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月1日下午,國傢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新當選並獲中央政府任命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第六任行政長官岑浩輝時表示,“一國兩制”是符合國傢、民族根本利益,符合澳門根本利益的好制度。澳門回歸祖國25年來,在中央和祖國內地大力支持下,特別行政區政府和社會各界接續奮鬥,具有澳門特色的“一國兩制”實踐取得舉世矚目成就,憲法和澳門基本法確立的特別行政區憲制秩序牢固樹立,澳門各項事業全面進步,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

 何嘉倫

習近平主席對澳門回歸25年來的高度評價,都實實在在地具象化體現在澳門社會經濟發展中,融入澳門人的日常生活中。回歸25年來,“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從設想變為現實,一個全新的澳門已然橫空出世。全國政協委員、全國青聯常委、澳門何泉記建築置業有限公司董事經理何嘉倫說:“中國共產黨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要發揮‘一國兩制’制度優勢,健全香港、澳門在國傢對外開放中更好發揮作用機制。這為澳門融入中國式現代化、實現自身更好發展指明瞭方向,提供瞭新的歷史機遇。未來可期,我們充滿幹勁。” 感受祖國發展,投身國傢建設 采訪何嘉倫當天,他的行程很緊張。他需要從澳門通關到廣東中山,第二天再去珠海。不過,在港澳通和廣珠澳高鐵的雙重支持下,兩天三地根本不在話下。 在何嘉倫的記憶中,從前澳門到內地的路可不這樣。他的父輩也是企業傢,20世紀90年代初已經在內地投資實業和制造業等業務,切實參與到內地改革開放建設中。他們也經常帶著何嘉倫到廣東,開展公益活動,探望親屬。彼時內地與澳門物質生活水平差距比較大,他記得一個細節,“每次到內地,父母都讓我們多穿幾件衣服。因為當時過關時,對攜帶物品有數量限制,但是穿在身上的衣服沒有要求,我們多穿的衣服,到內地就可以送給需要的人”。 當年交通遠不像今天這樣方便,距離稍遠的地方,要開車五六個小時才能抵達。即便如此,父輩也帶著何嘉倫一次次往返。 年幼的何嘉倫,也曾問過父輩,這裡沒有澳門好,為什麼總要到這來?父輩的回答讓他記憶至今:“水有源頭樹有根,這裡是我們的傢。如果沒有祖國,我們就沒有傢。我們必須多到內地,看看祖國有什麼需要,我們必須出一份力。”傢國情懷,就這樣潛移默化地根植在他心中。 少時出國求學,何嘉倫先後在澳大利亞和美國完成瞭學業。雖然每年隻有寒暑假才能回傢,但他從未停止瞭解祖國、走進祖國。20世紀90年代中期,每年暑假,他都按照父親的要求,到北京外國語大學進行為期一個月左右的暑期學習。“主要內容是中國國情教育,還有學習普通話等知識。”在何嘉倫的印象中,當時班上外國留學生居多,港澳學生很少,幾十名學生中隻有兩三個。當時,他還不太理解父親的用意,隻是抱著認真學習的態度來參加培訓,直到多年後,他也深入祖國,參與到國傢發展建設中,才發現祖國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改革開放後的迅猛發展,隻有置身其中才能感受到。 何嘉倫職業生涯的開端也在內地。2000年,他碩士研究生畢業回到澳門,進入何泉記建築置業有限公司任職。第一個崗位便是到何泉記參與投資的一傢位於無錫的工廠,學習外貿交易。當時工廠裡隻有何嘉倫和另外一個同事是澳門人,但他們與內地同事之間毫無距離感,“雖然我們彼此還是有文化差異,但他們很熱情,從不把我們當外人,還帶我們到無錫著名的梅園參觀,那段時間留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內地同事的勤奮和敬業精神”。 十幾年間在海外、澳門與內地之間遊走,何嘉倫切實體會到祖國快速發展。“從當年澳門到廣東的國道,到如今的港珠澳大橋、廣珠澳高鐵相繼投入使用,隻是祖國發展的一個縮影。25年來,我見證瞭國傢強起來,我想很多澳門人都感受到這樣的發展變化。祖國的繁榮不但有目共睹,而且我們切身體會。” 回歸25年,親歷澳門發展巨變 1999年12月20日零時,中葡兩國政府在澳門文化中心舉行政權交接儀式,中國政府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澳門回歸祖國。 澳門回歸祖國的那一刻,何嘉倫是在澳洲的寓所裡,通過電視屏幕看到的。那時他大學還沒畢業,沒能在自己傢門口親身感受回歸時刻的喜悅和歡騰,但大傢對澳門前景的期許和憧憬,他早早就體會到瞭。回歸前的澳門經濟低迷、治安很差,很多人對未來充滿迷茫,又懷有期待。