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過大城市的橫沖直撞、被拒絕和否定過,我們才會理解,真正屬於自己的是什麼。”治愈系繪本作傢,百萬暢銷作品《我的路》的作者寂地,歷時五年,攜新作《不屬於我的城市》歸來。寂地用清新溫暖的繪畫,富有感染力的色彩和溫暖憂傷的文字,講述瞭一個個略帶幻想色彩,卻又無比真實的故事。

5月13日,寂地(中)與民謠歌手、詩人周雲蓬(右)、繪本作傢昔酒(左)在北京進行新書對談活動。新經典文化供圖

5月13日,寂地與民謠歌手、詩人周雲蓬、繪本作傢昔酒共聚北京PAGEONE五道口店,展開瞭主題為“在不屬於我的城市,尋找屬於我的路”的新書對談活動。

周雲蓬讀後稱:“《不屬於我的城市》是一本關於城市故事的書,它好玩又有點變形,它不是現實主義的故事,它像寓言,又有點魔幻。”昔酒則說:“《不屬於我的城市》源自寂地的生活經歷,她將很多自己心態的轉變都放瞭進去,更有她的風格以及成長之後的感覺。”

“寂地一直在陪伴著我們成長,她傳遞著治愈人心的力量給我們,幫我們跨過人生的坎,我們也在很努力地將這份能量傳遞出去。”見面會上,一位粉絲向寂地表達瞭十幾年的閱讀感受。的確,寂地的畫和文字,擁有的治愈人心的力量。很多人都可以在寂地的作品中找到屬於青春的影子。

繪本作傢、漫畫傢寂地。新經典文化供圖

2005年,寂地背起行囊,開啟瞭一段長達六年的“人間漂流”。為瞭減輕最親愛的母親突然離世的苦楚,她滿世界旅行,乘坐著晚班飛機、早班列車穿過一個又一個城市,聽著火車車輪撞擊軌道發出轟隆隆的聲音,看異國小鎮在朦朧的燈光中漸漸後退……2006年,她隻身前往北京,租下瞭大望路一間老舊的小屋。

“躺在床上可以聽見管道裡傳來鄰居爭吵的聲音,聞到別人傢的飯菜。我在三十幾平方米的小空間裡堆滿瞭上千本書、世界各地收集來的小東西、衣服、畫具……”寂地在這裡通宵畫畫,將每天的工作排滿,不讓自己閑著,不給自己時間停下來想一想。

“我以為這間公寓是我在北京奮鬥的開始,想不到卻是結尾瞭。”

對以創作為生的漫畫傢來說,靈感枯竭、表達欲消退,找不到感覺,是再多努力都沒有辦法彌補的一道坎。創作進入瓶頸期,故事的刻畫缺少瞭細膩感,內容同質化。那些曾經感動人心的句子好像再也寫不出來,讀者也不像之前那樣買賬。

創作,曾經是寂地表達自我,與世界連接溝通的方式,但這件原本最開心的事情,現在卻變得面目可憎瞭起來。她機械地重復著工作,畫作中的人物越來越沒有靈魂,自己跟《失憶癥》中的主角一樣變得一天比一天透明。“是時候離開這座不屬於自己的城市,重新開啟一段旅途,尋找屬於自己的路瞭。”

繪本作傢寂地最新作品《不屬於我的城市》。新經典文化供圖

坐瞭三天三夜的火車,十幾小時的大巴,寂地和愛人員員一起來到瞭大理,成瞭最早“逃離北上廣”的文藝青年之一。

起初在大理的生活並不十分愉快,那時的大理還沒有通快遞。寂地有時也會不甘心她的“逃離”,她會責怪員員,說她為他放棄瞭自己的事業。但情緒過瞭之後,心裡又十分清楚,自己是在撒氣找借口,她已經不會再成功瞭。

定居大理之後,寂地和員員也慢慢將生活拼湊成瞭理想的模樣。“每個人都有一個很深邃的宇宙,如果我們總是看著外面,不去看身邊的那個人,就永遠也發現不瞭他的美好。我也不是一開始就能夠發現員員很多很好的地方,而是互相磨合出來的。”

後來,寂地常常與讀者粉絲朋友們分享大理的風景,天上飄著的大片大片的雲,地上的綠得發亮的樹,還有洱海邊上的花花草草。

她也常常把自己對生活的感悟,鼓勵自己的話畫成小畫分享給粉絲。她又一次找回瞭那種發自內心分享的喜悅感。

“創作《不屬於我的城市》的過程讓我明白瞭,創作不是我的工作,而是我的熱愛,就算這個世界明天就消失瞭,再也沒有人看瞭,我還是會繼續畫下去。創作就是我對這個世界最深的熱愛。”當寂地重新回頭去看那段“偽裝著前進,希望所有人喜歡自己,希望自己融入這座城市”“明明憂鬱得不行,還要裝作陽光快樂的經歷。”她已經多瞭幾份釋然,也逐漸明白創作的意義。(完)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