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晶晶 蔣豐

林語堂,曾經這樣說過:“最好的建築是這樣的,人置身其中,卻不知道自然在這裡終瞭,藝術在這裡開始。”

隱匿於日本滋賀縣甲賀市深山中的美秀美術館,距離千年古都——京都車程近2個小時。實話實說,前往美秀美術館的交通並不便利,公共交通隻能先到JR石山站,再乘坐每小時一班的帝產巴士才能抵達。當然,也可以選擇包車或自行開車前往。這樣,若非心中對它充滿向往,或許很少有旅行者會踏足這片幽靜之地。

美秀美術館是一座私人美術館,創辦人為日本東洋紡織公司的繼承人,一位精通中國古典文學的名門世傢之女小山美秀子。小山美秀子的精神導師為日本哲學傢岡田茂吉,岡田倡導“真正的文明世界即美的世界,換言之藝術的世界”。小山美秀子繼承瞭岡田的思想,秉持“追求並接觸美麗的事物,可培養出高尚情操,進而孕育出美麗社會”的信仰,她利用其傢族雄厚的財力,在傢族原有收藏基礎上,廣泛探尋世界各地更多珍貴的藝術品,為美秀美術館最後近乎完美的呈現打下瞭堅實的基礎。

美秀美術館由獲得瞭普利茲克獎,有“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美譽的華人建築大師貝聿銘先生,聯同日本紀萌館設計室設計完成。1997年11月開館,當時被美國《時代周刊》選為全球十大建築。

很多建築師常常苦惱於自己的建築設計受到各種限制,而無法實現初衷,但偉大的建築傢會因為有瞭限制,創造出更令人嘆服的建築作品,美秀美術館就是一件絕好的范例。美秀美術館所在地,甲賀市信樂町附近,長久以來一直被視為聖地,這裡山巒起伏,植被茂盛。當地政府對這塊地進行瞭重點保護,隻允許在特殊條件下使用。這裡的町名:“信樂”,出自王羲之《蘭亭序》:“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美秀美術館建築本身便是一件令人矚目的藝術傑作,建築物與自然完美融合,它的建築總面積為一萬七千平方米,隻有大約兩千平方米左右的建築部分露出地面,美術館80%的部分都隱藏在地下,非常註重環境的完整性。美秀美術館一年3次在不同季節分別開放,每個季節有每個季節的美,中國收藏傢馬未都先生曾多次前往美秀美術館參觀,他贊嘆櫻花時節的美秀美術館:“絕景”、“震撼”。

貝聿銘先生設計美秀美術館的創作靈感,來源於東晉田園詩人陶淵明的《桃花源記》: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從口入。

初極狹,才通人。

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

貝聿銘先生用一條時光隧道完美地再現瞭,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中的場景。隧道長約200米,走在其中,有種穿越時空的感覺,許多建築評論傢稱之為“一條取代時空的隧道”。過瞭隧道之後,是一個吊橋,橋梁大概隻有120米長,96根鋼索拉起來。從視覺上減輕瞭橋梁的重量感。此吊橋獲得瞭由國際橋梁及結構工程協會(IABSE)頒佈的“優秀構造獎”。頒獎評語中提到,“在保護自然的同時,這座明亮而空靈的建築濃縮瞭構造之美和藝術之雅。”

美國著名建築和藝術作傢菲利普·約蒂迪奧在其一篇談論美術館的文章中寫道:“貝聿銘探索瞭中國本來的建築表現手法,隻是采用瞭現代的造型,他與小山美秀子不謀而合,沿襲瞭桃花源的思路。這是藝術與自然及建築相互共鳴的場所,已經成為各種意義上的人間天堂。”

除瞭建築本身,貝聿銘先生對於美術館內的細節要求也可見一斑。在美術館主入口大廳的窗外,有一棵松樹,這是貝聿銘先生親選的150年樹齡的松樹,特意從日本關東的琦玉縣移植而來,而美術館入口空間處的長凳,則是由一棵350年的櫸木直接雕刻而成。

美秀美術館由北館和南館構成,北館主要以日本美術為中心,每年都會企劃與舉辦特別展覽。南館專門展示世界古代美術品,來自埃及、西亞、希臘、羅馬、南亞和中國的古代藝術品都可在此欣賞到,其中中國藏品包括有商朝晚期、東周、西周的青銅器,西漢時期的金銀器和唐代的唐三彩等。

整個美術館內,很多藏品的采光采用自然光,隨著時間的推移,會產生一種奇妙的光影變化。在這裡,你會覺得藝術品和自然是一種和諧共存的關系。

美秀美術館曾多次組織中國文物的主題展覽,如“中國美的十字路口:通向大唐文明之路展”、“長安的陶俑精華展”等,讓日本人進一步瞭解瞭遣唐使多次抵達的大唐盛世,以及大唐審美在1000多年裡對日本產生的影響。

世上已無陶淵明,貝聿銘先生也在5年前離開瞭。好在,我們還有《桃花源記》裡的文字,以及這藏於深山的美秀美術館,這足矣讓我們接受兩位大師的精神洗禮瞭。(2024年8月29日寫於東京樂豐齋,作者分別系河南科技大學教授、《日本華僑報》總主筆)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