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我們學過的語文課文

登上瞭熱搜

小時候的我們還青澀懵懂

對於許多課文

隻讀其字

卻未知其意

在成長的過程中

當我們再回首

重讀學過的語文課文

似乎又讀出瞭許多滋味

感慨萬千

在懵懂時候埋下的種子

經過生活澆灌後

開始生根發芽

因為一次次的別離

我才懂得瞭那個背影

老師在講解《背影》的時候

講著講著,就流淚瞭

那時完全不懂為什麼

直到在外求學

遠離傢鄉

在車站、機場一次次的別離

父母大包小包為你送行

嘮嘮叨叨地囑咐你生活瑣事

看著他們緊隨你身影的目光

才明白

《背影》裡沉甸甸的親情與愛

你也在感受著

“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

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

學的時候隻覺得煩惱

為什麼這篇課文要“全文背誦”

現在我們卻經常感慨

“為什麼日子一去不復返呢”

過去的每寸光陰都不能倒流

相處的每分每秒都不能重來

回頭看看才發現

一切都太匆匆

忽然感覺要在這有限的時間裡

抓住些什麼

不能“白白走這一遭”啊

人非生而知之者

孰能無惑?

韓愈的《師說》裡提到

“惑而不從師

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老師們常對我們說

遇到問題,一定要勤問

學習離不開一個“勤”字

後來我們才懂得

生活也是要“勤學、勤問”

不可有“位卑則足羞

官盛則近諛”的想法

而我們終將會在提出問題

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有所成長

思念如樹般生長

今已亭亭如蓋矣

“庭有枇杷樹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今已亭亭如蓋矣”

此句是《項脊軒志》一文的結尾

出自歸有光之筆

當時學習這篇課文時

不理解記敘一棵

種於庭中的枇杷樹

會有著如何的意義重大

如今,再次仔細吟讀

卻發現它寄托瞭沉甸甸的情感

有物在人亡的感慨

也有對故人渺遠的惆悵

雖則不過一句話

以前的課本

有教我怎樣去愛

“我如果愛你——

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稚嫩的時候不懂什麼是愛

那時隻是心中萌生出瞭向往

不解其中深意

如今已感觸很多

我也希望我的愛

能夠堅貞獨立

是相互平等同時互相欣賞

是風雨同舟後的共同成長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一枚銹跡斑斑的魚鉤上

閃爍著金色的光芒

仍記得,讀課文《金色的魚鉤》

老班長帶著小戰士過草地

把縫衣針改造成魚鉤

讀到老班長犧牲的片段

同學們哽咽的聲音

仿佛就在昨日

隨著生活閱歷不斷地積累

我們才慢慢理解

“在這個長滿瞭紅銹的魚鉤上

閃爍著燦爛的金色的光芒!”

那金色的魚鉤閃爍著

老班長金子般的思想光輝

偉大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朝夢想的方向

追著時間奔跑

小時候,看到落日

便追著太陽跑

總以為是跑過瞭時間

學完課文《與時間賽跑》的我們

仍還不明白時間已在

朗朗書聲中

歡聲笑語中

慢慢流逝

長大後才發覺

我們走過的路

每一步都算數

從此刻開始

請追著時間奔跑

朝著夢想的方向努力前進吧

每個人都是

渺小又偉大的個體

夜晚抬頭遙望月亮

月光照在大地上

不禁想起蘇軾筆下的《赤壁賦》

“月出於東山之上

徘徊於鬥牛之間”

古人在千百年前

與我們共賞一片月光

才明白課文所表達的意義

“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讀時不曾與蘇軾有所共鳴

如今,豁然開朗

眼前浮現出畫面

文言文便是旁白

高中時學習《陳情表》

隻顧著劃文中的考點

細細推敲著古文翻譯

卻沒有真正地“走心”

長大後,在與親人的相處中

才恍然大悟

眼前閃過的許多畫面

《陳情表》的語句便是旁白

“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

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

情真意切,字字動人

親情是這世上最寶貴的東西

少年不墜

青雲之志

“落霞與孤鶩齊飛

秋水共長天一色”

仍記得《滕王閣序》中

王勃描述滕王閣之美景

初學隻懂感嘆王勃文筆之好

如今再讀

“窮且益堅

不墜青雲之志”

這是何等的文人風骨

世事變幻無常

仍不改凌雲之志

少年有夢,志在四方

願吾志所向,一往無前

初讀不識文中意

再讀已是文中人

每一次經歷都在讓我們沉淀

每一個腳步都標記瞭我們的成長

或許現在

我們才開始慢慢懂瞭一些

不曾理解的東西

當課文與生活交織

不妨讓文字與感受碰撞

在體會文學的力量的同時

也體會我們所獲得的成長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