“大傢最大的期盼就是後面的生活安定、幸福。” 何嘉倫生於1978年,1999年澳門回歸祖國前,在國際上鮮為人知。在海外留學的日子裡,很多外國同學問何嘉倫奇怪的問題,比如“澳門是香港的一個地區嗎”“澳門在哪裡”。其實,在何嘉倫心中,澳門是中西文明交匯之地,擁有豐富多樣的城市風貌和深厚的歷史文化遺產,值得被世界看到。但那個時候,他不得不一遍遍地解釋,他出生、成長的這片土地是一個怎樣的地方。 與昔日被屢屢問起“澳門在哪裡”不同,回歸25年來,從無人知曉到舉世矚目,澳門不斷以新面貌示人,國際知名度大幅度提升。大三巴牌坊下,永遠擠滿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爭相拍照留念;中餐館、葡萄牙菜館裡,遊客們品嘗各式美食。今年全國兩會期間,身為全國政協委員的何嘉倫笑著分享道:“澳門地方雖小,面積甚至不及浦東機場大,可它的旅遊卻相當火爆,得到瞭中外遊客的點贊和青睞。” 巨變不斷發生——2023年1月,“澳車北上”正式開啟;5月16日,內地與澳門簽署駕駛證互認互換領協議正式生效;橫琴口岸新旅檢區域、粵澳新通道(青茂口岸)通關平穩有序,實施“合作查驗、一次放行”創新通關模式;“澳門新街坊”項目揭牌,首個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為澳門居民建設的綜合民生項目落成;粵港澳三地共同公佈瞭涵蓋食品、中醫藥、交通、養老等25個領域的110項“灣區標準”,大灣區標準信息公共服務平臺以及“灣區標準”標識正式上線;“橫琴金融30條”已出臺實施,包含近40項全國或廣東首創的金融政策……“澳車北上”“澳門新街坊”等正逐漸成為澳門人口中的高頻詞。 做聯結澳門與祖國的紐帶 2023年1月,何嘉倫擔任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這讓多年往來於澳門與內地之間的他,有機會站在國傢發展戰略的高度看祖國、看澳門,思考未來的發展方向,也有機會發揮自身優勢,探索發展新機遇,積極融入國傢發展大局,助力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他將第一份全國政協委員提案落筆於《關於發揮澳門優勢,推進“雙港”聯動,探索中葡深化務實合作的提案》,思考作為中國與葡語國傢“超級聯絡人”的平臺,澳門如何通過強化與連雲港港、南沙港的合作,更好地整合資源,在物流、倉儲、港口管理等方面進一步對接,以提升中國與葡語國傢間的貿易效率與成果。他談到,在推動資源優化,強化我國與葡語國傢務實合作,粵港澳大灣區與長三角在先進制造及服務類別各具優勢,“大灣區”強調服務與創新,而“長三角”工業向智慧化轉型,伴隨國傢經濟開放,區域互聯互通需嘗試新的經濟夥伴關系。江蘇連雲港加上粵港澳大灣區的南沙港,以港口經濟加速帶動樞紐經濟,發揮中國與葡語國傢商貿合作,結合區域合作、港口合作優勢。“可以說,連雲港港和南沙港的‘雙港聯動’模式,可以為探索深化中國與葡語國傢間的合作註入新的動力。” 2023年9月,何嘉倫參加全國政協副主席何厚鏵率領的澳區全國政協委員考察團,赴廣東省佛山、肇慶、廣州三地,就“深化粵澳合作”進行考察。長期躬身青年事務的何嘉倫,攜一份《澳門青年到粵港澳大灣區就業及生活意向調查》前往。在受訪的18至45歲的澳門青年中,由於對內地的不夠瞭解,有相當一部分人對到澳門以外的大灣區城市就業保持觀望態度。為此,他建議政府部門要設立大灣區就業及生活信息搜索平臺,或在政府網站設立“大灣區專區”“大灣區生活信息搜索引擎”等,通過大數據的收集和分析,瞭解澳門居民特別是青年人在大灣區內工作和生活的訴求。要打通宣傳渠道,以港澳青年愛看、愛聽的方式宣傳粵港澳大灣區。此外,要盡快完善內地澳門兩地社會保障、交通等政策銜接。 今年全國兩會,何嘉倫又向媒體熱忱推介澳門的旅遊業。在他看來,澳門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優勢,也有中西文化交融的旅遊資源,一定可以在“一中心”“一平臺”建設上大有作為。“澳門特區政府和民間社團、行業人士要共同努力、緊抓機遇,以創新方式,攜手推進工作,激發旅遊經濟活力,擦亮澳門文旅品牌。” 何嘉倫說,《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給澳門的定位是:世界旅遊休閑中心,中國與葡語國傢商貿合作服務平臺,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這讓陸地面積隻有33平方公裡的澳門不再是小地方,這對澳門的發展非常重要。” 此外,何嘉倫還曾擔任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協委員,為推動澳門、寧夏兩地發展而竭智盡力。