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晶晶 蔣豐

感恩之心,人皆有之。應該說,此言非虛。在中國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它如同一條細流,悄無聲息地滋養著人們的心田。而深受中華文化影響的日本,也在這一方面與中國有著不解之緣。我們不妨探尋那封藏於京都東福寺,後移至東京國立博物館的“板渡墨跡”,又稱“板渡之書翰”,它背後真的有故事。

距離京都車站不過一站之遙,有一座古剎靜靜佇立,那便是京都五山之一的東福寺。這座寺廟始建於公元1236年,由鐮倉時代的政治傢九條道傢發願興建。寺名取奈良東大寺之“東”,興福寺之“福”,寓意在京都再造一座與奈良寺廟相媲美的大伽藍。歲月流轉,東福寺如今已成為日本臨濟宗東福寺派的總本山,承載著厚重的歷史與文化。

東福寺的開山祖師圓爾辨圓(1202-1280),是一位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物。他不僅是日本臨濟宗楊岐派之始祖,更在公元1311年被花園天皇追贈“聖一國師”之謚號,這是日本最早的國師稱號。圓爾辨圓在34歲時,毅然乘船渡海至中國南宋求法。他的足跡遍及天童寺、天竺寺、凈慈寺、靈隱寺,可謂遍訪名師,最終在杭州徑山萬壽禪寺落腳,師從南宋高僧無準師范法師。無準師范在東亞乃至日本佛教史上均享有盛名,他的影響如同涓涓細流,滋養著一代又一代的禪僧。

圓爾辨圓在南宋求法的6年裡,深入研習佛法與中國文化。他歸國時攜帶瞭千卷宋書,更將茶種籽播撒於安倍川一帶,成為日本“靜岡茶”的始祖。他的誕生日公歷11月1日,也被定為“靜岡市茶之日”。

再觀中國南宋著名禪僧無準師范致其弟子圓爾辨圓的一封信函。公元1242年,無準師范所住持的杭州徑山萬壽寺遭遇火災。這座始建於唐大歷四年的寺廟,歷經滄桑,至南宋時已成為禪宗“五山十剎”之首,東南第一禪院。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火災卻讓它陷入瞭困境。

得知萬壽寺火災的消息後,圓爾辨圓心急如焚。他立即求助於華裔豪商謝國明(浙江杭州人,與日本海上豪族宗象氏聯姻),募集欏木大板一千塊,泛海運抵杭州,以助修寺之用。無準師范在收到欏木大板後,手書《板渡》一信以示感謝。這封信件在日本被譽為“板渡墨跡”,1952年被指定為“日本國寶”。它如同一份珍貴的歷史見證,訴說著中日兩國之間的一番情誼。

除瞭“板渡墨跡”外,日本還收藏有34件無準師范之墨跡,其中7件已被定為日本國寶。現存於東福寺之《無準自贊像》便是其中之一。這幅畫作是宋代頂相(肖像)畫中之極品,後來成為日本頂相畫制作之范本。在東福寺的鎮寺之寶中,無準師范的頂相圖和圓爾辨圓本人之肖像畫尤為引人註目。這兩幅畫也作為中日文化交流之象征,承載著厚重的歷史與文化。

最後,讓我們再次回到圓爾辨圓的身上。他深諳禪宗“無念為宗”之思想精髓,倡導人們不執著名相、不求取舍、斷除煩惱和世俗觀念。他曾引用中國唐代德山宣鑒之言:“佛也無,祖也無,達摩大師是老臊胡,十地菩薩是擔屎漢……”這番話語如同一股清流,洗滌著人們的心靈。總有人覺得日本佛教與中國佛教並非無縫對接,然而聆聽圓爾辨圓這番話語後,或許便能領悟其中之真諦。

感恩之心跨越時空界限,曾在中日兩國民眾之間架起瞭一座友誼之橋。我們惟願能夠續寫前緣。(作者分別系河南科技大學教授、《日本華僑報》總主筆;2024年8月19日寫於中國西安皇苑華美達廣場酒店)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