭高遠深情。他贈送給愛女的厚禮是一本《藝術通史》,殷殷厚望,感人至深。

  《光明日報》(2023年08月23日 15版)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