他先後提交《關於寧澳兩地聯手將寧夏建設成中國國際特色旅遊目的地》《澳門區政協對寧夏發展的建議》等提案。在他看來,旅遊業長期以來是澳門主要產業,中西文化薈萃使澳門每年有數以千萬計的遊客熙來攘往。而彼時寧夏的特色旅遊業也正在蓬勃發展,獨特的風光正吸引著世界各地的遊客。他希望通過兩地交流合作,釋放兩地青年的創意,思維碰撞產生共鳴,不斷開拓市場,從而促進兩地發展。 何嘉倫說,恪盡職守,建言獻策是作為政協委員的本分。 親力推動兩地青年交流交往 2003年,神舟五號發射前夕,何嘉倫跟隨港澳青年訪問團,來到酒泉衛星發射基地參觀交流。那是他第一次以青年代表身份隨團到內地參訪。“我們站在發射場,感受到從未有過的震撼。”從酒泉出發,一路向西,訪問團先後到瞭甘肅、寧夏、新疆等省、自治區。這是何嘉倫第一次深入祖國西部,他既看到東西部經濟發展的差距,也感受到西部人民的熱情、淳樸、善良,還從中感受到來自不同地區、不同領域青年聚在一起所產生的積極作用。

 何嘉倫(前排左六)帶隊參加“澳門青年看祖國”澳門各界青年“歡聚北京”交流團活動廣東行活動

從此至今,何嘉倫熱心青年事務,發起、參與組織瞭很多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動,致力於從小培養青少年學生的國傢歸屬感和民族自豪感,推動發掘青年的個人發展和潛能,將愛國愛澳優良傳統薪火相傳。 自2010年起,何泉記慈善會發起寧夏優秀學生赴港澳夏令營,每年選拔數十名寧夏優秀學生前往香港與澳門開展學術、文化交流。“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活動使學生學習一些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感受‘一國兩制’下的港澳特區,與港澳青年在交流和學習中增進友誼,共同進步,持續促進寧港澳三地的交流發展。”何嘉倫說。 何泉記慈善會贊助蘇港澳臺四地的中學生和老師參加的“澳蘇中學生陽光成長”文化交流營活動,如今已舉辦瞭七屆,成為澳門和江蘇青年交流的一項品牌活動。累計超過1000名學生利用暑假走進內地城市,瞭解內地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狀況,瞭解國情,增進文化認同。 今年10月,何嘉倫作為“澳門青年看祖國”澳門各界青年“歡聚北京”交流團活動廣東團團長,帶隊開展交流活動。四天行程中,澳門青年代表們看到各種先進科技和先進制造,體會到瞭創新的重要性,觸碰到中國科技發展強有力的脈搏,也感受到瞭優秀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何嘉倫在接受采訪時談道:“隻有更加深入瞭解我們國傢的發展,才會更好地融入國傢發展大局。我將會鼓勵更多青年朋友多到內地走走看看。” 身為全國青聯常委、澳門青年聯合會監事長,何嘉倫跟青年打交道多瞭,很瞭解青年的心理,善於用他們喜歡的方式與他們交往,擅長用青年的語言與青年交流,“能與青年聊到一起、玩到一起、處到一起”。比如,在談到去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時,何嘉倫會說,“那裡平臺大,就是交朋友,可選擇的范圍都大得多”。而在面對初到大灣區的青年時,他則會先為青年迅速融入當地生活、工作環境而出謀劃策。 在何嘉倫和同伴的推動和引領下,很多澳門青年從不瞭解內地、不想去內地,到後來赴內地創業,並取得成功。何嘉倫樂見青年們思想、行動上的變化,也看到一代青年不斷地成長起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機遇為澳門未來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帶來瞭重要方向,為澳門青年帶來瞭發展的機遇,未來澳門青年的就業、成才、成長獲得瞭重要支撐。澳門特區政府青年創業創新的政策優化、資金支持、培訓交流和平臺搭建為澳門青年營造瞭更良好環境。”他說,澳門青年正深度參與粵港澳大灣區,發揮好與內地青年的橋梁作用。 何嘉倫說,澳門回歸25周年是一個值得紀念的重要時刻,它標志著中國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並見證瞭澳門在“一國兩制”方針下的繁榮與發展。“面向未來,澳門定能保持繁榮穩定,社會穩定和諧,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取得顯著成效,通過不斷優化產業結構,提升傳統產業,培育新興產業。我對未來澳門充滿信心,並將努力為澳門和國傢高質量發展貢獻青春力量。”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